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175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19
提供一种能够改善门部的打开性能的气囊罩。气囊罩(20)具有:气囊罩主体(31),其由合成树脂制的基材(32)及比基材更软的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50)形成,该基材配置于包含被膨胀的气囊(11)按压而打开的门部的区域,该保持件与基材的背面(32b)侧结合;以及气囊罩主体的表面侧的表皮层(62)。门部构成为具有:基材的门构成部(35);以及对门构成部进行保持的保持件的门支撑部(58)。保持件具有:门支撑部;门支撑部的周围的周缘部(51);以及周缘部与门支撑部之间的能够挠曲的铰接部(60)。基材在保持件的铰接部的配置部位设置空间部(47)而设为基材的非配置部。铰接部的区域由保持件的铰接部、及粘接于铰接部的表皮层这两层构成。及粘接于铰接部的表皮层这两层构成。及粘接于铰接部的表皮层这两层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囊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如下结构的气囊罩,即,用于具有为了保护乘员等而膨胀的气囊的气囊装置,将折叠后的气囊覆盖,并且在气囊膨胀时形成凸出用开口而使气囊凸出。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关于在车辆的仪表板配置的气囊罩,设为如下结构,即,设为具有被气囊按压而打开的门部的结构,以使得在气囊膨胀时形成气囊的凸出用开口,并且具有:在包含门部在内的区域配置的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制的基材;以及在门部的配置区域配置且由比基材更软的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等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通过基材和保持件的成型材料的双色成型而一体成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关于该气囊罩,门部构成为具有:基材的门构成部;以及设置于保持件而对门构成部进行保持的门支撑部。保持件构成为具有:门支撑部;周缘部,其配置于门支撑部的周围;以及铰接部,其配置于周缘部与门支撑部之间,在门部打开时挠曲。关于该气囊罩,分别形成基材以及保持件,与振动熔接的当前结构(参照专利文献2)不同,设为双色成型品,并且不是使保持件的铰接部设为膨胀弯曲的结构,设为确保了能够挠曲的挠性的近似平板状的结构。该铰接部设为较薄的近似平板状且与基材的背面侧结合。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248610号公报(参照图1、2)
[000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

248610号公报(参照图3、4)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然而,关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气囊罩,保持件的铰接部较薄而确保挠性,但对于基材的铰接部的对应部位则是通过双色成型而结合的结构,且是在门部打开时使得基材的部位也挠曲的结构,因此在进一步改善门部的打开性能这一点上存有改善的余地。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解决上述问题,能够改善门部的打开性能的气囊罩。
[0007]关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气囊罩,设为具有以在气囊膨胀时形成所述气囊的凸出用开口的方式被所述气囊按压而打开的门部的结构,并且构成为具有:
[0008]合成树脂制的基材,其配置于包含所述门部在内的区域;以及
[0009]比所述基材更软的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其与所述门部的配置区域的所述基材的背面侧结合,
[0010]所述门部构成为具有:所述基材的门构成部;以及门支撑部,其设置于所述保持件而对所述门构成部进行保持,
[0011]所述保持件构成为具有:所述门支撑部;周缘部,其配置于所述门支撑部的周围;以及近似平板状的铰接部,其配置于所述周缘部与所述门支撑部之间,在所述门部打开时能够挠曲,所述气囊罩的特征在于,
[0012]构成为具有:
[0013]气囊罩主体,其由所述基材以及所述保持件构成;以及
[0014]表皮层,其粘接于上述气囊罩主体的表面侧,具有在所述门部打开时能够断裂的挠性,
[0015]所述基材在所述保持件的所述铰接部的配置部位设置空间部而设为所述基材的非配置部,
[0016]所述铰接部的区域由所述保持件的所述铰接部、以及粘接于该铰接部的所述表皮层这两构成。
[0017]关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气囊罩,门部打开时的铰接部位作为设置有空间部的基材的非配置部位,由未配置基材且具有挠性的表皮层、以及由比基材更软的合成树脂构成的保持件的铰接部这两层构成。因此,在门部打开时,不会使基材自身挠曲,因此铰接部位顺畅地挠曲而使得门部打开。另外,在由基材以及保持件构成的气囊罩主体的表面包含铰接部位在内而配置有表皮层,基材包含空间部在内而未在表面侧露出,因此提高了气囊罩的外观美观性。
[0018]因此,关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气囊罩,能够改善门部的打开性能,并且能够提高外观美观性。
[0019]而且,关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气囊罩,优选地,所述门部由从外表面侧起配置有所述表皮层、所述基材的所述门构成部、以及所述保持件的所述门支撑部的3层构成。
[0020]关于上述结构,门部设为如下结构,即,与气囊罩的除了门部的配置区域以外的一般部的区域、即未设置保持件的一般部的区域相同地,在表面侧的表皮层的背面侧配置有基材,门部的表皮层设为支撑于背面侧的基材的方式,因此能够使门部的触感达到与一般部的触感相同的程度。
[0021]另外,关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气囊罩,优选地,在除了所述铰接部的配置部位以外的所述门部的周围配置有被膨胀的所述气囊按压而断裂的断裂预定部,
[0022]该断裂预定部作为所述保持件的非配置部位而由所述表皮层、以及设置有脆弱部的所述基材这两层构成。
[0023]关于上述结构,在门部打开时断裂的断裂预定部构成为未配置保持件的部位,因此被膨胀的气囊按压而打开的断裂预定部仅由能够断裂的表皮层、以及设置有脆弱部而容易断裂的基材这两层构成,门部打开时的断裂预定部的断裂顺畅地进行,能够使门部的打开性能变得稳定。
[0024]另外,关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气囊罩,优选地,所述保持件是在所述周缘部配置与对折叠后的所述气囊进行保持的气囊装置的安装基座连结的连结壁部而构成的。
[0025]关于上述结构,气囊罩的门部的配置区域经由从保持件的周缘部延伸的连结壁部而与气囊装置的对折叠后的气囊进行保持的安装基座连结,因此在气囊膨胀时保持件的周缘部与气囊装置的安装基座连结而不会以从安装基座侧离开的方式移动,因此经由铰接部而与保持件的周缘部连结的结构的门部能够可靠地受到膨胀的气囊的按压力而迅速地打开。
[0026]并且,关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气囊罩,优选地,在所述门部的配置区域的所述铰接部的外侧区域配置有由所述表皮层、所述基材、以及所述保持件这三层形成的部位。
[0027]关于上述结构,成为即使保持件的铰接部的部位未与气囊罩主体的基材结合而保持件的周缘部也与气囊罩主体的基材结合的结构,在门部打开时,即使对保持件的铰接部
施加有较强的拉伸力,保持件的铰接部附近的周缘部的部位也与基材结合而能够防止从基材剥离,因此门部不会对气囊罩的未设置保持件的一般部的区域的表皮层等造成影响,能够顺畅地使铰接部位(保持件的铰接部)挠曲且打开。
[0028]而且,关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气囊罩,优选地,所述气囊罩主体是通过基于所述基材和所述保持件的成型材料的双色成型进行一体成型而形成的。
[0029]根据上述结构,与分别形成基材及保持件,通过振动熔接等进行粘接而形成气囊罩主体、或者进行插入成型而形成气囊罩主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模具费、工时,有效地形成气囊罩主体,因此能够有助于降低气囊罩的制造工时/成本。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使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气囊罩的气囊装置的概略斜视图。
[0031]图2是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的沿着前后方向的概略纵剖视图。
[0032]图3是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的沿着前后方向的概略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0033]图4是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的沿着左右方向的概略纵剖视图。
[0034]图5是实施方式的气囊罩的门部的配置区域附近的俯视图。
[0035]图6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罩,其设为具有以在气囊膨胀时形成所述气囊的凸出用开口的方式被所述气囊按压而打开的门部的结构,并且构成为具有:合成树脂制的基材,其配置于包含所述门部在内的区域;以及比所述基材更软的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其与所述门部的配置区域的所述基材的背面侧结合,所述门部构成为具有:所述基材的门构成部;以及门支撑部,其设置于所述保持件而对所述门构成部进行保持,所述保持件构成为具有:所述门支撑部;周缘部,其配置于所述门支撑部的周围;以及近似平板状的铰接部,其配置于所述周缘部与所述门支撑部之间,在所述门部打开时能够挠曲,所述气囊罩的特征在于,构成为具有:气囊罩主体,其由所述基材以及所述保持件构成;以及表皮层,其粘接于上述气囊罩主体的表面侧,具有在所述门部打开时能够断裂的挠性,所述基材在所述保持件的所述铰接部的配置部位设置空间部而设为所述基材的非配置部,所述铰接部的区域由所述保持件的所述铰接部、以及粘接于该铰接部的所述表皮层这两层构成。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井裕纪小林笃史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