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的花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20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胎的花纹结构,轮胎的胎面包括沿轮胎的周向依次设置的多个胎面体,花纹结构包括沿轮胎的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纵沟槽,各个纵沟槽均沿轮胎的周向延伸设置,以通过多个纵沟槽将各个胎面体划分成多个胎面部;其中,各个胎面部上均设置有预设钢片槽组,预设钢片槽组包括一个钢片槽或沿轮胎的周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钢片槽,预设钢片槽组的两个钢片槽的延伸方向不同,预设钢片槽组中的至少一个钢片槽的延伸方向呈曲线状。本申请的轮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轮胎磨损较快的问题。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轮胎磨损较快的问题。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轮胎磨损较快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的花纹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轮胎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轮胎的花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轮胎是汽车重要的零部件,汽车通过轮胎与地面进行接触,而轮胎花纹是汽车直接与路面接触的部位,故轮胎除了发挥承载、滚动的功能外,轮胎还要通过其上的花纹结构与路面产生摩擦力,进而产生汽车驱动、制动和转向所需要的动力。
[0003]轮胎作为车辆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部件,肩负着承重、刹车以及行车安全等重要职责。而车辆在正常路面上行驶时,轮胎真正与地面接触的面积较小,较小的接触面积需要完成以上多项且复杂的职责,故轮胎上的花纹结构至关重要。
[0004]轮胎的花纹结构对轮胎的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轮胎的性能会直接影响驾驶体验。如果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及噪音舒适性低,则容易造成驾驶疲劳;并且,轮胎制动距离较长会引起安全性能不足,轮胎耐磨性不够会造成轮胎磨损较快、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的花纹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轮胎磨损较快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胎的花纹结构,轮胎的胎面包括沿轮胎的周向依次设置的多个胎面体,花纹结构包括沿轮胎的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纵沟槽,各个纵沟槽均沿轮胎的周向延伸设置,以通过多个纵沟槽将各个胎面体划分成多个胎面部;其中,各个胎面部上均设置有预设钢片槽组,预设钢片槽组包括一个钢片槽或沿轮胎的周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钢片槽,预设钢片槽组的两个钢片槽的延伸方向不同,预设钢片槽组中的至少一个钢片槽的延伸方向呈曲线状。
[0007]进一步地,轮胎具有与其中心轴线平行的预定平面,轮胎的中心轴线和胎冠中心线在预定平面上的投影交点为旋转对称中心;在各个胎面体中,按照多个胎面部的分布顺序,多个胎面部包括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一胎面部,各个第一胎面部上均设置有第一花纹,两个第一胎面部上的第一花纹相对于旋转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各个第一花纹包括相应的预设钢片槽组;和/或多个胎面部包括依次设置的一个第二胎面部、第三胎面部和另一个第二胎面部,胎冠中心线经过第三胎面部;各个第二胎面部上均设置有第二花纹,两个第二胎面部上的第二花纹相对于旋转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各个第二花纹包括相应的预设钢片槽组;第三胎面部上设置有第三花纹,第三花纹包括相应的预设钢片槽组。
[0008]进一步地,沿轮胎的转动方向,第一胎面部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各个第一花纹的预设钢片槽组的两个钢片槽包括:第一钢片槽,第一钢片槽沿第一曲线延伸设置,第一曲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线段和第二弧线段,第一弧线段位于第二弧线段的远离胎冠中心线的一侧;第一弧线段的远离第二弧线段的一端延伸至胎肩处,第二弧线段的远离第一弧线段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胎面部的第一侧边缘;和/或第二钢片槽,第二钢片槽沿第三弧线段延
伸设置,第三弧线段的一端延伸至胎肩处,第三弧线段的另一端朝向胎冠中心线延伸并延伸至与第一胎面部相邻的纵沟槽处。
[0009]进一步地,各个第一花纹还包括:第一花纹沟,第一花纹沟沿第四弧线段延伸设置,第一花纹沟的一端延伸至胎肩处,第一花纹沟的另一端朝向胎冠中心线延伸并延伸至与第一胎面部相邻的纵沟槽处;第一花纹沟位于第一胎面部的第二侧边缘处;和/或第三钢片槽,沿轮胎的轴向,第三钢片槽位于第一钢片槽的靠近胎冠中心线的一侧;第三钢片槽的一端朝向胎肩延伸并与第三钢片槽间隔设置,第三钢片槽的另一端朝向胎冠中心线延伸并延伸至与第一胎面部相邻的纵沟槽处。
[0010]进一步地,各个第二花纹的预设钢片槽组的两个钢片槽包括:第四钢片槽,第四钢片槽沿第二曲线延伸设置,第二曲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六弧线段、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和第三直线段;第六弧线段的远离第一直线段的一端朝向胎冠中心线延伸并延伸至与第二胎面部相邻的纵沟槽处,第三直线段的远离第二直线段的一端朝向胎肩延伸并延伸至与第二胎面部相邻的纵沟槽处;和/或第五钢片槽,第五钢片槽沿第三曲线延伸设置,第三曲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七弧线段和第四直线段,第七弧线段位于第四直线段的靠近胎冠中心线的一侧;第七弧线段的远离第四直线段的一端朝向胎冠中心线延伸并延伸至与第二胎面部相邻的纵沟槽处,第四直线段的远离第七弧线段的一端朝向胎肩延伸并与第二胎面部相邻的纵沟槽间隔设置。
[0011]进一步地,沿轮胎的周向,第三直线段位于第一直线段的靠近第五钢片槽的一侧;和/或沿轮胎的转动方向,第二胎面部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各个第二花纹还包括第二花纹沟,第二花纹沟沿第四曲线延伸设置,第四曲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八弧线段和第五直线段,第八弧线段位于第五直线段的靠近胎冠中心线的一侧;第八弧线段的远离第五直线段的一端朝向胎冠中心线延伸并延伸至与第二胎面部相邻的纵沟槽处,第五直线段的远离第八弧线段的一端朝向胎肩延伸并延伸至与第二胎面部相邻的纵沟槽处;第二花纹沟位于第二胎面部的第二侧边缘处。
[0012]进一步地,第三花纹的预设钢片槽组的两个钢片槽包括:第六钢片槽,第六钢片槽沿第六直线段延伸设置,第六直线段与胎冠中心线呈锐角设置;第六钢片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与第三胎面部相邻的两个纵沟槽处;和/或第七钢片槽,第七钢片槽沿第五曲线延伸设置,第五曲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七直线段和第八直线段,第七直线段和第八直线段呈钝角设置;第七直线段的远离第八直线段的一端与第三胎面部相邻的其中一个纵沟槽间隔设置,第八直线段的远离第七直线段的一端延伸至与第三胎面部相邻的另一个纵沟槽处。
[0013]进一步地,第八直线段与第六直线段平行;和/或第三花纹还包括第三花纹沟,第三花纹沟沿第九直线段延伸设置,第九直线段与第六直线段平行;第九直线段的一端延伸至与第三胎面部相邻的其中一个纵沟槽处,第九直线段的另一端与第七直线段的远离第八直线段的一端相交;和/或沿轮胎的转动方向,第三胎面部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三花纹还包括第四花纹沟,第四花纹沟沿第十直线段延伸设置,第十直线段与第六直线段平行;第四花纹沟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与第三胎面部相邻的两个纵沟槽处;第四花纹沟位于第三胎面部的第二侧边缘。
[0014]进一步地,沿轮胎的转动方向,第三胎面部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沿轮胎的周向的相邻两个第三胎面部分别为第三一胎面部和第三二胎面部;在第三一胎面部中,第六钢片
槽位于第七钢片槽的靠近第三胎面部的第一侧的一侧;在第三二胎面部中,第六钢片槽位于第七钢片槽的靠近第三胎面部的第二侧的一侧。
[0015]进一步地,各个胎面体沿轮胎的周向的长度为其预设节距,各个胎面体的预设节距为五个节距长度中的任意一个;多个胎面体中的五个胎面体的预设节距与五个节距长度一一对应地设置;五个节距长度中任意两个节距长度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86至0.93;和/或五个节距长度中的最大节距长度和最小节距长度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63至0.70。
[0016]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轮胎的胎面包括沿轮胎的周向依次设置的多个胎面体,花纹结构包括沿轮胎的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纵沟槽,各个纵沟槽均沿轮胎的周向延伸设置,以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的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的胎面包括沿所述轮胎的周向依次设置的多个胎面体(60),所述花纹结构包括:沿所述轮胎的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纵沟槽(11),各个所述纵沟槽(11)均沿所述轮胎的周向延伸设置,以通过所述多个纵沟槽(11)将各个所述胎面体(60)划分成多个胎面部;其中,各个所述胎面部上均设置有预设钢片槽组,所述预设钢片槽组包括一个钢片槽或沿所述轮胎的周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钢片槽,所述预设钢片槽组中的至少一个钢片槽的延伸方向呈曲线状;当所述预设钢片槽组包括两个钢片槽时,所述预设钢片槽组的两个钢片槽的延伸方向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的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具有与其中心轴线平行的预定平面,所述轮胎的中心轴线和胎冠中心线(10)在所述预定平面上的投影交点为旋转对称中心;在各个所述胎面体(60)中,按照所述多个胎面部的分布顺序,所述多个胎面部包括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一胎面部(61),各个所述第一胎面部(61)上均设置有第一花纹,所述两个第一胎面部(61)上的第一花纹相对于所述旋转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各个所述第一花纹包括相应的所述预设钢片槽组;和/或所述多个胎面部包括依次设置的一个第二胎面部(62)、第三胎面部(63)和另一个第二胎面部(62),所述胎冠中心线(10)经过所述第三胎面部(63);各个所述第二胎面部(62)上均设置有第二花纹,两个所述第二胎面部(62)上的第二花纹相对于所述旋转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各个所述第二花纹包括相应的所述预设钢片槽组;所述第三胎面部(63)上设置有第三花纹,所述第三花纹包括相应的预设钢片槽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的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轮胎的转动方向,所述第一胎面部(61)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当所述第一花纹的预设钢片槽组包括两个钢片槽时,所述第一花纹的预设钢片槽组的两个钢片槽包括第一钢片槽(31)和第二钢片槽(32),所述第一钢片槽(31)沿第一曲线(311)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曲线(3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线段(3111)和第二弧线段(3112),所述第一弧线段(3111)位于所述第二弧线段(3112)的远离所述胎冠中心线(10)的一侧;所述第一弧线段(3111)的远离所述第二弧线段(3112)的一端延伸至胎肩处,所述第二弧线段(3112)的远离所述第一弧线段(311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胎面部(61)的第一侧边缘;所述第二钢片槽(32)沿第三弧线段(321)延伸设置,所述第三弧线段(321)的一端延伸至胎肩处,所述第三弧线段(321)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胎冠中心线(10)延伸并延伸至与所述第一胎面部(61)相邻的所述纵沟槽(11)处;当所述第一花纹的预设钢片槽组包括一个钢片槽时,所述第一花纹的预设钢片槽组包括第二钢片槽(32),所述第二钢片槽(32)沿第三弧线段(321)延伸设置,所述第三弧线段(321)的一端延伸至胎肩处,所述第三弧线段(321)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胎冠中心线(10)延伸并延伸至与所述第一胎面部(61)相邻的所述纵沟槽(11)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的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一花纹还包括:第一花纹沟(33),所述第一花纹沟(33)沿第四弧线段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花纹沟(33)的一端延伸至胎肩处,所述第一花纹沟(33)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胎冠中心线(10)延伸并延伸至与所述第一胎面部(61)相邻的所述纵沟槽(11)处;所述第一花纹沟(33)位于所述第一胎
面部(61)的第二侧边缘处;和/或第三钢片槽(34),沿所述轮胎的轴向,所述第三钢片槽(34)位于所述第一钢片槽(31)的靠近所述胎冠中心线(10)的一侧;所述第三钢片槽(34)的一端朝向胎肩延伸并与所述第三钢片槽(34)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钢片槽(34)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胎冠中心线(10)延伸并延伸至与所述第一胎面部(61)相邻的所述纵沟槽(11)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的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当各个所述第二花纹的预设钢片槽组包括两个钢片槽时,各个所述第二花纹的预设钢片槽组的两个钢片槽包括:第四钢片槽(41),所述第四钢片槽(41)沿第二曲线(411)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曲线(4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六弧线段(4111)、第一直线段(4112)、第二直线段(4113)和第三直线段(4114);所述第六弧线段(4111)的远离所述第一直线段(4112)的一端朝向所述胎冠中心线(10)延伸并延伸至与所述第二胎面部(62)相邻的所述纵沟槽(11)处,所述第三直线段(4114)的远离所述第二直线段(4113)的一端朝向胎肩延伸并延伸至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红杨丹丹吴光伟
申请(专利权)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