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路相变蓄热供暖机。包括相变蓄热材料箱、第一水箱、第二水箱、轮换水箱、供暖冷水回流管、供暖热水输出管、第一抽水管、第一回流管、第一换气管、第一连通管、第一止回阀、水泵、电磁球阀、第二抽水管、第二回流管、第二换气管、第二连通管、水位计、第二止回阀、螺旋散热管、温控开关、热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热管作为相变蓄热材料与采暖水的导热功率件,大大提升导热效率,能过充分的将相变蓄热材料中储存热量传送到水箱中来加热水,通过两个水箱和轮换水箱构成三路供暖,通过螺旋散热管可以对轮换水箱中的水起到保温作用,从而可交替完成加热及供暖,延长供暖时间,同时保证供暖管路中的水温可以稳定在合适范围。证供暖管路中的水温可以稳定在合适范围。证供暖管路中的水温可以稳定在合适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路相变蓄热供暖机
[0001]本技术涉及供暖设备
,具体为一种多路相变蓄热供暖机。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北方地区供热采暖以燃煤为主,因为燃煤导致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而相变蓄热供暖就是用谷电取代煤炭作为能源,把廉价的谷电转化为热能储存到相变材料中,在峰电和平电时段用储存的热能加热采暖管网,就可以消除燃煤的环境污染。用谷电取暖,上利国家以降低白天电网负荷,下惠民众以减轻采暖价格负担。目前,相变蓄热供暖这类设备,其结构是相变蓄热材料与导热油为第一级热交换,再用导热油与采暖管网为第二级热交换,存在着两大技术缺陷,一是热交换传热效果差,相变材料储存的热能大约30
‑
40%无法提取出去,造成取暖时间变短,达不到整天供暖的需求,二是造成供暖管网开始温度过高,但很快就低于取暖管网的水温下限,无法保证用户对房间温度均衡舒适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路相变蓄热供暖机,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相变蓄热材料箱、轮换水箱,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箱上安装有温控开关,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箱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箱、第二水箱,所述轮换水箱位于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上方且内腔中固定安装有螺旋散热管,所述螺旋散热管一端伸出所述轮换水箱,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与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连通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管上安装有第三电磁球阀,所述第二连通管上安装有第六电磁球阀,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轮换水箱之间分别通过第一抽水管、第一回流管连通连接,所述第一抽水管上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第一止回阀、第一水泵,所述第一回流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球阀,所述第一水箱顶部固定连通连接有第一换气管,所述第一换气管上端端部安装有第二电磁球阀,所述第二水箱与所述轮换水箱之间分别通过第二抽水管、第二回流管连通连接,所述第二抽水管上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第二止回阀、第二水泵,所述第二回流管上安装有第四电磁球阀,所述第二水箱顶部固定连通连接有第二换气管,所述第二换气管上端端部安装有第五电磁球阀,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的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水位计,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侧面上部固定连接有供暖热水输出管,所述供暖热水输出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连通,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侧面下部固定连接有供暖冷水回流管,所述供暖冷水回流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连通,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箱之间安装有第一热管,所述第一热管一端伸入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箱中,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水箱中,所述第二水箱与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箱之间安装有第二热管,所述第二热管一端伸入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箱中,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水箱中。
[000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箱内部放置有相变蓄热材料
且其底部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选用电热管,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箱顶部开口处盖有通气盖,所述通气盖作为常压状态阀门。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选用外置的PTC陶瓷加热器。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轮换水箱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一端与所述轮换水箱内腔连通,另一端与大气连通。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供暖冷水回流管中部安装有第一三通连接头,所述第一三通连接头与所述第一水箱之间的所述供暖冷水回流管上安装有第一电动球阀,所述第一三通连接头与所述第二水箱之间的所述供暖冷水回流管上安装有第二电动球阀。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供暖热水输出管中部安装有第二三通连接头,所述第二三通连接头与所述第一水箱之间的所述供暖热水输出管上安装有第三电动球阀、第一温度探头,所述第二三通连接头与所述第二水箱之间的所述供暖热水输出管上安装有第四电动球阀、第二温度探头。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热管的安装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热管的安装数量,所述第一热管和所述第二热管可选用常规热管,也可选用超导热管。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热管作为相变蓄热材料与采暖水的导热功率件,大大提升导热效率,能过充分的将相变蓄热材料中储存热量传送到水箱中来加热水,通过两个水箱和轮换水箱构成三路供暖,通过螺旋散热管可以对轮换水箱中的水起到保温作用,从而可交替完成加热及供暖,延长供暖时间,同时保证供暖管路中的水温可以稳定在合适范围,保证供暖稳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13]图中:1
‑
相变蓄热材料箱、101
‑
加热装置、102
‑
通气盖、2
‑
第一水箱、3
‑
第二水箱、4
‑
轮换水箱、401
‑
排气管、5
‑
供暖冷水回流管、501
‑
第一电动球阀、502
‑
第一三通连接头、503
‑
第二电动球阀、6
‑
供暖热水输出管、601
‑
第三电动球阀、602
‑
第二三通连接头、603
‑
第四电动球阀、604
‑
第一温度探头、605
‑
第二温度探头、7
‑
第一抽水管、8
‑
第一回流管、9
‑
第一换气管、10
‑
第一连通管、11
‑
第一止回阀、12
‑
第一水泵、13
‑
第一电磁球阀、14
‑
第二电磁球阀、15
‑
第三电磁球阀、16
‑
第二抽水管、17
‑
第二回流管、18
‑
第二换气管、19
‑
第二连通管、20
‑
水位计、21
‑
第二止回阀、22
‑
第二水泵、23
‑
第四电磁球阀、24
‑
第五电磁球阀、25
‑
第六电磁球阀、26
‑
螺旋散热管、27
‑
温控开关、28
‑
第一热管、29
‑
第二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1
[0015]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多路相变蓄热供暖机,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相变蓄热材料箱1、轮换水箱4,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箱1上安装有温控开关27,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箱1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箱2、第二水箱3,所述轮换水箱4位于所述第一
水箱2和所述第二水箱3上方且内腔中固定安装有螺旋散热管26,所述螺旋散热管26一端伸出所述轮换水箱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路相变蓄热供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变蓄热材料箱(1)、轮换水箱(4),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箱(1)上安装有温控开关(27),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箱(1)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箱(2)、第二水箱(3),所述轮换水箱(4)位于所述第一水箱(2)和所述第二水箱(3)上方且内腔中固定安装有螺旋散热管(26),所述螺旋散热管(26)一端伸出所述轮换水箱(4),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连通管(10)和第二连通管(19)与所述第一水箱(2)和所述第二水箱(3)连通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管(10)上安装有第三电磁球阀(15),所述第二连通管(19)上安装有第六电磁球阀(25),所述第一水箱(2)与所述轮换水箱(4)之间分别通过第一抽水管(7)、第一回流管(8)连通连接,所述第一抽水管(7)上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第一止回阀(11)、第一水泵(12),所述第一回流管(8)上安装有第一电磁球阀(13),所述第一水箱(2)顶部固定连通连接有第一换气管(9),所述第一换气管(9)上端端部安装有第二电磁球阀(14),所述第二水箱(3)与所述轮换水箱(4)之间分别通过第二抽水管(16)、第二回流管(17)连通连接,所述第二抽水管(16)上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第二止回阀(21)、第二水泵(22),所述第二回流管(17)上安装有第四电磁球阀(23),所述第二水箱(3)顶部固定连通连接有第二换气管(18),所述第二换气管(18)上端端部安装有第五电磁球阀(24),所述第一水箱(2)和所述第二水箱(3)的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水位计(20),所述第一水箱(2)和所述第二水箱(3)侧面上部固定连接有供暖热水输出管(6),所述供暖热水输出管(6)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水箱(2)和所述第二水箱(3)连通,所述第一水箱(2)和所述第二水箱(3)侧面下部固定连接有供暖冷水回流管(5),所述供暖冷水回流管(5)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水箱(2)和所述第二水箱(3)连通,所述第一水箱(2)与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箱(1)之间安装有第一热管(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朝增,曾先志,
申请(专利权)人:温朝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