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后轮毂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式后轮毂,包括安装台和与轮胎相匹配的轮辋,所述轮辋与安装台之间通过轮辐连接,所述安装台的中部设有与车轴相匹配的车轴安装孔,所述轮辐包括若干固接在安装台周面的轮辐条,所述轮辐条的自由端均与轮辋固接,所述相邻轮辐条之间的间距形成三角区,所述轮辋与安装台之间设有若干加强肋,解决了传统的后轮毂强度不佳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轮毂强度不佳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轮毂强度不佳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卸式后轮毂
[0001]本申请涉及后轮毂
,具体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式后轮毂。
技术介绍
[0002]后轮毂是汽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通俗地说,就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是连接制动鼓、轮盘和半轴的重要零部件,所谓轮胎就是车轱辘当中的橡胶部分,它本身是软体的,所以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是装在轴上的部件就叫后轮毂,汽车后轮毂是汽车零部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成长,后轮毂行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据《2013
‑
2017年中国汽车后轮毂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以拉动内需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为汽车行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证,从长期来看,中国GDP的快速增长为汽车行业提供了广阔需求空间,而汽车后轮毂的需求量将随汽车销量的增长而增长,今后几年中国汽车销量有望持续稳定增长,为汽车后轮毂行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0003]但是现有的后轮毂由于抗压效果不佳,强度不够,使得后轮毂在受到压力后,压力容易使轮辐造成断裂,导致后轮毂出现变形的现象,加快了后轮毂的使用寿命,因此,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式后轮毂,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后轮毂强度不佳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可拆卸式后轮毂,包括安装台和与轮胎相匹配的轮辋,所述轮辋与安装台之间通过轮辐连接,所述安装台的中部设有与车轴相匹配的车轴安装孔,所述轮辐包括若干固接在安装台周面的轮辐条,所述轮辐条的自由端均与轮辋固接,所述相邻轮辐条之间的间距形成三角区,所述轮辋与安装台之间设有若干加强肋。
[0006]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于:
[0007]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轮辐和轮辐条,通过相邻轮辐条之间形成的三角区,形成的三角区可以增加本后轮毂的稳定性,使得后轮毂在受到压力后,三角区带来的稳定性可以有效的避免轮辐条出现断裂的现象,从而使得后轮毂在抗压过程中更加的稳定,延长了本后轮毂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大幅度增强了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0008]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轮辋与安装台之间设置多个加强肋能够提高连接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便于实际生活中使用。
[0009]进一步,所述轮辋上设有向上隆起的环形凸缘。通过设置环形凸缘能够减少应力集中,增加了后轮毂的强度,同时也起到可防止轮胎偏移的作用。
[0010]进一步,所述后轮毂的一侧均布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沉头孔。通过设置连接孔便于后轮毂的安装。
[0011]进一步,所述轮辋上设有波纹形状的减震部,所述减震部包括若干等间隔设置的
凸起单元和设于凸起单元之间的凹槽单元。通过将凸起单元和凹槽单元间隔设置,后轮毂能够在受到冲击时发生细微形变,起到吸收外力冲击的效果,将各个方向受到的冲击能量进行吸收。
[0012]进一步,所述凹槽单元的深度为1.5~3.8mm。
[0013]进一步,所述安装台上固接有若干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呈三角形结构。
[0014]进一步,所述轮辋本体、轮辐和轮辋采用铝合金一体铸造成型。采用一体铸造成型便于提高强度,同时采用铝合金能够达到降低重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可拆卸式后轮毂的剖视图;
[0017]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可拆卸式后轮毂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19]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安装台1、轮辋2、环形凸缘201、轮辐3、轮辐条301、连接孔4、减震部5、凸起单元501、凹槽单元502、固定块6、车轴安装孔7。
[0020]一种可拆卸式后轮毂,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安装台1和与轮胎相匹配的轮辋2,轮辋2与安装台1之间通过轮辐3连接,安装台1、轮辐3和轮辋2采用铝合金一体铸造成型,采用一体铸造成型便于提高强度,同时采用铝合金材质能够达到降低重量的效果;安装台1的中部设有与车轴相匹配的车轴安装孔7,轮辐3包括五组固定连接在安装台1周面的轮辐条301,轮辐条301的自由端均与轮辋2固定连接,相邻轮辐条301之间的间距形成三角区,形成的三角区可以增加本后轮毂的稳定性,使得后轮毂在受到压力后,三角区带来的稳定性可以有效的避免轮辐条301出现断裂的现象,从而使得后轮毂在行驶过程中更加的稳定,延长了后轮毂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大幅度增强了连接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0021]轮辋2与安装台1之间设有加强肋,加强肋的数量根据后轮毂使用的场合以及后轮毂受压耐受度进行确定,安装台1上固定连接有五个固定块6,固定块6呈三角形结构,轮辋2上设有向上隆起的环形凸缘201,通过设置环形凸缘201能够减少应力集中,增加了后轮毂的强度,同时也起到可防止轮胎偏移的作用;后轮毂的一侧均布设有五个用于后轮毂安装的连接孔4,连接孔4为沉头孔,便于后轮毂的拆卸。轮辋2上设有波纹形状的减震部5,减震部5包括若干等间隔设置的凸起单元501和设于凸起单元501之间的凹槽单元502,凹槽单元502的深度为1.5~3.8mm,通过将凸起单元501和凹槽单元502间隔设置,后轮毂能够在受到冲击时发生细微形变,起到吸收外力冲击的效果,将各个方向受到的冲击能量进行吸收。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将相邻轮辐条301之间形成三角区,形成的三角
区可以增加后轮毂的稳定性,使得后轮毂在受到压力后,三角区带来的稳定性可以有效的避免轮辐条301出现断裂的现象,从而使得后轮毂在抗压过程中更加的稳定,同时轮辋2与安装台1之间设置多个加强肋能够提高连接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便于实际行驶中使用,延长了后轮毂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大幅度增强了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0023]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式后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台和与轮胎相匹配的轮辋,所述轮辋与安装台之间通过轮辐连接,所述安装台的中部设有与车轴相匹配的车轴安装孔,所述轮辐包括若干固接在安装台周面的轮辐条,所述轮辐条的自由端均与轮辋固接,所述相邻轮辐条之间的间距形成三角区,所述轮辋与安装台之间设有若干加强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式后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上设有向上隆起的环形凸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式后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毂的一侧均布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誉,吴世温,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小电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