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融合蛋白,具体提供了一种靶向B7H3与CD3,同时具有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融合蛋白及其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抗体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融合蛋白,尤其涉及靶向B7H3与CD3,同时具有IL
‑
15/IL
‑
15Rα复合物的生物学效应的多功能融合蛋白。
技术介绍
[0002]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都伴随着对免疫系统的入侵,免疫功能不全的个体常常有较高的癌症发生率和较差的预后。细胞因子(cytokine,CK)属于免疫调节分子,根据其性质、给药浓度和活性发挥部位的不同,对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激活或者抑制作用。因此给予免疫刺激性的细胞因子治疗的这种方式,可以达到提高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0003]细胞因子作为免疫疗法,虽然有一定益处,但在临床上的使用存在着单药给药靶向性差的缺点,只有高浓度给药才可以达到抗肿瘤作用,而高浓度给药会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和高毒性。并且,非靶向性细胞因子对于免疫系统的激活是系统性的,免疫系统被广泛的激活,具有致命的副作用。此外,由于细胞因子属于小分子量蛋白,不具备抗体的体内循环保护机制,单纯的细胞因子往往半衰期较短,需要短时间重复高剂量给药。目前临床研究药物多采用PEG化或者Fc融合来提高细胞因子的半衰期,虽然半衰期得以延长,但仍无法解决细胞因子的靶向性差的问题。目前已在多种小鼠肿瘤模型中验证了NK细胞和T细胞,尤其是细胞毒性T细胞在肿瘤免疫过程中的作用。多个临床试验正在评估某些细胞因子单用,或者与多种化疗药物和肿瘤靶向的单克隆抗体和其他细胞因子联用的抗癌疗效。但是,诸如IL
‑
15等细胞因子存在的高剂量用药下的毒性以及半衰期短而导致的短时间重复给药问题仍然存在,成为联用策略的一大制约因素。
[0004]CD3是由肽链以非共价键组成的复合分子,在成熟T细胞表面表达,对阻断急性同种异体排斥反应起主要作用,且具有稳定TCR结构和传递活化信号的作用。针对CD3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能够激活T细胞增殖及活化,在其他细胞因子IL
‑
15、IL
‑
15Rα等共同作用下,产生具有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及非MHC限制性杀瘤特点的CIK细胞,对癌症、慢性白血病、肝病及神经性疾病等多种疾病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因此利用CD3抗体与肿瘤靶向抗体进行组合,所构建的双特异性抗体可招募T细胞接近肿瘤细胞,起到介导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0005]双特异性抗体在临床上有望成为针对癌症、自身免疫和传染病的下一代生物疗法,具有单一靶点抗体无法达到的功能。双特性抗体为细化抗体药物作用机制、探索多机制协同效应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0006]专利CN110023336A公开了包含至少三个结合结构域的结合剂,其中第一结合结构域与T细胞特异性抗原结合,并且第二结合结构域和第三结合结构域与密蛋白(Claudin6或Claudin18.2)结合。其首次报道了包含密蛋白的两个结合结构域和靶向T细胞特异性抗原(例如CD3)的另一个结合结构域的结合剂可诱导强效的T细胞介导的裂解并且在治疗肿瘤疾病中有效。而此抗体结构没有细胞因子的加入,对T细胞和NK细胞的的激活作用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0007]而随着抗体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治疗机制研究的深入,三特异性抗体和多特异性抗体也在大量涌现。这些多功能抗体常常以细胞因子或CD3等靶点作为辅助抗肿瘤抗原的免疫刺激或抑制剂,达到单抗或联合用药不具备的机理或超过其疗效。
[0008]专利CN109496217A公开了一种包含至少两种可溶性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融合蛋白复合体,例如,第一融合蛋白是共价连接至白介素
‑
15(IL
‑
15)多肽或其功能性片段的抗CD3抗体。第二融合蛋白包含识别疾病抗原的结合域,其中,这一域共价链接至可溶性白介素
‑
15受体α(IL
‑
15Rα)多肽或其功能性片段。虽然此结构抗体能够激活效应T细胞和NK细胞并引导其活性以对抗疾病细胞为目标,从而导致疾病特异性的细胞毒性。但是,由于IL
‑
15和IL
‑
15Ra很容易被体内酶降解,且在体外难表达,因此,此抗体在稳定性方面不尽人意。
[0009]因此靶点设计组合达到良好的多机制协同作用是优选的一种策略,然而多靶点设计同样带来结构设计上的难题。在行业经验中,不同的架构设计,对抗体的成药性乃至机制发挥有莫大的关系。免疫突触的形成,抗体功能位点与抗原之间的相对距离等等都与架构设计息息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满足多功能融合蛋白架构设计需求,提高多功能融合蛋白的稳定性,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生活,兼具良好的成药性。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结构,主要由抗B7H3/CD3及IL
‑
15/IL
‑
15Rα复合物组成。本文叙述以多功能融合蛋白(抗B7H3与CD3,外加IL
‑
15/IL
‑
15Rα的多功能融合蛋白)作为示例,使用该种架构设计与靶点组合,公开了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靶向B7H3与CD3,同时具有IL
‑
15/IL
‑
15Rα复合物的生物学效应的多功能融合蛋白,并公开了编码所述多功能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架构设计、以及包含所述重组载体的重组细胞以及所述多功能融合蛋白的制备方法及其医药用途。
[001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融合蛋白,由第一重链、第二重链、第一轻链和第二轻链组成,所述多功能融合蛋白包含特异性结合B7H3的第一抗原结合部分,特异性结合CD3的第二抗原结合部分,和细胞因子和/或细胞因子受体。
[0012]在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多功能融合蛋白的第一轻链和第二轻链相同。
[0013]在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多功能融合蛋白的第一抗原结合部分为Fab或scFv。
[0014]在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多功能融合蛋白的第一抗原结合部分为Fab。
[0015]在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多功能融合蛋白的第二抗原结合部分为Fab或scFv。
[0016]在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多功能融合蛋白的第二抗原结合部分为scFv。
[0017]在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多功能融合蛋白的细胞因子和/或细胞因子受体为IL
‑
15和/或IL
‑
15受体。
[0018]在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多功能融合蛋白还包含Fc部分。
[0019]在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多功能融合蛋白的Fc部分选自IgG1、IgG2、IgG3、IgG4的恒定区氨基酸序列,优选选自IgG1或IgG4的恒定区氨基酸序列。
[0020]在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多功能融合蛋白的Fc部分还包含一个或多个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氨基酸替换:S228P、L234F、L235E、P331S、D356K、T366W、K392D、D399K、Y407A、和K409D,优选S228P、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融合蛋白,由第一重链、第二重链、第一轻链和第二轻链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融合蛋白包含特异性结合B7H3的第一抗原结合部分,特异性结合CD3的第二抗原结合部分,和细胞因子和/或细胞因子受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第一轻链和第二轻链相同。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第一抗原结合部分为Fab或scFv。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第一抗原结合部分为Fab。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第二抗原结合部分为Fab或scFv。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第二抗原结合部分为scFv。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融合蛋白,其中所述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冲,吴崇兵,王艺臻,姜晓玲,殷刘松,
申请(专利权)人:盛禾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