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致动器和移动通信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006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振动致动器包括一个驱动部分、一个由该驱动部分驱动的振动器、一个衬垫、一个外板元件,该驱动部分包括一个置于磁路空腔中的线圈,衬垫的端部支承振动器的外缘部分,外板元件用来盖住衬垫的另一端部。一个由该振动器、衬垫和外板确定的封闭空间构成了一个基于Helmholtz原理的声学空间。将该振动致动器安装在移动通信终端的壳体上。(*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振动致动器,更详细地说,涉及安装在移动通信终端如便携式电话上、用以实现产生铃声、语言和振动功能的振动致动器。已有技术如日本未经审查的公开专利(JP-A)No.H10-165892公开了一种用于寻呼机上的振动致动器。传统的振动致动器包括由一个永久磁铁,一个轭铁和一个板构成的磁路。所述磁路由一个阻尼器和一个支承橡胶块支承,所述橡胶块具有柔性结构,并与安装在支承基座上的爪形突起固定。在这种结构中,磁路可以上下灵活运动。传统振动致动器的结构使得磁路能够响应供给线圈15的驱动电流,而沿其轴线方向上下运动。从而通过线圈的外缘部分和支承基座将振动传到外部。在传统的振动致动器中,在产生声音的情况下,机构外壳的振动主要作为声源,其缺点在于,根据壳体的设计和其厚度,输出声压级不足,难以对频率特性进行任意设置。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即传统的安装方式致使产品配置复杂,其原因在于振动致动器的产品配置随着振动致动器的安装模式的不同而变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振动致动器,使得无论外壳的设计和厚度如何,所述振动致动器都能对频率特性进行任意设置,同时保持输出高声压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振动致动器,所述振动致动器能够以一种产品配置实现多种安装模式,并且在获得卓越的声学特性的条件下减小其尺寸。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前述振动致动器的移动通信终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振动致动器,所述振动致动器包括一个驱动部分、一个由所述驱动部分驱动的振动器、一个与所述振动器分隔的外板元件和一个衬垫,其中驱动部分包括一个带磁隙的磁路,并且在所述磁隙中放置有一个线圈,衬垫放置在振动器与外板元件之间,其一端支承着振动器的外边缘部分,而其相反的另一端支承着外板元件。衬垫是一个管状元件,这样由振动器、衬垫和外板元件确定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形成了一个根据Helmholtz共振原理的声学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所述终端具有一个壳体,并在此壳体中装有一个振动致动器,所述振动致动器包括一个驱动部分,一个由所述驱动部分驱动的振动器,一个与所述振动器相隔开的外板,和一个衬垫,所述驱动部分包括一个带磁隙的磁路,并且在磁路中放置有一个线圈,衬垫放置在振动器与外板元件之间,其一端支承着振动器的外边缘部分,而其相反的另一端支承着外板元件。衬垫是一个管状元件,这样由振动器、衬垫和外板元件确定了一个封闭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一个根据Helmholtz共振原理的声学空间。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通过改变振动器的直径、衬垫的高度、壳体或外板元件的直径,对封闭空间的容积进行任意设置。同样,通孔的面积可以通过改变其形状/数量而任意设定。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振动致动器的一个实例的横截面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振动致动器的横截面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振动致动器的横截面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振动致动器的横截面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振动致动器的横截面视图;图6是用于移动通信终端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振动致动器的横截面视图;图7是安装在图6所示的移动通信终端上的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振动致动器的结构的横截面视图;图8是带有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振动致动器的移动通信终端的结构的横截面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振动致动器的横截面视图;和图10是图9的振动致动器的平面图。首先,在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之前,为了能较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考图1对现有技术的振动致动器进行说明。参考图1,用于寻呼机的传统振动致动器11包括一永久磁铁13、一个轭铁15和一个板17,以建立一个磁路19。通过一个阻尼器21和一个支承橡胶块27支承磁路19,使所述磁路可灵活地上、下运动,橡胶块27具有柔性结构,设置在支承基座23上并与爪形突起25固定。另外,中心轴33将轭铁15、永久磁铁13和板17连接到阻尼器21上,同时采用一个弹性材料元件35来防止轭铁15与支承基座23直接碰撞。再者,线圈29位于磁路19的空腔中,所述线圈围绕着永久磁铁13和板17,并且处于轭铁15的内部。在这种传统振动致动器11的结构中,当给线圈29提供了一个驱动电流时,磁路19沿其轴向上下运动,这样,通过阻尼器21的外缘部分31和支承基座23,线圈29将振动传到外部。以下将参考图2到图8,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在以下的描述中,与传统技术相对应的元件都标以相同的标号。根据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致动器37安装在一个移动通信终端内,例如便携式电话机中。在所述致动器37中,盘形永久磁铁13位于轭铁15和板17之间,从而形成磁路19。中心轴33具有类似螺栓的形状,它通过阻尼器21的中心孔21a,并进入到磁路19的中心孔17a、13a和15a中。换句话说,中心轴33将磁路19和阻尼器21共轴地定位。阻尼器21由金属或树脂制成,并带有一组螺线以便柔性地支承磁路19。支承座23由树脂、金属或橡胶制成。弹性材料35被置于轭铁15和支承基座23之间,并被粘接在支承基座23上,以阻止磁路19与支承基座23碰撞而产生声音。驱动部分39包括磁路19,线圈29和与所述线圈29连接的阻尼器21。另外,膜片41固定在支承基座23上,并且膜片41的外径大于支承基座23的外径。所述膜片片41与弹性材料35一起构成了振动器45。在膜片41的外缘部分,管形衬垫43与膜片41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传递振动的部分,所述衬垫43由管状的树脂或橡胶制成。所述衬垫的一端与膜片41连接。膜片41和衬垫43的组合形成了一个杯形结构。衬垫43的另一端部与由金属或树脂制成的壳体(设备的机身)49连接。壳体49形成了个一外板结构并具有发声孔47。附带说说,膜片41和衬垫43也可以相互连成整体结构。另外,膜片41和衬垫43并不总是要求成为圆形结构。而且,由膜片41、衬垫43和壳体49确定和围绕的封闭空间51必须是气密的空间,除了发声孔47之外,不允许外部空气从其它地方进、出此空间。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振动致动器中,当将驱动电流加到线圈29上时,由于被阻尼器21柔性地支承的磁路19的反应,线圈29、与所述线圈29成为一体的阻尼器外缘部分31和支承基座23就会振动,这种振动引起膜片41振动。在此情况下,在已有技术中,壳体49的设计和厚度对频率特性的任意设置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在约500到1500HZ的音频带中,膜片41实现了一种平滑的频率特性,同时由于根据Helmholtz原理而在封闭空间中产生的共振效果,在响铃音的约2500HZ的频带附近实现了高声压级,所述封闭空间由膜片41、衬垫43和壳体49以及发声孔47包围。在图3所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振动致动器53中,提供了一个由树脂制成的防护器55,所述防护器将从支承基座23的外缘部分到驱动部分的外缘部分的区域盖起来。其它的结构与图2所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振动致动器相似。在图3中,致动器53安装在一个移动通信终端如一部便携式电话中。磁路19的构成方式是将盘形永久磁铁13置于轭铁13和板17之间。一个类似螺栓结构的中心轴33通过阻尼器21的中心孔21a,进入到磁路19的中心孔17a、13a和15a中。换句话说,中心轴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致动器(37、53、57、61、63)包括:一个驱动部分(39),所述驱动部分包括一个具有磁隙的磁路(19)和置于所述磁隙中的一个线圈(29);一个由所说驱动装置驱动的振动器(45);一个与所说振动器(45)隔开的外板元 件(49、59、65、91);和一个衬垫(43),所述衬垫被设置在所说振动器(45)和所说外板元件(49、59、65、91)之间,其一个端部支承着所说振动器(45)的外缘部分,其另一个相反的端部支承着所说外板元件(49、59、65、91 ),其中所说衬垫(43)是一个管状元件,这样由所说振动器(45),所说衬垫(43)和所说外板元件(49、59、65、91)确定了一个封闭的空间(51),以便形成一个基于Helmholtz共振动原理的声学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史裕
申请(专利权)人:NEC东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