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浇筑加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9814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浇筑加压装置,涉及水利施工混凝土教主加压技术领域,包括顶部开口、内部中空的加压筒和对加压筒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架,加压筒内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柱形加压槽和圆台型加压槽,加压筒的底端固设有输出混凝土的输出管,输出管内开设有输出槽,加压筒的顶端设有封闭柱形加压槽的上盖,该混凝土浇筑加压装置,通过第一加压组件和第二加压组件的配合对混凝土起到搅拌混合作用,减少混凝土中的气泡,通过驱动组件的作用驱动第一加压组件和第二加压组件反向转动,提高了混凝土的搅拌效率,使得混凝土混配均匀,进一步减少了混凝土中产生的气泡。步减少了混凝土中产生的气泡。步减少了混凝土中产生的气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浇筑加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施工混凝土浇筑加压
,具体为一种混凝土浇筑加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0003]目前现有水利工程施工时,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在输送混凝土时,会产生部分气泡,进而造成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等质量事故。
[0004]参考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992392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利施工用混凝土浇筑加压装置,包括包括料斗、第一工作电机和震动棒:所述料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工作电机,所述第一工作电机的顶部设置有震动棒,所述料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送料筒,所述送料筒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部设置有螺旋送料装置,所述送料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料块,所述送料筒的内壁远离第一挡料块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内部开设有通孔。
[0005]该申请通过设置震动棒,使震动棒能够对料斗内的混凝土进行振捣,将料斗内混凝土的气泡排出,达到了振捣混凝土的良好效果,然而该申请所采用的震动棒是固定在料斗上的,在对混凝土进行消泡时不能够均匀的与混凝土接触,从而使得混凝土的消泡效果不好,本申请设置另一种加压结构,以解决现有水利工程施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存在输送混凝土时产生部分气泡,且消泡效果差,进而造成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等质量事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加压装置,解决了现有水利工程施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存在输送混凝土时产生部分气泡,且消泡效果差,进而造成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等质量事故的问题。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浇筑加压装置,包括顶部开口、内部中空的加压筒和对加压筒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架,所述加压筒内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柱形加压槽和圆台型加压槽,所述加压筒的底端固设有输出混凝土的输出管,所述输出管内开设有输出槽,所述加压筒的顶端设有封闭柱形加压槽的上盖,所述柱形加压槽内设有对柱形加压槽内混凝土起到加压作用的第一加压组件和第二加压组件,所述上盖内设有驱动第一加压组件和第二加压组件反向转动的驱动组件。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压筒通过柱形加压槽顶部开口,柱形加压槽、圆台型加压槽和输出槽相互贯通,柱形加压槽和圆台型加压槽内放置有混凝土,通过第一加压组件和第
二加压组件的配合对混凝土起到搅拌混合作用,减少混凝土中的气泡,通过驱动组件的作用驱动第一加压组件和第二加压组件反向转动,提高了混凝土的搅拌效率,使得混凝土混配均匀,进一步减少了混凝土中产生的气泡。
[0011]优选的,所述上盖的内部开设有与柱形加压槽贯通的活动槽,所述第一加压组件包括位于活动槽内部且与活动槽转动连接的上圆盘,所述上圆盘的圆周外壁上固设有若干个上横杆,且上横杆远离上圆盘的一端均固设有轴向的A加压杆,所述A加压杆的两侧均固设有位于柱形加压槽内部的A加压板,所述A加压板倾斜设置,所述A加压板的一端与柱形加压槽内壁贴合。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圆盘的转动会带动与上圆盘固定连接的上横杆转动,上横杆的转动会带动与上横杆固定连接的A加压杆转动,A加压杆的转动会带动与A加压杆固定连接的A加压板转动,A加压板的一端与柱形加压槽的圆周内壁贴合,通过A加压板的转动会刮除黏附在柱形加压槽圆周内壁上的混凝土,提高混配效率。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加压组件包括位于上圆盘下方的下圆盘,所述下圆盘的圆周外壁上固设有若干个B加压杆,所述B加压杆的两侧均固设有位于柱形加压槽内的B加压板,所述B加压板倾斜设置,所述B加压板的倾斜方向与A加压板的倾斜方向相反。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B加压板的倾斜方向与A加压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且不与A加压板接触,提高了混凝土的加压效率,减少了混凝土中的气泡。
[0015]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开设在上盖内部的驱动槽,所述驱动槽位于活动槽上方且与活动槽相互贯通,所述驱动槽内固设有C型支架,所述C型支架内表面上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的正下方设有与C型支架转动连接的第三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与第三斜齿轮同心设置,所述第一斜齿轮和第三斜齿轮之间设有与C型支架转动连接的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和第三斜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上盖上设有驱动第二斜齿轮转动的电机,所述第一斜齿轮的轴心位置处固设有轴向的加压轴,所述加压轴穿设第三斜齿轮进入C型支架下方,所述加压轴穿设下圆盘且与下圆盘固定连接,所述加压轴与下圆盘同心设置,所述第三斜齿轮的轴心位置处固设有轴向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套设在加压轴圆周外壁且与加压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柱延伸出C型支架的部分与上圆盘固定连接,所述上圆盘套设在连接柱圆周外壁且与连接柱同心设置。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盖上设有支撑电机的支撑架,电机会驱动第二斜齿轮转动,第二斜齿轮与第三斜齿轮相互啮合,第二斜齿轮的转动会带动第三斜齿轮转动,第三斜齿轮的转动会带动与第三斜齿轮固定连接的连接柱转动,进而会带动与连接柱固定连接的上圆盘转动,上圆盘与C型支架转动连接,上圆盘的转动会带动与上圆盘固定连接的A加压杆转动,同时第二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啮合,第二斜齿轮的转动会带动第一斜齿轮转动,第一斜齿轮与C型支架转动连接,第一斜齿轮与加压轴固定连接,第一斜齿轮的转动会带动加压轴转动,加压轴的转动会带动与加压轴固定连接的下圆盘转动,第一斜齿轮与第三斜齿轮转动方向相反,故加压轴与第三斜齿轮转动方向相反,进而会使得A加压板和B加压板的转动方向相反,提高了混配效率,减少了混凝土中产生的气泡。
[0017]优选的,所述A加压杆的底端固设有A斜加压杆,所述A斜加压杆的两侧固设有与圆台型加压槽适配的A斜加压板,所述A斜加压板的一侧与圆台型加压槽圆周内壁贴合,所述B加压杆的底端固设有B斜加压杆,所述B斜加压杆的两侧固设有与圆台型加压槽适配的B斜
加压板。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A斜加压杆、A斜加压板、B斜加压杆和B斜加压板的配合,以便于对圆台型加压槽部分的混凝土起到混配加压作用,减少沉积在圆台型加压槽底端的混凝土混配不均匀导致气泡较多的可能性。
[0019]优选的,所述A加压板、A斜加压板、B加压板和B斜加压板上均固设有若干个消泡针。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消泡针的作用,进一步减少了混凝土中产生的气泡。
[0021]优选的,所述加压轴延伸至输出槽内部的部分固设有便于输出混凝土的搅拌叶。所述输出槽内壁上设有对加压轴起到支撑作用的定位支架,所述加压轴与输出槽内壁通过定位支架转动连接。
[00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压轴的转动会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浇筑加压装置,包括顶部开口、内部中空的加压筒(1)和对加压筒(1)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筒(1)内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柱形加压槽(5)和圆台型加压槽(6),所述加压筒(1)的底端固设有输出混凝土的输出管(3),所述输出管(3)内开设有输出槽(7),所述加压筒(1)的顶端设有封闭柱形加压槽(5)的上盖(4),所述柱形加压槽(5)内设有对柱形加压槽(5)内混凝土起到加压作用的第一加压组件和第二加压组件,所述上盖(4)内设有驱动第一加压组件和第二加压组件反向转动的驱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筑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4)的内部开设有与柱形加压槽(5)贯通的活动槽(8),所述第一加压组件包括位于活动槽(8)内部且与活动槽(8)转动连接的上圆盘(19),所述上圆盘(19)的圆周外壁上固设有若干个上横杆,且上横杆远离上圆盘(19)的一端均固设有轴向的A加压杆(20),所述A加压杆(20)的两侧均固设有位于柱形加压槽(5)内部的A加压板(21),所述A加压板(21)倾斜设置,所述A加压板(21)的一端与柱形加压槽(5)内壁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筑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压组件包括位于上圆盘(19)下方的下圆盘(24),所述下圆盘(24)的圆周外壁上固设有若干个B加压杆(25),所述B加压杆(25)的两侧均固设有位于柱形加压槽(5)内的B加压板(26),所述B加压板(26)倾斜设置,所述B加压板(26)的倾斜方向与A加压板(21)的倾斜方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筑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开设在上盖(4)内部的驱动槽(9),所述驱动槽(9)位于活动槽(8)上方且与活动槽(8)相互贯通,所述驱动槽(9)内固设有C型支架(11),所述C型支架(11)内表面上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一斜齿轮(12),所述第一斜齿轮(12)的正下方设有与C型支架(11)转动连接的第三斜齿轮(14),所述第一斜齿轮(12)与第三斜齿轮(14)同心设置,所述第一斜齿轮(12)和第三斜齿轮(14)之间设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伟李小磊陈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