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辅助治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定位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0108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用骨科手术操作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膝关节镜辅助治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定位导向装置;包括骨折定位器和导针套管;骨折定位器为圆筒状,上端口为圆形、下端口为斜椭圆形;导针套管包括同轴的两阶圆柱体,细圆柱体可伸入骨折定位器内,粗圆柱体的端面与骨折定位器挡接,细圆柱体的底部为尖端,粗、细圆柱体的轴心设有一个贯通的探针导孔。在关节镜监视下,采用骨折定位器辅助进行骨折块的复位和临时固定;再在骨折复位的情况下,在导针套管导向下打入导针,确认导针角度及深度合适后进行空心钉内固定等操作,始终保持骨块的复位,保障最后骨块的复位状态,防止移位;兼具维持骨块复位、精准定位,操作方法简单。单。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膝关节镜辅助治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定位导向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用骨科手术操作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膝关节镜辅助治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定位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其中前交叉韧带可以限制胫骨向前过度移位,防止胫骨过伸及过度内旋,后交叉韧带能限制胫骨后移及外旋,避免膝过伸。
[0003]前、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是一种运动医学领域暴力损伤,常见于车祸伤或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运动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存在诸多的弊端,如术中暴露有限,骨折部位关节有时仅依靠手指触摸,很难达到解剖复位,且损伤的组织较多,损伤范围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屈伸功能恢复较慢,对膝关节功能影响较大。随着外科手术器械和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骨科手术也在逐步向简单、微创方向发展。关节镜技术在临床上因其具有创伤小,损伤小及骨折复位可视、康复较快、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在治疗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0004]但目前膝关节镜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韧带撕脱骨折时,临床常规手术器械无法实现辅助关节镜进行骨块良好复位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存在定位不准确,需要反复试打导针,确定导针固定到了骨碎片,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不仅大大延长了手术时间,使术者和患者接触过多的X线辐射,甚至可能在多次导针固定骨碎片时,给骨碎片带来了额外的损伤,使得骨碎片无法固定或无法稳定的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工作效果好的关节镜辅助治疗前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的定位和固定导向系统。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膝关节镜辅助治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定位导向装置,包括骨折定位器和导针套管;骨折定位器为圆筒状,上端口为圆形、下端口为斜椭圆形;导针套管包括同轴的两阶圆柱体,细圆柱体可伸入骨折定位器内,粗圆柱体的端面与骨折定位器挡接,细圆柱体的底部为尖端,粗、细圆柱体的轴心设有一个贯通的探针导孔。
[0007]进一步地,骨折定位器的下端口为磨砂面。
[0008]进一步地,探针导孔的孔径为1.0mm或1.5mm。
[0009]进一步地,骨折定位器的外壁手掌抓握处设有防滑纹理。
[0010]进一步地,骨折定位器的总长为15cm、外径为1cm、壁厚为2mm,下端口的椭圆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
°

[0011]进一步地,粗圆柱体的直径为1cm,高为1cm,细圆柱体的直径为6mm,细圆柱体的总长为15cm,底端为圆锥形,圆锥段的长度为5cm。
[0012]进一步地,骨折定位器和导针套管为不锈钢部件。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势在于:
[00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膝关节镜辅助治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定位导向装置,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工作效果好。在关节镜监视下,采用骨折定位器辅助进行骨折块的复位和临时固定;再在骨折复位的情况下,在导针套管导向下打入导针,确认导针角度及深度合适后进行空心钉内固定等操作,始终保持骨块的复位,保障最后骨块的复位状态,防止移位。兼具维持骨块复位、精准定位,操作方法简单,适用于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微创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适应目前精准医疗手术、快速康复的理念及方向,有很大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导针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骨折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导针套管;1.1

粗圆柱体;1.2

探针导孔;1.3

细圆柱体;2

骨折定位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如图1所示;一种膝关节镜辅助治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定位导向装置,包括骨折定位器2和导针套管1,骨折定位器2和导针套管1为不锈钢部件。骨折定位器2为圆筒状,上端口为圆形、下端口为斜椭圆形;导针套管1包括同轴的两阶圆柱体,细圆柱体1.3可伸入骨折定位器2内,粗圆柱体1.1的端面与骨折定位器2挡接,细圆柱体1.3的底部为尖端,粗、细圆柱体的轴心设有一个贯通的探针导孔1.2。
[0021]如图3所示;骨折定位器2的外壁手掌抓握处设有防滑纹理,方便术中抓握及固定。骨折定位器2的总长为15cm、外径为1cm、壁厚为2mm,可与导针套管相结合,下端口的椭圆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
°
。关节镜术中常用空心钉直径为3.0

4.5mm,钉帽直径为4.0

5.5mm;因此设计定位器内部直径为6mm ,方便术中不同直径空心钉固定使用。骨折定位器2的下端口为磨砂面,可加大摩擦,有助于器械术中定位并固定游离骨块,避免滑脱可能。
[0022]以探针导孔1.2的孔径区分,导针套管1可选用两种规格,即探针导孔1.2的孔径为1.0mm或1.5mm(数据通过查阅文献术中导针常用直径所得)。可根据术中需要挑选合适规格的导针套管。
[0023]如图2所示;粗圆柱体1.1的直径为1cm,高为1cm,细圆柱体1.3的直径为6mm,可顺着骨折定位器内壁上下滑动,细圆柱体1.3的总长为15cm,可通过测量探针在套管外长度,判断探针进入骨块的深度,从而完成测深,底端为圆锥形,圆锥段的长度为5cm。圆锥尖端设计可保证导针套管更容易进入组织,减少肌肉神经血管损伤。
[0024]本技术主要应用于关节镜下进行微创操作,所有操作一步到位,术中尽可能
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害,真正做到简单、方便。
[0025]使用方法为:首先从合适的关节镜入路插入骨折定位器2及可拆卸导针套管1,在关节镜直视下,可拆卸导针套管1底部尖端排开肌肉组织,在不损伤组织的情况下协助骨折定位器安全进入关节腔,用骨折定位器2的下端头部斜椭圆形按压游离骨块处,恢复和维持关节面的平整性。在保证骨折复位的情况下移动旋转骨折定位器2,设定骨折定位器2与游离骨块的方向和角度,力求骨块固定后达到生物力学的最大稳定性。然后使导针套管1底部与游离骨块表面相接,以免导入导针时损伤重要的血管神经和肌腱,随后用与装入电钻的直径相符的导针插入导针套管1,抵达骨面,并开启电钻使得导针进入骨骼,临时固定骨碎片,在C臂X光机监视下,导针尽可能不穿透骨骺。然后关节镜下检查关节面的平整性,及骨碎片的稳定性。待关节镜下检查关节面恢复平整性,骨碎片稳定后,拔出导针套管1,用配套空心钻沿着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膝关节镜辅助治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定位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折定位器(2)和导针套管(1);骨折定位器(2)为圆筒状,上端口为圆形、下端口为斜椭圆形;导针套管(1)包括同轴的两阶圆柱体,细圆柱体(1.3)可伸入骨折定位器(2)内,粗圆柱体(1.1)的端面与骨折定位器(2)挡接,细圆柱体(1.3)的底部为尖端,粗、细圆柱体的轴心设有一个贯通的探针导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镜辅助治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定位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折定位器(2)的下端口为磨砂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镜辅助治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定位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针导孔(1.2)的孔径为1.0mm或1.5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膝关节镜辅助治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定位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王平宋文杰卫小春刘洋任智远王薛丁马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