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828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避震座管,其至少包含有一座管、一穿设于该座管的内管、一设于座管内且连接于内管的升降组件,以及一缓冲组件,其中缓冲组件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以及一缓冲体,第一套座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以及一第一环部,第一固定部可选择地设于座管或内管,而第一环部为一体式结构体可供套设于缓冲体的顶端,第二套座具有一第二固定部以及一第二环部,第二固定部可供固定于升降组件,而第二环部为一体式结构体可供套设于缓冲体的底端,让缓冲体固定第一、第二套座之间;由此,本创作之避震座管不仅提供良好避震效果,同时可以达到零件更换方便及维持良好气密性的效果。以达到零件更换方便及维持良好气密性的效果。以达到零件更换方便及维持良好气密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避震座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避震座管,主要应用于自行车、摩托车等避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自行车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其以人力的踩踏为其动力来源,无需使用电力或汽油,极具环保概念,非常适合作为一般交通工具或是休闲运动装置来使用。
[0003]以目前路况环境,很少有完全平坦之路面,当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遇到崎岖凹凸不平之道路,或于登山行驶于石头路、有落差地势等路面时,自行车将会因为地面的不平稳而产生震动,为解决此问题,一般自行车大多会装设有避震装置来吸收震动力,让使用者在骑乘时能感到较为舒适。
[0004]避震装置大多会装设在自行车的把手、前叉、后叉及座垫下方的座管,而就目前避震座管来说,其包含有一内管、一外管及一缓冲单元;内管顶端底座垫;外管套设内管,且外管底端连接车体;缓冲单元穿设外管,且两端分别抵靠内管及外管,通过提供内管缓冲力;但是在目前所常见的结构配置上主要是利用气压或液压结构来作为缓冲单元,如此除了会增加结构的复杂度之外,同时也会有难以维修的问题,因此,前述现有技术的实用性并不理想而有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震座管,其至少包含有一座管、一内管、一升降组件及一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座管,为一中空管体;该内管,具有一管件以及位于该管件顶端的接头,该管件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座管顶端;该升降组件,设于该座管内且连接于该内管;该缓冲组件,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以及一缓冲体,该第一套座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以及一第一环部,该第一固定部可选择地设于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而该第一环部设为一体式结构体,可供套设于该缓冲体的顶端,该第二套座具有一第二固定部以及一第二环部,该第二固定部可供固定于该升降组件,而该第二环部设为一体式结构体,可供套设于该缓冲体的底端,让该缓冲体固定该第一、第二套座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部的内侧面具有一第一嵌槽,该第二环部的内侧面具有一第二嵌槽,该缓冲体的顶端具有一第一嵌部,该第一嵌部卡接于该第一嵌槽之间,该缓冲体的底端具有一第二嵌部,该第二嵌部卡接于该第二嵌槽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环部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剖槽。4.一种避震座管,至少包含:一座管、一内管、一升降组件及一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座管,为一中空管体;该内管,具有一管件以及位于该管件顶端的接头,该管件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座管顶端;该升降组件,设于该座管内且连接于该内管;该缓冲组件,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以及一缓冲体,该第一套座具有一第一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可选择地设于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二套座具有一第二固定部,该第二固定部可供固定于该升降组件,该第一、第二套座以射出方式与该缓冲体共同成形,且该第一、第二固定部分别外露于该缓冲体相对的两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震座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座进一步具有一第一嵌固部,该第一嵌固部由该第一固定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