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管肿瘤术后约束康复颈托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气管肿瘤术后约束康复颈托。
技术介绍
[0002]原发性气管肿瘤是胸部外科中的罕见疾病,外科手术是治疗气管肿瘤最有效的方法。现公认气管肿瘤最理想的手术方式为气管节段切除、一期气管重建。而切除术后,重建气管张力过大,导致吻合口愈合不佳,进而导致气管组织水肿,呼吸功能受损,严重者甚至会使吻合口撕开。术后恢复过程保持颈前屈位30
°
,持续时间为2周,2周后可平视,但不能偏头,并限制颈部过度活动3个月。气管肿瘤切除术的患者,气管切除大于14cm,必须保持头低前屈位1个月,以减少气管张力,促使愈合。
[0003]现阶段,绝大部分医院对于术后的限制颈部活动的方法多是采取有创的“吊线”方法,即用缝线将下颌及上胸部牵连,以此来限制患者的术后活动,此方法缺点在于易于挣脱,且额外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更有感染的潜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气管肿瘤术后约束康复颈托。r/>[0005]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气管肿瘤术后约束康复颈托,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第一调节组件(2)、第二调节组件(3)、第一约束组件(4)、约束网兜(5)和第二约束组件(6),第一调节组件(2)和第二调节组件(3)铰接在支撑板(1)上端,第一约束组件(4)和第二约束组件(6)分别设置在第一调节组件(2)和第二调节组件(3)下端外侧,约束网兜(5)两端分别固连在第一调节组件(2)和第二调节组件(3)上端;支撑板(1)为C型结构,支撑板(1)中部上端设有能容纳患者颈部的开口槽(10),支撑板(1)下端设有能抵触在患者后背上部位的抵触部(11),抵触部(11)两侧分别卡接槽(110),支撑板(1)内侧设有多个肩部减压垫(12)和后背减压垫(13),支撑板(1)后端设有铰接槽(14);第一调节组件(2)包括铰轴(20)、锁扣(21)、滑杆(22)和调节杆(23),调节杆(23)通过铰轴(20)转动限位连接在支撑板(1)铰接槽(14)内,锁扣(21)首端通过转动杆偏心安装在铰轴(20)首端,调节杆(23)上端设有滑槽,调节杆(23)外壁设有贯穿至滑槽内部的调节孔,滑杆(22)下端滑动连接在滑槽内部,并通过滑杆(22)内部设置在弹簧销(220)与调节孔插接;第二调节组件(3)与第一调节组件(2)结构相同;约束网兜(5)连接在第一调节组件(2)的滑杆(22)与第二调节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