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系统及风洞实验室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9928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及风洞实验室。冷却系统包括:开式冷却水塔;冷却水系统,冷却水系统包括闭式冷却水塔以及一级冷源,开式冷却水塔和闭式冷却水塔均与一级冷源连接;冷冻水系统,冷冻水系统包括二级冷源,开式冷却水塔与一级冷源均与二级冷源选择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风洞实验室冷却系统使用性能差的问题。却系统使用性能差的问题。却系统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系统及风洞实验室


[0001]本技术涉及气候环境模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及风洞实验室。

技术介绍

[0002]环境风洞试验室可实现全气候道路环境模拟和工况动态驾驶模拟。风口8.0m3,温度范围

40℃—60℃,湿度范围5%RH—95%RH,具备300W/m3—1200W/m3范围的全光谱阳光以及乌云、隧道模拟功能,具备可重复性的雨雪天气模拟功能。
[0003]境风洞拥有一套独立的换热系统,此系统热源为蒸汽,高温热水,冷源分为三级,一级冷源为闭式冷塔,二级冷源为溴化锂机组、氟制冷机组,三级冷源为氨制冷机组。通过冷热源直接或间接与风洞冷媒(简称盐水)的热交换,实现风洞试验室对不同气候模拟。
[0004]目前针对环境风洞冷却系统包括闭式冷却塔、水罐、溴化锂机组、氟制冷机组、氨制冷机组等设备组成,通过闭式冷塔制得30℃以下冷却水储存到水罐中,用于环境舱设备、氟制冷机组、溴化锂机组冷却,溴化锂机组制得7℃冷冻水用于氨制冷机组、配电室空调机组、风洞新风空调机组冷却,不同冷却水与风洞冷媒系统通过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氨制冷机组直接冷却风洞冷媒),该系统存在以下缺点:采用闭式冷却塔换热存在冬季盘管容易冻裂,系统换热程序成线性,稳定性较差;溴化锂机组为系统重要冷源,制得冷冻水用于氨制冷机组、配电室空调机组、风洞新风空调机组等设备,机组长时间处于运行状态,能耗高。
[0005]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风洞实验室冷却系统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及风洞实验室,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洞实验室冷却系统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包括:开式冷却水塔;冷却水系统,冷却水系统包括闭式冷却水塔以及一级冷源,开式冷却水塔和闭式冷却水塔均与一级冷源连接;冷冻水系统,冷冻水系统包括二级冷源,开式冷却水塔与一级冷源均与二级冷源选择性连接。
[0008]进一步地,冷却水系统还包括换热水罐,闭式冷却水塔和开式冷却水塔均与换热水罐选择性连接,换热水罐与一级冷源连接;冷冻水系统还包括换热机构,开式冷却水塔与一级冷源均与换热机构选择性连接,换热机构与二级冷源连接。
[0009]进一步地,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一出水管路;第一回水管路,第一出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开式冷却水塔和换热水罐连接,第一回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开式冷却水塔和换热水罐连接;第一阀门,第一阀门为多个,第一出水管路和第一回水管路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阀门。
[0010]进一步地,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出水管路;第二回水管路,第二出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闭式冷却水塔和换热水罐连接,第二回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闭式冷却水塔和换热水
罐连接;第二阀门,第二阀门为多个,第二出水管路和第二回水管路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阀门。
[0011]进一步地,换热水罐包括:热水罐,第一回水管路和第二回水管路分别与热水罐连通;冷水罐,第一出水管路和第二出水管路分别与冷水罐连通。
[0012]进一步地,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三出水管路;第三回水管路,第三出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开式冷却水塔和换热机构连接,第三回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开式冷却水塔和换热机构连接;第三阀门,第三阀门为多个,第三出水管路和第三回水管路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阀门。
[0013]进一步地,冷却系统还包括:第四出水管路;第四回水管路,第四出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一级冷源和换热机构连接,第四回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一级冷源和换热机构连接;第四阀门,第四阀门为多个,第四出水管路和第四回水管路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阀门。
[0014]进一步地,换热机构包括:分水器;集水器,分水器和集水器分别与二级冷源连接;连通管路,分水器和集水器通过连通管路连接,且第三出水管路、第三回水管路、第四出水管路、第四回水管路分别与连通管路连接。
[0015]进一步地,换热机构还包括:第五阀门,第五阀门设置在连通管路上,且第五阀门位于第三出水管路与连通管路连接的位置和第三回水管路与连通管路连接的位置之间;第六阀门,第六阀门设置在连通管路上,且第六阀门位于第四出水管路与连通管路连接的位置和第四回水管路与连通管路连接的位置之间。
[0016]进一步地,冷却水系统还包括与换热水罐连接的第一热负荷组件,第一热负荷组件包括:环境仓、氟制冷机组、第一盐水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冷冻水系统包括与换热机构连接的第二热负荷组件,第二热负荷组件包括:风洞空调、配电室空调、第二盐水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
[00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洞实验室,包括上述的冷却系统。
[0018]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冷却系统包括开式冷却水塔、冷却水系统和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统包括闭式冷却水塔以及一级冷源,开式冷却水塔和闭式冷却水塔均与一级冷源连接;冷冻水系统包括二级冷源,开式冷却水塔与一级冷源均与二级冷源选择性连接。
[0019]使用本申请中的冷却系统时,由于冷却系统具有开式冷却水塔,所以能够通过开式冷却水塔来代替冷却水系统中的闭式冷却水塔,同时还能够通过开式冷却水塔代替冷却水系统中的一级冷源。因此,本申请中的冷却系统相对传统的冷却系统来说,由网状的换热模式代替了现拥有的单一线状换热模式,从而能够增加冷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并且,当闭式冷却水塔或者一级冷源出现故障时,能够通过开式冷却水塔进行代替。同时,通过开式冷却水塔代替一级冷源时还能够节省电能和蒸汽热能,并且随着外界环境温度与回水温度差的变化而变化,温差越大,能效比越大,节能效果越明显,实现节能低耗的效果。因此,本申请中的冷却系统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风洞实验室冷却系统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
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3]10、开式冷却水塔;20、冷却水系统;21、闭式冷却水塔;22、换热水罐;221、热水罐;222、冷水罐;23、第一热负荷组件;30、冷冻水系统;31、一级冷源;32、换热机构;321、分水器;322、集水器;323、连通管路;324、第五阀门;325、第六阀门;33、二级冷源;34、第二热负荷组件;40、第一出水管路;41、第一回水管路;42、第一阀门;43、第二出水管路;44、第二回水管路;45、第二阀门;50、第三出水管路;51、第三回水管路;52、第三阀门;53、第四出水管路;54、第四回水管路;55、第四阀门;60、冷却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式冷却水塔(10);冷却水系统(20),所述冷却水系统(20)包括闭式冷却水塔(21)以及一级冷源(31),所述开式冷却水塔(10)和所述闭式冷却水塔(21)均与所述一级冷源(31)连接;冷冻水系统(30),所述冷冻水系统(30)包括二级冷源(33),所述开式冷却水塔(10)与所述一级冷源(31)均与所述二级冷源(33)选择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系统(20)还包括换热水罐(22),所述闭式冷却水塔(21)和所述开式冷却水塔(10)均与所述换热水罐(22)选择性连接,所述换热水罐(22)与所述一级冷源(31)连接;所述冷冻水系统(30)还包括换热机构(32),所述开式冷却水塔(10)与所述一级冷源(31)均与所述换热机构(32)选择性连接,所述换热机构(32)与所述二级冷源(3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一出水管路(40);第一回水管路(41),所述第一出水管路(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开式冷却水塔(10)和所述换热水罐(22)连接,所述第一回水管路(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开式冷却水塔(10)和所述换热水罐(22)连接;第一阀门(42),所述第一阀门(42)为多个,所述第一出水管路(40)和所述第一回水管路(41)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阀门(4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出水管路(43);第二回水管路(44),所述第二出水管路(4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闭式冷却水塔(21)和所述换热水罐(22)连接,所述第二回水管路(4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闭式冷却水塔(21)和所述换热水罐(22)连接;第二阀门(45),所述第二阀门(45)为多个,所述第二出水管路(43)和所述第二回水管路(44)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阀门(4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水罐(22)包括:热水罐(221),所述第一回水管路(41)和所述第二回水管路(44)分别与所述热水罐(221)连通;冷水罐(222),所述第一出水管路(40)和所述第二出水管路(43)分别与所述冷水罐(222)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三出水管路(50);第三回水管路(51),所述第三出水管路(5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开式冷却水塔(10)和所述换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楚修楠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