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包括壳体、按压件、冲击件、蓄能弹簧、复位弹簧,壳体具有适于可伸缩地安装按压件的第一腔体,部分按压件伸出至壳体的外部,按压件具有适于可伸缩地安装冲击件的第二腔体,蓄能弹簧适于顶出冲击件,复位弹簧适于驱动冲击件复位。按压件和冲击件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其适于将冲击件限制于第二腔体,限位组件包括抵接配合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壳体内设置有触发装置,按压件适于驱动第二限位件配合触发装置,触发装置适于驱动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分离,从而释放冲击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紧凑,体积小巧,通过设置按压件驱动第二限位件配合触发件,释放冲击件击碎车窗玻璃,便于在有限空间内进行操作。便于在有限空间内进行操作。便于在有限空间内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破窗器
[0001]本技术属于破窗逃生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破窗器。
技术介绍
[0002]破窗器(或安全锤)是一种用于在紧急情况下击碎车窗玻璃帮助车内人员逃生的救生工具,现有技术中的破窗器大多为手持式,需要车内人员使用较大的力气敲击窗户,而实际情况中,车内可能不具备足够的挥动空间,或是车内人员力气不足,难以迅速击碎窗户,影响逃生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破窗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破窗器,包括壳体、按压件、冲击件、蓄能弹簧、复位弹簧,壳体具有适于可伸缩地安装按压件的第一腔体,部分按压件伸出至壳体的外部,按压件具有适于可伸缩地安装冲击件的第二腔体,蓄能弹簧适于顶出冲击件,复位弹簧适于驱动冲击件复位。按压件和冲击件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其适于将冲击件限制于按压件的内部,限位组件包括抵接配合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壳体内设置有触发装置,按压件适于驱动第二限位件配合触发装置,触发装置适于驱动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分离,从而释放冲击件。
[0005]作为优选的:触发装置包括若干导向斜面,导向斜面可驱动第二限位件沿远离第一限位件的方向转动。
[0006]作为优选的:触发装置包括由导向斜面围绕形成的导向槽,导向槽适于滑动配合冲击件,导向槽具有中轴线,导向斜面关于中轴线中心对称;和/或,触发装置还包括避让槽,避让槽设置于导向斜面的末端。
[0007]作为优选的:第一限位件设置于第二腔体的内周壁,第二限位件设置于冲击件的外周壁,第二腔体遮罩于触发装置的上方。
[0008]作为优选的:冲击件包括冲击头和杆体,第二限位件邻接冲击头设置,蓄能弹簧套设于杆体的外侧,蓄能弹簧的一端抵接于第二限位件,蓄能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触发装置;
[0009]当导向斜面驱动第二限位件偏转时,蓄能弹簧压缩蓄能并产生扭转形变;当复位弹簧驱动按压件复位时,蓄能弹簧适于驱动第二限位件偏转至与第一限位件沿轴向抵触。
[0010]作为优选的:蓄能弹簧包括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第一扭臂沿轴向抵靠于第二限位件的一侧,其一避让槽开设有固定槽,第二扭臂沿径向卡接于固定槽内。
[0011]作为优选的:第一限位件沿轴向设置,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底面和第一限位侧面;当冲击件收容于第二腔体内时,第一限位底面与第二限位件轴向抵触;当冲击件弹出第二腔体时,第一限位侧面与第二限位件滑动配合。
[0012]作为优选的: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限位顶面、第二限位侧面和第二导向斜面,第二导向斜面适于连接第二限位顶面和第二限位侧面,当第二限位件回转复位时,第二导向斜面与第一限位件滑动配合。
[0013]作为优选的:按压件包括顶面,顶面开设有适于供冲击件弹出的第一开口,第一限位部向上延伸至顶面。
[0014]作为优选的:第一限位件一侧并列地设有第一止位件,第一止位件的高度长于第一限位件的高度,第一止位件适于沿周向与第二限位件抵触。
[0015]作为优选的:壳体包括隔板和由隔板分隔形成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第一腔体形成于上壳体,触发装置设置于隔板;
[0016]下壳体的外部安装有有刀座,刀座包括相向设置的刀架和刀片,刀架和刀片之间形成切割槽;
[0017]和/或,触发装置外围设有适于连接上壳体的连接部,连接部与触发装置之间形成有导向槽,按压件与导向槽滑动配合。
[0018]进一步地,刀片倾斜设置,刀架呈三角块状,刀架包括相交的第一刀架面和第二刀架面,第一刀架面和安装槽之间形成适于供安全带滑入的切割入口,同时可以止挡手部与刀片接触,防止割伤。第二刀架面和刀片平行设置,第二刀架面和刀片之间形成切割槽,第二刀架面适于将安全带向刀片挤压,有利于提高切割效率。
[0019]进一步地,导向槽内沿轴向设置有滑轨,按压件的外周壁形成有配合的滑槽,有利于按压件能够稳定地进行伸缩。
[0020]作为优选的:连接部包括外螺纹,第一腔体的内周壁形成有配合的内螺纹,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纹可拆卸地连接,复位弹簧套设于按压件的外侧,按压件的外周壁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挡圈,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挡圈,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隔板或连接部。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通过设置按压件驱动第二限位件配合触发件,在此过程中,蓄能弹簧积蓄了较多的能量,构触发机构紧接着驱动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分离从而释放冲击件,冲击件弹出并击碎车窗玻璃。本结构设计紧凑,体积小巧,便于在有限空间内进行操作,适用于多样的车内情况和不同的人群;同时该该破窗器为纯机械机构,无需通电,水下环境也不存在失效风险。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破窗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破窗器的爆炸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破窗器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冲击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按压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0]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31]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2]如图1
‑
6所述,一种破窗器,包括壳体100,壳体包括隔板120和由隔板120分隔形成的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上壳体101形成有第一腔体 113,第一腔体114内可伸缩地安装有按压件103,部分按压件103伸出至壳体100的外部。按压件103形成有第二腔体114,第二腔体114内可伸缩地安装有冲击件104。冲击件104的外侧套设有适于顶出冲击件104蓄能弹簧107。按压件103和冲击件103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其适于将冲击件104限制于第二腔体114,限位组件包括抵接配合的第一限位件109和第二限位件110,第一限位件109设置于第二腔体114的内周壁,第二限位件110 设置于冲击件104的外周壁。隔板120上设置有触发装置111,第二腔体114 遮罩于触发装置111的上方。按压件103的外侧套设有复位弹簧108,复位弹簧108收容于第一腔体113内。按压件103适于通过第一限位件109驱动第二限位件110配合触发装置111,触发装置111适于驱动第二限位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破窗器,包括壳体、按压件、冲击件、蓄能弹簧、复位弹簧,所述壳体具有适于可伸缩地安装所述按压件的第一腔体,部分所述按压件伸出至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按压件具有适于可伸缩地安装所述冲击件的第二腔体,所述蓄能弹簧适于顶出所述冲击件,所述复位弹簧适于驱动所述冲击件复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和所述冲击件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其适于将所述冲击件限制于所述第二腔体,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抵接配合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触发装置,所述按压件适于驱动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所述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适于驱动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分离,从而释放所述冲击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包括若干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可驱动所述第二限位件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方向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包括由所述导向斜面围合形成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适于滑动配合所述冲击件;和/或,所述触发装置还包括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设置于所述导向斜面的末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周壁,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冲击件的外周壁,所述第二腔体遮罩于所述触发装置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件包括冲击头和杆体,所述第二限位件邻接所述冲击头设置,所述蓄能弹簧套设于所述杆体的外侧,所述蓄能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蓄能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触发装置;当所述导向斜面驱动所述第二限位件偏转时,所述蓄能弹簧压缩蓄能并产生扭转形变;当所述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红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同创兴业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