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后视镜,包括:后视摄像头、周视摄像头、镜座、镜体及连接镜座与镜体的镜臂;镜座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辆前三角窗的钣金件连接的安装点;后视摄像头装配在镜体朝向车后的一侧方向上布置的安装腔内;周视摄像头装配在镜臂下侧;所述镜臂朝向车辆前方的表面分隔为向上倾斜的迎风面和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镜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水平布置,所述镜臂的背风面从上至下分隔为向下倾斜的导流面和竖直面;所述镜臂的迎风面、上表面和导流面依次圆滑过渡连接;所述镜臂的斜面、下表面和竖直面依次圆滑过渡连接。面和竖直面依次圆滑过渡连接。面和竖直面依次圆滑过渡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后视镜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电子后视镜,具体涉及一种降风阻、低风噪的外部电子后视镜。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一项汽车产品不可或缺的主动安全设计,自1914年汽车后视镜诞生以来,就成为了保障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装置之一。后视镜作为汽车车身表面上的突出的钝头体,整车风阻和气动噪声均受其影响非常大。当汽车高速(>100Km/h)行驶时,后视镜表面较大的压力脉动以及后视镜尾迹区域较强的漩涡都会出现强烈的气动噪声,因此在高速行驶时后视镜产生的汽车气动噪声就成为汽车向车内外及周边辐射的主要噪声源之一。而且气动阻力受汽车后视镜的正投影面积和造型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在空气动力学中,汽车外部后视镜的空气阻力占整车空气阻力的 4.08%,后视镜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很明显。显然,通过减小后视镜体积和优化后视镜造型以降低汽车受气动阻力的影响的方法成为当前降低排放的重要而有效地举措之一。另外对于传统后视镜造成的视野盲区以及夜间炫目问题,设计师虽然找到相应改良措施,但是造成成本大增,却未根本解决问题。
[0003]鉴于以上因素,基于摄像头和液晶显示屏的汽车电子后视镜成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汽车研究开发的焦点。电子后视镜的原理是通过安装在后视镜背面摄像头,将抓取到的路况信息传输至驾驶室内显示屏上,避免了驾驶员摆头观察左右后视镜,大大降低了驾驶风险。电子后视镜上的广角摄像镜头以及各类图像处理技术的运用,在最大限度消除盲区的同时,还能拓展视野,提高驾车安全性。另外,根据气动阻力的计算公式,空气阻力与正投影面积A、风阻系数Cd值成正比。电子后视镜无镜面,因此镜体体积缩小,正投影面积大幅缩小,气动阻力降低,能耗经济性得到改善,汽车效能提升。
[0004]然而,根据研究表明,电子后视镜尺寸减小,并不能直接减小Cd值,也不能提高后视镜的风噪性能。相反,如果电子后视镜外表面形状、流线型设计不佳,反而会恶化风噪,也会导致Cd值增大。因为在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前方空气不断被车身推开,并相对于车身向后流动,在车身周边产生分离流、涡流及湍流,从而形成强烈的表面脉动压力噪声。后视镜附近区域分离区减小不仅会减小风阻系数,而且会减小噪声源强度。而后视镜镜体表面的气流分离与后视镜形状、布置在车身的位置以及其表面流线型密切相关,所以电子后视镜外表面如果不进行合理的设计,势必会导致气动阻力增大,风噪性能恶化。
[0005]如今的电子后视镜研究方兴未艾,提高其风噪性能,优化其气动阻力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提高风噪性能、降低气动阻力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工程可行性、安全性、实用性。在此时期,一款可以应用于工程实践的低风阻低风噪的电子后视镜设计就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降风阻、低风噪的电子后视镜,为电子后视镜的低
风阻低风噪设计做参考。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后视镜,包括:
[0009]后视摄像头、周视摄像头、镜座、镜体及连接镜座与镜体的镜臂;
[0010]镜座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辆前三角窗的钣金件连接的安装点;
[0011]后视摄像头装配在镜体朝向车后的一侧方向上布置的安装腔内;
[0012]周视摄像头装配在镜臂下侧;
[0013]所述镜臂朝向车辆前方的表面分隔为向上倾斜的迎风面和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镜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水平布置,所述镜臂的背风面从上至下分隔为向下倾斜的导流面和竖直面;
[0014]所述镜臂的迎风面、上表面和导流面依次圆滑过渡连接;
[0015]所述镜臂的斜面、下表面和竖直面依次圆滑过渡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镜体朝向车辆前方的表面为向上倾斜的迎风面和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镜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水平布置,所述镜体的背风面竖直布置;
[0017]所述镜体的迎风面、上表面和背风面依次圆滑过渡连接;
[0018]所述镜体的斜面、下表面和背风面依次圆滑过渡连接。
[0019]优选地,所述镜臂的斜面与所述镜体的斜面一体成型,所述镜臂的下表面和所述镜体的下表面一体成型。
[0020]优选地,所述镜臂的迎风面、导流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均位于28
°
到30
°
之间;
[0021]所述镜体的迎风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位于31
°
到33
°
之间;
[0022]所述镜臂的迎风面和所述镜臂的斜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位于115
°
到125
°
之间。
[0023]优选地,所述镜体的上端朝向车身的一侧方向向外延伸出有一端悬空的侧翼。
[0024]优选地,所述侧翼上表面和所述镜体的上表面齐平;
[0025]所述侧翼的宽度为镜臂宽度的60%
‑
80%,高度为8
‑
12mm,所述侧翼的悬空长度为8
‑
12mm。
[0026]优选地,所述镜体的上表面、迎风面、斜面、下表面、背风面上设置有相连通的雨水导流道。
[0027]优选地,所述雨水导流道的朝向车辆前方一侧的深度为3
‑
4mm,所述雨水导流道朝向车辆后方一侧的深度需比前方一侧深度小1mm,所述雨水导流道的宽度为3
‑
4mm。
[0028]优选地,所述周视摄像头与电子后视镜远离车体的一侧边缘的距离位于42mm至142mm之间。
[0029]本技术满足造型部门和工程部门的需求,能够有效降低汽车高速行驶时的风阻,同时安装该电子后视镜时的风噪性能与取消后视镜时的风噪性能相当,而且无异响问题,是一种降风阻低风噪的电子后视镜,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30]图1
‑
1为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降风阻低风噪电子后视镜的示意图之一;
[0031]图1
‑
2为图1
‑
1的A
‑
A剖面图;
[0032]图1
‑
3为图1
‑
1的B
‑
B剖面图;
[0033]图2为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降风阻低风噪电子后视镜的示意图之二;
[0034]图3为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降风阻低风噪电子后视镜的示意图之三;
[0035]图4为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降风阻低风噪电子后视镜装配状态下的示意图;
[0036]图中:1—雨水导流道;2—侧翼;3—镜臂;4—镜座安装孔;5—镜座;6—镜体;7—周视摄像头;8—后视摄像头;9—翼子板;10—车门;11—前侧窗;12—A柱;13—前三角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8]如图1
‑
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风阻低风噪汽车电子后视镜的主驾侧,由镜座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视摄像头、周视摄像头、镜座、镜体及连接镜座与镜体的镜臂;镜座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辆前三角窗的钣金件连接的安装点;后视摄像头装配在镜体朝向车后的一侧方向上布置的安装腔内;周视摄像头装配在镜臂下侧;所述镜臂朝向车辆前方的表面分隔为向上倾斜的迎风面和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镜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水平布置,所述镜臂的背风面从上至下分隔为向下倾斜的导流面和竖直面;所述镜臂的迎风面、上表面和导流面依次圆滑过渡连接;所述镜臂的斜面、下表面和竖直面依次圆滑过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体朝向车辆前方的表面为向上倾斜的迎风面和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镜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水平布置,所述镜体的背风面竖直布置;所述镜体的迎风面、上表面和背风面依次圆滑过渡连接;所述镜体的斜面、下表面和背风面依次圆滑过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臂的斜面与所述镜体的斜面一体成型,所述镜臂的下表面和所述镜体的下表面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臂的迎风面、导流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均位于28
°
到30
°
之间;所述镜体的迎风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赵志明,鲁建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