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道路监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道路监测
,特别涉及一种道路监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的普及,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越来越多,为了能够对车辆进行更好的管理,交管部门通常在龙门上固定设置毫米波雷达与车牌识别摄像头来拍摄违章或超速的车辆。其中毫米波雷达能够获取车辆的速度、距离等信息。摄像头被调整为特定安装角度,能够通过录像和拍照的方式对车辆的车牌进行取证。但是很多路段在不同的时段车流量不同,如早高峰时段车流量大,凌晨时段车流量少。而如果毫米波雷达和摄像设备一直处于开启状态则会增加两者的工作负担,进而降低毫米波雷达和摄像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而导致频繁更换毫米波雷达和摄像设备,增加了使用成本和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道路监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道路监测设备处于常开状态,增加了监测设备的使用负担,减少了监测设备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道路监测方法,包括:获取待监测路口的历史车流量数据;根据所述历史车流量数据设置监测所述路口的第一监控排布;根据所述第一监控排布控制监测设备对所述路口进行监测,并获得监测数据;根据获取的所述监测数据对所述第一监控排布进行修正;其中,所述第一监控排布包括第一监控模式、第二监控模式和第三监控模式。
[0005]结合第一方面,所述的根据所述历史车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待监测路口的历史车流量数据;根据所述历史车流量数据设置监测所述路口的第一监控排布;根据所述第一监控排布控制监测设备对所述路口进行监测,并获得监测数据;根据获取的所述监测数据对所述第一监控排布进行修正;其中,所述第一监控排布包括第一监控模式、第二监控模式和第三监控模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根据所述历史车流量数据设置道路第一监控排布的方法包括:根据所述历史车流量数据将全天24小时划分为高峰时段、普通时段和低谷时段;当所述路口处于所述高峰时段时,采用所述第一监控模式监测所述路口的车流量,获得第一车流数据;当所述路口处于所述普通时段时,采用所述第二监控模式监测所述路口的车流量,获得第二车流数据;当所述路口处于所述低谷时段时,采用所述第三监控模式监测所述路口的车流量,获得第三车流数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根据所述历史车流量数据将全天24小时划分为高峰时段、普通时段和低谷时段的方法包括:从t时刻开始,统计每隔T时段所述路口经过的车辆数量Q;将所述车辆数量Q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若Q<A1,则所统计的时段处于低谷时段;若A1≤Q≤A2,所统计的时段处于普通时段;若Q>A2,所统计的时段处于高峰时段;其中,T的单位为h,车辆数量Q的单位为辆,A1为第一阈值,A2为第二阈值,A1和A2的单位为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数量Q的计算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监测设备对所述车辆的状态进行监控并累计获得所述车辆数量Q;所述车辆的状态包括所述车辆与所述监测设备的距离、所述车辆的速度以及所述车辆与所述监测设备的角度;其中,所述车辆与所述监测设备的距离的计算方法包括:;式中,R表示目标车辆与所述监测设备之间的距离;c表示光速;T
r
表示所述监测设备的周期,B
r
为所述监测设备的带宽,ΔS为所述监测设备的发射信号与返回信号的频率差;所述车辆的速度计算方法包括:;其中,V为被测目标车辆的速度,f为发射频率,f
d
为多普勒频移,c为光速;所述车辆与所述监测设备的角度的计算方法包括:
;式中,θ为所述车辆与所述监测设备的夹角,d为所述监测设备相邻两个信号发射天线的距离,为相邻两个信号发射天线的相位差;λ为电磁波波长;根据获得的所述车辆与所述监测设备的距离判断所述车辆的位移情况,根据所述车辆的速度判断所述车辆的移动快慢,根据所述车辆与所述监测设备的角度判断所述车辆是否经过所述监测设备;当所述车辆与所述监测设备之间的夹角大于60~80
°
时,判定所述车辆经过所述路口,同时将车辆数量Q增加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根据获取的所述监测数据对所述第一监控排布进行修正的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车流数据、所述第二车流数据和所述第三车流数据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整合,得到整合车辆数据;根据所述整合车辆数据设置监控所述路口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胜,陈垦,唐勇,周勇,陈祥,陈涛,冯友怀,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数字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