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使偏振板为薄膜,其仍然耐久性优异、显示面板不易翘曲、且不易发生热不均的附有粘着剂层的偏振板。所述附有粘着剂层的偏振板(10A)具备偏振镜(21)、第一保护层(22)、第二保护层(23)以及粘着剂层(1),该附有粘着剂层的偏振板(10A)中,粘着剂层(1)由从粘着性组合物得到的、凝胶分率为60~89%的粘着剂构成,所述粘着性组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及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第二保护层(23)由环烯烃类树脂或三乙酰纤维素构成,偏振镜(21)的厚度为1~20μm,第二保护层(23)的厚度为5~30μm,第二保护层(23)与偏振镜(21)的厚度比为1.0~5.0。厚度比为1.0~5.0。厚度比为1.0~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附有粘着剂层的偏振板
[0001]本专利技术是申请号为201610122208.X、申请日为2016年3月3日、专利技术名称为“附有粘着剂层的偏振板”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本申请要求2015年3月3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
‑
041819、2015年3月3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
‑
041820、2015年3月27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
‑
067602、2015年3月27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
‑
067603、2015年3月27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
‑
067569的优先权。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附有粘着剂层的偏振板(polarizing plate)。
技术介绍
[0003]近年来,作为各种电子设备的显示面板,广泛使用兼作显示装置和输入设备的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的种类主要有电阻膜式、静电电容式、光学式及超声波式,电阻膜式有模拟电阻膜式及矩阵电阻膜式;静电电容式有表面型及投影型。
[0004]在最近备受瞩目的智能型手机或平板终端等便携电子设备的触控面板中,广泛使用投影型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作为相关便携电子设备的投影型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提出例如从下方依次层叠了液晶显示装置(LCD)、粘着剂层、透明导电膜(锡掺杂氧化铟:ITO)、玻璃衬底、透明导电膜(ITO)以及强化玻璃等保护板的投影型静电电容式触控面板。
[0005]作为构成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部件,通常使用液晶单元(liquid crystal cell)。液晶单元通常配置为将形成取向层的两片透明电极衬底的取向层置于内侧,并通过间隔物形成既定间隔,且密封其周围并在两片透明电极衬底之间夹持液晶材料。通常在液晶单元中的两片透明电极衬底之外侧分别经由粘着剂粘接偏振板。
[0006]作为光学用粘着剂,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光学用粘着剂。该粘着剂含有(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以及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100质量份含有作为交联剂的过氧化物0.02~2质量份及环氧类交联剂0.005~5质量份,所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单体单元含有相对于100质量份具有碳原子数为4~14的烷基的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为0.2~20质量份的含羧基单体作为共聚成分而形成。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
2427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1]在此,随着近年来对便携电子设备的薄型化的要求,对偏振板也要求薄膜化。但是,在薄膜偏振板因热等引起收缩率高的、专利文献1等以往的粘着剂中,会担心显示面板发生翘曲,或者在高温条件下或湿热条件下发生翘起或表面剥离等问题。另外,为了提高粘着剂的耐久性,将具有高玻璃化转变点(Tg)的单体作为(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构成成分
而进行共聚时,高温条件下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显示面板的翘曲增大。还指出由于偏振板热收缩时的应力,会产生由偏振板的光学轴偏离所引起的漏光(即所谓热不均)的问题。
[0012]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为提供一种即使偏振板为薄膜,其仍然耐久性优异、显示面板不易翘曲、且不易发生热不均的附有粘着剂层的偏振板。
[0013]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首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附有粘着剂层的偏振板,其具备:偏振镜(polarizer);第一保护层,层叠于所述偏振镜的一面侧;第二保护层,层叠于所述偏振镜的另一面侧;以及粘着剂层,层叠于所述第二保护层的与所述偏振镜侧的面相反的一面侧,该附有粘着剂层的偏振板的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由从粘着性组合物得到的、凝胶分率(gel fraction)为60~89%的粘着剂构成,所述粘着性组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其含有含脂环结构单体(a1)、含芳香环单体(a2)及含羟基单体(a3)作为构成共聚物的单体单元,羟值为5~20mgKOH/g,酸值为5mgKOH/g以下,重均分子量为130万~300万;以及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所述第二保护层由环烯烃类树脂或三乙酰纤维素构成,所述偏振镜的厚度为1~20μm,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厚度为5~30μm,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厚度相对于所述偏振镜的厚度之比为1.0~5.0(专利技术1)。
[0015]根据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的附有粘着剂层的偏振板,偏振板与传统产品相比已进行薄膜化。尽管如此,将该附有粘着剂层的偏振板应用于显示面板时,该附有粘着剂层的偏振板的耐久性优异,而且显示面板不易翘曲,且不易发生热不均。
[0016]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厚度为5~120μm,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厚度相对于所述偏振镜的厚度之比为1.0~6.0(专利技术2)。
[0017]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2)中,优选所述第一保护层由三乙酰纤维素构成(专利技术3)。
[0018]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3)中,优选所述含脂环结构单体(a1)的脂环结构为多环的脂环结构(专利技术4)。
[0019]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4)中,优选所述粘着性组合物还含有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C1)(专利技术5)。
[0020]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5)中,优选所述粘着性组合物还含有含巯基硅烷偶联剂(C2)(专利技术6)。
[0021]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6)中,优选所述粘着性组合物还含有抗静电剂(D)(专利技术7)。
[0022]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7)中,优选所述抗静电剂(D)为在室温下为固体的、由含氮杂环阳离子及卤代磷酸阴离子(
ハロゲン
化
リン
酸
アニオン
)构成的离子化合物(专利技术8)。
[0023]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8)中,优选所述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为具有芳香环的化合物(专利技术9)。
[0024]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9)中,优选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不含有含羧基单体作为构成该共聚物的单体单元(专利技术10)。
[0025]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10)中,优选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含有1~40质量%的所述含脂环结构单体(a1)作为构成该共聚物的单体单元(专利技术11)。
[0026]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11)中,优选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含有1~40质量%的所述含芳香环单体(a2)作为构成该共聚物的单体单元(专利技术12)。
[0027]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12)中,优选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含有0.5~10质
量%的所述含羟基单体(a3)作为构成该共聚物的单体单元(专利技术13)。
[0028]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13)中,优选所述粘着剂层的表面电阻率为1.0
×
10
12
Ω/sq以下(专利技术14)。
[0029]专利技术效果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附有粘着剂层的偏振板,其具备:偏振镜;第一保护层,层叠于所述偏振镜的一面侧;第二保护层,层叠于所述偏振镜的另一面侧;以及粘着剂层,层叠于所述第二保护层的与所述偏振镜侧的面相反的一面侧,所述附有粘着剂层的偏振板的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由从粘着性组合物得到的、凝胶分率为60~89%的粘着剂构成,所述粘着性组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其含有含脂环结构单体(a1)、含芳香环单体(a2)以及含羟基单体(a3)作为构成共聚物的单体单元,羟值为5~20mgKOH/g,酸值为5mgKOH/g以下,重均分子量为130万~300万;以及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所述第二保护层由环烯烃类树脂或三乙酰纤维素构成,所述偏振镜的厚度为1~20μm,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厚度为5~30μm,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厚度相对于所述偏振镜的厚度之比为1.0~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有粘着剂层的偏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厚度为5~120μm,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厚度相对于所述偏振镜的厚度之比为1.0~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有粘着剂层的偏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由三乙酰纤维素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有粘着剂层的偏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脂环结构单体(a1)的脂环结构为多环的脂环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有粘着剂层的偏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性组合物还含有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C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有粘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又野仁,荒井隆行,竹厚流,浅津悠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