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温室大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水肥灌溉装置,包括:支撑杆、土壤PH值检测器、控制器、开关、施肥管和施水管;支撑杆插在大棚内的土壤中;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喷口和第二喷口;土壤PH值检测器设置在支撑杆的底部;控制器设置在支撑杆上,与开关电连接;施肥管通过开关与第一喷口连接;施水管通过开关与第二喷口连接。在支撑杆底部设置土壤PH值检测器,在支撑杆顶部设置施肥管和施水管,通过控制器控制开关,进而控制施水管和施肥管,从而能够根据土壤PH值控制施水和施肥,实现智能化,减少了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减少了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减少了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水肥灌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温室大棚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水肥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田遍布各地。而近年来温室大棚发展越来越壮大,如何更加高效、智能的施水和施肥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现有技术中已授权的专利《一种农业自动浇水施肥灌溉系统》(申请号CN214801349U)
技术介绍
中记载了现有的农业施肥灌溉一般采用人工进行施肥,人工灌溉施肥容易产生肥料浪费、灌溉施肥不均匀的现象,而且费时费力,降低施肥灌溉的效率,降低农业产量。而且,现有的灌溉装置通常是人工判断是否需要施肥和施水,但是这样的方式很难准确把握土壤的最佳施肥和施水时机。
[0003]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人工灌溉和施肥容易浪费肥料、灌溉施肥不均匀,且难以准确把握土壤的最佳施肥和施水时机的现象,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水肥灌溉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水肥灌溉装置,减少了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水肥灌溉装置。
[0006]在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智能水肥灌溉装置,包括:支撑杆、土壤PH值检测器、控制器、开关、施肥管和施水管;支撑杆插在大棚内的土壤中;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喷口和第二喷口;土壤PH值检测器设置在支撑杆的底部;控制器设置在支撑杆上,与开关电连接;施肥管通过开关与第一喷口连接;施水管通过开关与第二喷口连接。
[0007]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在支撑杆底部设置土壤PH值检测器,在支撑杆顶部设置施肥管和施水管,通过控制器控制开关,进而控制施水管和施肥管,从而能够根据土壤PH值控制施水和施肥,实现智能化,减少了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
[0008]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土壤PH值检测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到控制中心。
[0009]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实现方式中,控制器与土壤PH值检测器电连接。
[0010]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实现方式中,支撑杆的内部设有空腔,施水管和施肥管穿过空腔与开关连接。
[001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施水管和施肥管穿过空腔与开关连接,节省了空间,减少了走线所占的农田面积,使空间更加整洁。
[0012]结合第四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实现方式中,支撑杆为可伸缩的柱体。
[0013]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通过可伸缩的柱体,可控制施水管和施肥管高度,从而控制施水和施肥的面积,以能够更好的照料农田。
[0014]结合第五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实现方式中,支撑杆设置有底座,底座为三脚架。
[001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三脚架使支撑杆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水肥灌溉装置的环境应用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水肥灌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1‑
支撑杆,2
‑
土壤PH值检测器,3
‑
控制器,4
‑
开关,5
‑
施肥管,6
‑
施水管, 7
‑
第一喷口,8
‑
第二喷口,9
‑
土壤。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3]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水肥灌溉装置,包括:支撑杆1、土壤PH值检测器2、控制器3、开关4、施肥管5和施水管6;支撑杆1插在大棚内的土壤9中;支撑杆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喷口7和第二喷口8;土壤PH值检测器2设置在支撑杆1的底部;控制器3设置在支撑杆上,与开关4电连接;施肥管5通过开关4与第一喷口7连接;施水管6通过开关4 与第二喷口8连接。
[0024]以下对实施例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土壤PH值检测器将检测到的数据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土壤PH值检测器检测到的数据控制开关的打开和关闭。施肥管和第一喷头通过开关连通,肥通过第一喷头喷向四周。施水管和第二喷头通过开关连通,水通过第二喷头喷向四周。在开关关闭的情况下,停止施肥和施水。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柱均匀布设在温室大棚内的行、列方向上等间距的土壤中。
[0026]可选地,土壤PH值检测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到控制中心。在一些实施例中,土壤PH值检测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土壤是否需要施水和施肥。在判断出土壤需要施水、施肥时,控制中心发送控制信号给开关,控制开关的开启和关闭,以实现施水、施肥。
[0027]可选地,控制器与土壤PH值检测器电连接。控制器接收土壤PH值检测器的信号,根据信号控制开关。
[0028]可选地,开关为电磁阀。在一些实施例中,施水管和第一喷头通过开关连通,施肥管和第二喷头未连通,或,施水管和第一喷头未连通,施肥管和第二喷头通过开关连通,或,施水管和第一喷头通过开关连通、施肥管和第二喷头通过开关连通。这样,既可以单独施水,单独施肥,也可以同时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9]通过检测土壤中的养分和PH值来控制施水和施肥,这样,种植好农作物后,无需人为干预,智能水肥灌溉装置就可以自动协助管理农田,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
[0030]可选地,支撑杆的内部设有空腔,施水管和施肥管穿过空腔与开关连接。施水管和施肥管穿过空腔与开关连接,节省了空间,减少了走线所占的农田面积,空间更加整洁。
[0031]可选地,支撑杆为可伸缩的柱体。通过可伸缩的柱体,可控制施水管和施肥管高度,从而控制施水和施肥的面积,以能够更好的照料农田。
[0032]可选地,支撑杆设置有底座,底座为三脚架。三脚架使支撑杆更加稳定。
[00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水肥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土壤PH值检测器、控制器、开关、施肥管和施水管;所述支撑杆插在大棚内的土壤中;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喷口和第二喷口;所述土壤PH值检测器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底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与所述开关电连接;所述施肥管通过所述开关与所述第一喷口连接;所述施水管通过所述开关与所述第二喷口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土壤PH值检测器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英文,唐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