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临床用熏蒸装置,涉及中医临床理疗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熏蒸桶,所述熏蒸桶的顶部构造有熏蒸腔,所述熏蒸桶上且位于所述熏蒸腔内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熏蒸腔的开口端相平行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构造有多个通孔,所述放置板的底部同轴转动连接有作用于所述通孔的调节板,其用于对所述通孔的大小进行调节,所述熏蒸桶上安装有作用于所述调节板的调节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代了现有的结构较为简单的中医临床用熏蒸装置,能对蒸汽的输出量进行很好的调节,从而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感,同时有效的避免了由于蒸汽输出量较大,而导致患者在熏蒸的过程中被烫伤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有利于设备的推广和使用。利于设备的推广和使用。利于设备的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临床用熏蒸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中医临床理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中医临床用熏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药熏蒸疗法又称为中药蒸煮疗法、中药汽浴疗、药透疗法、热雾疗法等,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中药熏蒸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有相应发展,逐渐泛用于休闲保健、康复疗养和临床治疗精神疾病等诸多方面,目前大多数的中医临床用熏蒸装置在对人体腿部进行熏蒸时,不能对蒸汽的输出量进行很好的调节,降低患者使用的舒适感,甚至可能存在由于蒸汽输出量较大,而导致患者在熏蒸的过程中被烫伤的情况,从而大大降低了中医临床用熏蒸装置的实用性,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中医临床用熏蒸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的中医临床用熏蒸装置在对人体腿部进行熏蒸时,不能对蒸汽的输出量进行很好的调节带来降低患者使用的舒适感,甚至可能存在由于蒸汽输出量较大,而导致患者在熏蒸的过程中被烫伤的情况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临床用熏蒸装置。
[0004]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中医临床用熏蒸装置,包括熏蒸桶,所述熏蒸桶的顶部构造有熏蒸腔,所述熏蒸桶上且位于所述熏蒸腔内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熏蒸腔的开口端相平行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构造有多个通孔,所述放置板的底部同轴转动连接有作用于所述通孔的调节板,其用于对所述通孔的大小进行调节,所述熏蒸桶上安装有作用于所述调节板的调节组件,通过所述调节组件以使所述调节板在所述放置板上转动或停止转动。
[0006]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熏蒸桶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的端部通过锥齿轮组件与所述调节板连接,所述熏蒸桶上安装有用于驱使所述转轴在熏蒸桶上转动或停止转动的手动件。
[0007]进一步地,所述手动件为蜗轮蜗杆组件。
[0008]进一步地,所述熏蒸桶上构造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药液瓶和液体泵,所述液体泵的进液端与所述药液瓶相连通,且所述液体泵的出液端与所述熏蒸腔相连通,所述熏蒸腔的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电加热器。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座椅,所述座椅的底部构造有一侧呈开口状有容纳腔,所述熏蒸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座椅滑动连接,所述座椅上安装有用于驱使所述熏蒸桶沿所述容纳腔开口端滑动或停止滑动的驱使件。
[0010]进一步地,所述驱使件包括与所述座椅转动连接的驱使杆,且所述驱使杆与所述熏蒸桶螺纹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熏蒸桶上且位于其开口端固定安装有套设在患者腿部外侧的套
布。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设置熏蒸桶、放置板、通孔、调节板、调节组件和熏蒸腔,取代了现有的结构较为简单的中医临床用熏蒸装置,能对蒸汽的输出量进行很好的调节,从而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感,同时有效的避免了由于蒸汽输出量较大,而导致患者在熏蒸的过程中被烫伤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有利于设备的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立体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图2中A
‑
A方向的剖视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图2中B
‑
B方向的剖视图;
[0017]图5是本技术的结构爆炸图;
[0018]附图标记:1、熏蒸桶;2、放置板;3、通孔;4、调节板;5、调节组件;501、转轴;502、锥齿轮组件;503、手动件;6、熏蒸腔;7、药液瓶;8、液体泵;9、电加热器;10、座椅;11、容纳腔;12、驱使件;1201、驱使杆;13、套布;14、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如图1
‑
5所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中医临床用熏蒸装置,包括熏蒸桶1,熏蒸桶1的顶部构造有熏蒸腔6,熏蒸桶1上且位于熏蒸腔6内固定安装有与熏蒸腔6的开口端相平行的放置板2,放置板2上构造有多个通孔3,放置板2的底部同轴转动连接有作用于通孔3的调节板4,其用于对通孔3的大小进行调节,需要说明的是:调节板4上构造有多个均可与通孔3相连通的通槽,且当调节板4上的多个通槽与放置板2上的多个通孔3均相连通时,蒸汽输出量最大,具体可如图4和图5所示,熏蒸桶1上安装有作用于调节板4的调节组件5,通过调节组件5以使调节板4在放置板2上转动或停止转动,在使用时,患者将脚放置在熏蒸腔6内的放置板2上,此时患者的腿部位于熏蒸桶1的熏蒸腔6内,通过调节组件5即可使调节板4在放置板2上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调节板4上的穿槽位置进行调节,随着通过调节组件5使调节板4在放置板2上不断的进行转动,从而即可使调节板4上的通槽与放置板2上的通孔3的位置发生交错,从而实现对通孔3的大小进行调节,从而能对蒸汽的输出量进行很好的调节,综上所述,本技术取代了现有的结构较为简单的中医临床用熏蒸装置,能对蒸汽的输出量进行很好的调节,从而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感,同时有效的避免了由于蒸汽输出量较大,而导致患者在熏蒸的过程中被烫伤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有利于设备的推广和使用。
[0021]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组件5包括与熏蒸桶1转动连接的转轴501,转轴501的端部通过锥齿轮组件502与调节板4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锥齿轮组件502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锥齿轮,其中一个锥齿轮与转轴501固定连接,另外一个锥齿轮与调节板4在放置板2上的转动轴同轴固接,熏蒸桶1上安装有用于驱使转轴501在熏蒸桶1上转动
或停止转动的手动件503,在使用时,通过手动件503即可使转轴501在熏蒸桶1上进行转动,从而即可通过锥齿轮组件502带动调节板4在放置板2上进行转动,从而即可实现对蒸汽的输出量进行调节,使用方便。
[0022]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手动件503为蜗轮蜗杆组件,需要说明的是:蜗轮蜗杆组件包括与转轴501同轴固接的蜗轮,还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熏蒸桶1上且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在使用时,转动蜗杆从而即可通过蜗轮带动转轴501在熏蒸桶1上进行转动,由于蜗轮与蜗杆相啮合,因此,在不转动蜗杆时,蜗轮不会发生转动,实用性高。
[0023]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熏蒸桶1上构造有安装槽14,安装槽14内固定安装有药液瓶7和液体泵8,液体泵8的进液端与药液瓶7相连通,且液体泵8的出液端与熏蒸腔6相连通,熏蒸腔6的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电加热器9,在使用时,将熏蒸药液倒入药液瓶7内,打开液体泵8,液体泵8将药液瓶7内的熏蒸药液抽出输送至熏蒸腔6内,此时打开电加热器9,电加热器9对熏蒸药液进行加热产生热蒸汽,从而实现对患者进行熏蒸的效果。
[0024]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临床用熏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熏蒸桶(1),所述熏蒸桶(1)的顶部构造有熏蒸腔(6),所述熏蒸桶(1)上且位于所述熏蒸腔(6)内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熏蒸腔(6)的开口端相平行的放置板(2),所述放置板(2)上构造有多个通孔(3),所述放置板(2)的底部同轴转动连接有作用于所述通孔(3)的调节板(4),其用于对所述通孔(3)的大小进行调节,所述熏蒸桶(1)上安装有作用于所述调节板(4)的调节组件(5),通过所述调节组件(5)以使所述调节板(4)在所述放置板(2)上转动或停止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临床用熏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5)包括与所述熏蒸桶(1)转动连接的转轴(501),所述转轴(501)的端部通过锥齿轮组件(502)与所述调节板(4)连接,所述熏蒸桶(1)上安装有用于驱使所述转轴(501)在熏蒸桶(1)上转动或停止转动的手动件(5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临床用熏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件(503)为蜗轮蜗杆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临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晖,
申请(专利权)人:张晓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