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蚊虫嗅觉行为反应测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963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蚊虫嗅觉行为反应测定装置,包括管体、挡板和漏斗;管体顶部连接有盖体,底部连接有纱网;挡板活动连接在管体内;漏斗连接在管体内,且位于挡板下方;管体内部位于挡板上方区域构成蚊虫释放区,位于挡板下方、且位于漏斗内部区域构成蚊虫行为选择区,位于漏斗外部、且位于纱网上方区域构成蚊虫捕获区;其适合用于蚊虫引诱成分的筛选,体积小,制作简易,成本低廉,利于大批量生产;且使用操作简单便捷,筛选蚊虫引诱剂效率高,利于实现对大批量人体气味引诱能力的评价。利于实现对大批量人体气味引诱能力的评价。利于实现对大批量人体气味引诱能力的评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蚊虫嗅觉行为反应测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蚊虫嗅觉行为反应测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有很多数量的人口面临虫媒传染病的威胁,蚊媒传染病是构成人类媒介传播疾病负担的主要部分。蚊虫可以传播疟疾、登革热、乙脑、黄热病、西尼罗热等疾病。很多国家或地区受到经常性和周期性登革热流行的影响,每年有大量感染病例和有症状的病例。例如,据统计,2020全球约有2.41亿疟疾病例,62.7万人因疟疾死亡。因此,蚊虫防制是控制蚊媒传染病的重要任务。
[0003]在自然界中,蚊虫吸血用于繁殖后代和自身能量的供应,这一过程间接导致蚊媒疾病的传播。例如,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等嗜人蚊虫使用宿主衍生的挥发性化合物定位宿主,进行相应的吸血行为,而这些化合物大部分由皮肤细菌产生。迄今已有多项研究表明,皮肤细菌与蚊虫定位宿主的行为具有相关性。人类皮肤细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使其具有独特的气味,这是人类对蚊虫的吸引力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为此,考虑利用人类皮肤微生物群来改变气味特征,预防蚊虫叮咬,从而预防蚊媒疾病发生和流行。而筛选对蚊虫具有引诱作用的靶标皮肤微生物,则需要测试不同个体的蚊虫引诱能力。
[0004]现有技术中,应用于筛选蚊虫化学引诱成分的装置主要有嗅觉仪、嗅觉风洞及昆虫触角电位仪等。其中,嗅觉仪包括Y型、四臂型和六臂型等。使用时,在嗅觉仪和嗅觉风洞的各个通道连接不同的气味源,蚊虫会飞向喜欢的气味端,从而判断蚊虫的气味偏好。而触角电位仪是一个应用于筛选引诱昆虫化学成分的装置。但是,上述类型的装置都无法实现对大批量人体气味引诱能力的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蚊虫嗅觉行为反应测定装置,使其适用于蚊虫引诱成分的筛选,且方便携带,操作简便快捷,提高筛选效率,能够实现对大批量人体气味引诱能力的评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便携式蚊虫嗅觉行为反应测定装置,包括:
[0008]管体,顶部连接有盖体,底部连接有纱网;
[0009]挡板,活动连接在所述管体内,并将管体内部划分为上方区域和下方区域,所述上方区域为蚊虫释放区;
[0010]漏斗,设置在所述管体的所述下方区域内,且所述漏斗内部区域构成蚊虫行为选择区;在所述漏斗外部与所述纱网上方之间形成的区域为蚊虫捕获区。
[0011]优选地,所述管体包括上部管和下部管,所述上部管和所述下部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上开设有横向的开口,所述挡板活动插入到所述开口中。
[0012]优选地,所述连接管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管体内径。
[0013]优选地,所述开口贯穿所述连接管两侧相对侧壁。
[0014]优选地,所述挡板上开设有通孔。
[0015]优选地,所述通孔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管体内径。
[0016]优选地,所述挡板两端均设置有弯折部。
[0017]优选地,所述管体设置观察用透明部。
[0018]优选地,所述盖体一侧与所述管体顶部一侧弯折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管体另一侧通过固定件连接。
[0019]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0020]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蚊虫嗅觉行为反应测定装置,蚊虫自蚊虫释放区被放入后,通过打开挡板进入蚊虫行为选择区,再通过关闭挡板避免蚊虫飞回蚊虫释放区;人体手臂等皮肤处放置在纱网下方,测试蚊虫对人类气味物质的偏好;蚊虫行为选择区内具有被测试人类气味物质偏好的蚊虫,被人类气味物质吸引,进入蚊虫捕获区,漏斗防止已被捕获的蚊虫飞回蚊虫行为选择区;纱网防止蚊虫捕获区内的蚊虫飞出;该装置适合用于蚊虫引诱成分的筛选,其体积小,制作简易,成本低廉,利于大批量生产;且方便携带,使用操作简单便捷,筛选蚊虫引诱剂效率高,利于实现对大批量人体气味引诱能力的评价。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蚊虫嗅觉行为反应测定装置的主视图;
[0022]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蚊虫嗅觉行为反应测定装置的侧视图;
[0023]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蚊虫嗅觉行为反应测定装置的俯视图。
[0024]附图中标记:
[0025]101为管体,102为挡板,103为漏斗,104为盖体,105为纱网,106为连接管,107为通孔,108为弯折部,201为蚊虫释放区,202为蚊虫行为选择区,203为蚊虫捕获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装配”、“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蚊虫嗅觉行为反应测定装置,通过由上至下依次设置蚊虫释放区、蚊虫行为选择区和蚊虫捕获区,实验时将蚊虫从蚊虫释放区放入到蚊虫行为选择区,将人体皮肤放置在蚊虫捕获区下方,使得对人体皮肤物质气味具有偏好的蚊虫自蚊虫行为选择区进入到蚊虫捕获区被捕获;针对蚊虫具有向上飞行的习性,该装置适合用于蚊虫引诱成分的筛选,并通过挡板和漏斗避免蚊虫向上飞回,提高筛选蚊虫引诱剂精确度和效率。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1]实施例
[0032]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蚊虫嗅觉行为反应测定装置,包括管体101、挡板102和漏斗103;管体101顶部连接有盖体104,底部连接有纱网105;挡板102活动连接在管体101内,并将管体内部划分为上方区域和下方区域,上方区域为蚊虫释放区201;漏斗103设置在管体101的下方区域内,且所述漏斗103内部区域构成蚊虫行为选择区202,漏斗103位于挡板102下方;漏斗103外部与纱网105上方之间形成的区域构成蚊虫捕获区203。
[0033]该便携式蚊虫嗅觉行为反应测定装置,管体101内部依次通过挡板1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蚊虫嗅觉行为反应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01),顶部连接有盖体(104),底部连接有纱网(105);挡板(102),活动连接在所述管体(101)内,并将管体内部划分为上方区域和下方区域,所述上方区域为蚊虫释放区(201);漏斗(103),设置在所述管体(101)的所述下方区域内,且所述漏斗(103)内部区域构成蚊虫行为选择区(202);在所述漏斗(103)外部与所述纱网(105)上方之间形成的区域为蚊虫捕获区(2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蚊虫嗅觉行为反应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01)包括上部管和下部管,所述上部管和所述下部管之间通过连接管(106)连接,所述连接管(106)上开设有横向的开口,所述挡板(102)活动插入到所述开口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蚊虫嗅觉行为反应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06)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管体(101)内径。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腾郭红霞李春晓吴家红邢丹周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