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温度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控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些设备在进行温度测试时,需要将温度稳定在一定区间内,例如一定的低温区间内,然后测试该设备在该温度区间内的运行情况,例如对于光模块的测试。现有技术通常使用即时控温的方法,若需要使温度能较快地达到温度区间,则需要功率较大的制冷装置,若还需要将温度相对长的时间维持在一定温度区间内,则制冷装置的能耗很大,提高了测试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耗较低、且能较长时间将温度维持在温度区间内的控温装置
。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控温装置,所述控温装置可用于输出预定温度范围的冷媒,所述控温装置包括:
[0005]管道部,用于容纳冷媒;
[0006]蓄冷壳体,其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部容纳第一蓄冷液,第二容纳腔内部容纳第二蓄冷液,所述第一蓄冷液的相变温度与所述第二蓄冷液的相变温度不同,所述冷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温装置,所述控温装置可用于输出预定温度范围的冷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装置包括:管道部,用于容纳冷媒;蓄冷壳体,其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部容纳第一蓄冷液,第二容纳腔内部容纳第二蓄冷液,所述第一蓄冷液的相变温度与所述第二蓄冷液的相变温度不同,冷媒的预期冷却温度在所述第一蓄冷液的相变温度与所述第二蓄冷液的相变温度之间;第一热传导部,设于所述管道部和所述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之间,所述管道部可通过所述第一热传导部,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所述第一蓄冷液和所述第二蓄冷液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传导部为所述蓄冷壳体的一部分,所述管道部形成于所述第一热传导部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部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口和第二口,所述第一口和所述第二口中其一口用于流入冷媒、另一口用于流出冷媒,当冷媒从所述第一口或所述第二口流入管道部时,冷媒在管道部内通过所述第一热传导部与所述第一蓄冷液和所述第二蓄冷液进行热交换后经另一口流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装置包括为所述第一蓄冷液和所述第二蓄冷液传递能量的供冷腔,所述供冷腔与所述第一热传导部导热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冷腔形成于所述第一热传导部内,并具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传导部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设置于所述第一热传导部的外周,所述管道部螺旋状形成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宋全伟,陆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