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桥梁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12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桥梁排水结构。上述排水结构包括进水组件、开设在桥梁内的汇流通道、位于汇流通道内的支撑组件以及用于输出积水的出水管。进水组件包括开设于桥梁桥面位置处的若干组集水槽口、位于对应集水槽口四周位置之间处的引流斜面和覆盖在对应集水槽口上的网片。汇流通道和所述进水组件相对应。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桥梁内的钢筋网层和填充在所述钢筋网层内的现浇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多个集水面进行同步进水,从而起到分摊传统单一排水口进水压力的效果,实现快速排水的目的,此外,基于沿引水通道中现浇支撑层,从而提高桥梁整体结构的牢固度,降低因排水通道表面损耗造成的坍塌几率,保障建筑桥梁的安全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桥梁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排水
,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桥梁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满足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其他交通需要的通行需求,采用假设桥梁这一建筑物来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此外,为解决因下雨造成的桥面积水而影响行车安全的问题,需于建筑桥梁上装配排水结构来进行桥面积水清除处理。
[0003]然而,当下的桥梁排水体系,桥面的积水沿单一排水口进入,导致该排水口的进水压力大,无法进行快速排水,此外,受水流以及水中杂物的侵蚀作用,排水通道表面会出现损耗而影响了建筑桥梁的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当下桥梁排水体系,桥面的积水沿单一排水口进入,导致该排水口的进水压力大,无法进行快速排水,此外,受水流以及水中杂物的侵蚀作用,排水通道表面会出现损耗而影响了建筑桥梁的安全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建筑桥梁排水结构。
[0005]一种建筑桥梁排水结构,包括:
[0006]用于承接桥梁积水的进水组件,其包括开设于桥梁桥面位置处的若干组集水槽口、位于对应集水槽口四周位置之间处的引流斜面和覆盖在对应集水槽口上的网片;
[0007]开设在桥梁内的汇流通道,其和所述进水组件相对应;以及
[0008]位于所述汇流通道内的支撑组件,其包括固定安装在桥梁内的钢筋网层和填充在所述钢筋网层内的现浇内壁。
[0009]上述排水结构,基于多个集水面进行同步进水,从而起到分摊传统单一排水口进水压力的效果,实现快速排水的目的,此外,基于沿引水通道中现浇支撑层,从而提高桥梁整体结构的牢固度,降低因排水通道表面损耗造成的坍塌几率,保障建筑桥梁的安全使用。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组所述集水槽口沿桥梁的相对应一侧位置处水平布置;所述引流斜面现浇布置在桥梁桥面上。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片与桥梁固定连接,且网片为不锈钢材质;所述网片用于截留桥梁桥面的垃圾和杂物。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筋网层呈筒状结构;所述现浇内壁为混凝土材质。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结构还包括用于输出积水的出水管,其固定安装在桥梁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和所述汇流通道的端部相对应。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采用集水槽口、引流斜面和网片构成的进水组件,使得排水结构具有多个集水面来进行同步进水,相较于传统单一排水口的模式,有效分摊了进水压力,从而实现快速排
水。基于若干组集水槽口来提供多个进水通道,配合引流斜面于进水区形成一个导引槽,使得桥梁桥面的积水可快速流入相应的集水槽口中,通过多个集水槽口的同步进水,提高桥梁桥面的排水效率和清水力度,此外,结合网片作为截留层,在积水进入排水通道的过程中基于物理截留作用实现过滤,从而截留桥梁桥面的垃圾和杂物,避免堵塞并为桥梁桥面的清扫提供便利。
[0017]用钢筋网层和现浇内壁构成的支撑组件作为支撑体,作用于引水通道中以提高桥梁整体结构的牢固度,从而降低因排水通道表面损耗造成的坍塌几率,保障建筑桥梁的安全使用。
[0018]综上,本技术的排水结构,基于多个集水面进行同步进水,从而起到分摊传统单一排水口进水压力的效果,实现快速排水的目的,此外,基于沿引水通道中现浇支撑层,从而提高桥梁整体结构的牢固度,降低因排水通道表面损耗造成的坍塌几率,保障建筑桥梁的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桥梁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所示为图1的局部爆炸图。
[0021]图3所示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3]1、进水组件;11、集水槽口;12、引流斜面;13、网片;2、汇流通道;3、支撑组件;31、钢筋网层;32、现浇内壁;4、出水管。
[0024]以上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6]请参阅图1

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桥梁排水结构,其供于建筑桥梁的桥面积水清除使用。排水结构包括用于承接桥梁积水的进水组件1、开设在桥梁内的汇流通道2、位于汇流通道2内的支撑组件3以及用于输出积水的出水管4。
[0027]进水组件1使得排水结构具有多个集水面来进行同步进水,相较于传统单一排水口的模式,有效分摊了进水压力,从而实现快速排水。进水组件1包括开设于桥梁桥面位置处的若干组集水槽口11、位于对应集水槽口11四周位置之间处的引流斜面12和覆盖在对应集水槽口11上的网片13。基于若干组集水槽口11来提供多个进水通道,配合引流斜面12于进水区形成一个导引槽,使得桥梁桥面的积水可快速流入相应的集水槽口11中,通过多个集水槽口11的同步进水,提高桥梁桥面的排水效率和清水力度。若干组集水槽口11沿桥梁的相对应一侧位置处水平布置,引流斜面12现浇布置在桥梁桥面上。网片13与桥梁固定连接,且网片13为不锈钢材质,网片13用于截留桥梁桥面的垃圾和杂物。本实施例中,网片13作为截留层,在积水进入排水通道的过程中基于物理截留作用实现过滤,从而截留桥梁桥面的垃圾和杂物,避免堵塞并为桥梁桥面的清扫提供便利。
[0028]本实施例,采用集水槽口11、引流斜面12和网片13构成的进水组件1,使得排水结
构具有多个集水面来进行同步进水,相较于传统单一排水口的模式,有效分摊了进水压力,从而实现快速排水。基于若干组集水槽口11来提供多个进水通道,配合引流斜面12于进水区形成一个导引槽,使得桥梁桥面的积水可快速流入相应的集水槽口11中,通过多个集水槽口11的同步进水,提高桥梁桥面的排水效率和清水力度,此外,结合网片13作为截留层,在积水进入排水通道的过程中基于物理截留作用实现过滤,从而截留桥梁桥面的垃圾和杂物,避免堵塞并为桥梁桥面的清扫提供便利。
[0029]汇流通道2和进水组件1相对应。沿集水槽口11收集的水并入汇流通道2中,并沿汇流通道2进行定向输送至排水区。支撑组件3包括固定安装在桥梁内的钢筋网层31和填充在钢筋网层31内的现浇内壁32。钢筋网层31呈筒状结构,现浇内壁32为混凝土材质。本实施例,采用钢筋网层31和现浇内壁32构成的支撑组件3作为支撑体,作用于引水通道中以提高桥梁整体结构的牢固度,从而降低因排水通道表面损耗造成的坍塌几率,保障建筑桥梁的安全使用。
[0030]出水管4固定安装在桥梁上,出水管4和汇流通道2的端部相对应。本实施例中,沿汇流通道2流通的水最后经出水管4定向排出桥梁外。
[0031]综上,本实施例的排水结构,相较于传统桥梁排水体系而言,具备下述优点:本实施例的排水结构,基于多个集水面进行同步进水,从而起到分摊传统单一排水口进水压力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桥梁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接桥梁积水的进水组件(1),其包括开设于桥梁桥面位置处的若干组集水槽口(11)、位于对应集水槽口(11)四周位置之间处的引流斜面(12)和覆盖在对应集水槽口(11)上的网片(13);开设在桥梁内的汇流通道(2),其和所述进水组件(1)相对应;以及位于所述汇流通道(2)内的支撑组件(3),其包括固定安装在桥梁内的钢筋网层(31)和填充在所述钢筋网层(31)内的现浇内壁(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桥梁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组所述集水槽口(11)沿桥梁的相对应一侧位置处水平布置;所述引流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伟李宁薛原王紫琳李广毅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