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皮石斛宜机采的栽培方法及其采收机技术

技术编号:366955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皮石斛宜机采的栽培方法及其采收机,包括栽植盆设置、基质准备和植株管理三个部分;其中栽植盆设置包括盆底设置为网格结构、盆中放置基质、盆内固定架,其中盆内固定架内设置支撑柱;所述基质准备包括绿肥培育、混合碎料和层叠放置;所述植株管理包括移栽、枝条选择、整枝;所述采收机配置收割系统,收割系统内设置剪切刀片。通过本申请所提供的宜机采的栽培方法,为盆栽铁皮石斛提供了生长条件,满足植株生长需求,又满足本申请提供的铁皮石斛采收机的作业要求。供的铁皮石斛采收机的作业要求。供的铁皮石斛采收机的作业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皮石斛宜机采的栽培方法及其采收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园艺领域,特别是一种铁皮石斛宜机采的栽培方法及其采收机。

技术介绍

[0002]铁皮石斛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在市场上价格较高,且收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其别称黑节草、云南铁皮、铁皮斗等,被誉为“九大仙草”之首。在中医理念中,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铁皮石斛含有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扩张血管及抗血小板凝集等作用,因此,在临床、中药复方及保健品中被广泛应用。
[0003]近年来,随着铁皮石斛市场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开始人工栽培铁皮石斛。目前铁皮石斛生产过程中,较少应用农业机械,铁皮石斛现有的种植农艺,如仿生栽培、大田栽培等,无法配套机械化采收。目前铁皮石斛的采收环节必须依赖人工,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简单优化小麦收割机、水稻收割机等应用于铁皮石斛的采收时,收割方式与种植模式不匹配,易出现无法分批次采收、枝条破碎严重等问题,无法达到农机与农艺有机融合,制约了铁皮石斛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皮石斛宜机采的栽培方法及其采收机,模拟了铁皮石斛在野外的生长环境,为盆栽铁皮石斛提供了生长条件,为实现机械化采收提供作业条件,满足植株生长需求,有利于铁皮石斛生长,提高铁皮石斛产量。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铁皮石斛宜机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栽植盆设置:栽植盆盆底为网格结构,盆中放置固定架,固定架上内设置用以固定铁皮石斛茎部的支撑柱;(2)绿肥培育:以重量计算,按照牛粪:玉米秸秆:菇渣:发酵菌剂:尿素:水=100:200:100:2:3:200的比例进行混合后,发酵140~160天,将发酵物晾晒至含水率35%~45%,将其与木屑按重量计算2:3混合,得到绿肥;(3)混合碎料:取河沙过10目筛,得到细沙,将细沙与蛭石按1:1混合得到第一层混料;将树皮破碎成碎片,作为第二层混料;取野草或秸秆叶片粉碎至直径小于1cm的碎片,加入适量发酵菌剂发酵5天,取出发酵物晾晒至含水率低于30%,作为表层混料;(4)基质层叠放置:首先在栽植盆内放置第一层混料,铺平后放置第二层混料,铺平后放置绿肥,铺平后放置表层混料;(5)移栽:选取高度达5cm以上的种苗移栽至栽植盆内,使种苗根系层位于表层混料以下;(6)枝条选择:待植株高度超过12cm后,选取老枝用第一束枝圈收束于支撑柱表面,将新枝剥离支撑柱;(7)整枝:定期将老叶摘除,间隔30天,测量枝条长度,将老枝与新枝重复步骤(6)
的操作,将长度超过18cm的枝条,用第二束枝圈将其收束于高度18cm处;间隔一段时间,将长度超过26cm的枝条,用第三束枝圈将其收束于高度26cm处。
[0006]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栽植盆高度为15cm、顶部直径为12cm、底部直径为8cm,栽植盆底部网格结构的网孔直径小于1.5cm。
[0007]进一步的,步骤(6)和步骤(7)中,第一束枝圈距离栽植盆顶部的高度为10cm,第二束枝圈距第一束枝圈的高度为8cm,第三束枝圈距第二束枝圈的高度为6~8cm;束枝圈由水稻秸秆揉捻后晾晒制成。
[0008]进一步的,步骤(4)中第一层混料高度为4cm,第二层混料的高度为5cm,绿肥的高度为4cm,表层混料的高度为2cm。
[0009]本专利技术另一技术方案:一种铁皮石斛采收机,包括带车轮的底盘,底盘前部上方设有收割系统,所述收割系统包括收割壳体,底盘后部设有储料箱,所述收割壳体前端设有供铁皮石斛进入的入口,收割壳体内部设有收割机构,收割机构后方设置有临时储料腔,收割壳体入口端面为斜面并与水平面夹角为65~80
°
,收割壳体入口两侧分别设有若干柔性阻挡板;所述收割机构包括位于收割壳体内部两侧的一对拨料轴,拨料轴倾斜设置并与入口端面相平行,所述拨料轴上间隔分布有若干拨料爪,拨料轴下端设有切刀。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收割壳体和储料箱之间通过输送装置连接,所述输送装置位于收割壳体的临时储料腔下方,输送装置的出料端位于储料箱中;所述临时储料腔两侧设有一对平行的滚动柱,所述滚动柱倾斜设置并与拨料轴相相平行,滚动柱上分布有凸点。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收割系统的收割线距离栽植盆表面高度为8cm。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优化栽培模式,通过设定统一规格的栽培盆、盆内结构和基质分布,实现了铁皮石斛较长的茎束缚于支撑杆表面,为后续采收机快速切割铁皮石斛提供作业条件,有利于实现机械化采收,能够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2)通过绿肥培育、混合碎料和层叠放置,模拟了铁皮石斛在野外的生长环境,为盆栽铁皮石斛提供了生长条件,满足植株生长需求,有利于铁皮石斛生长,提高铁皮石斛产量;(3)通过收割系统实现顺次单株铁皮石斛的采收,不易损伤植株茎表面组织,有利于提高商品性,实现分批次采收,实现一次栽植多次采收,促进铁皮石斛生长、保证铁皮石斛产量,实现了铁皮石斛栽培采收过程中的农机农艺融合,符合国家对农机农艺融合的总体要求。
[001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铁皮石斛植株栽培模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栽植盆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铁皮石斛采收机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铁皮石斛采收机收割壳体机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K向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1

收割系统、2

临时储料腔、3

输送装置、4

防震缓冲垫、5

底盘、6

储料箱、7

传动系统、8

车轮、9

座椅、10

方向控制系统、11

收割壳体、12

柔性阻挡板、13

刀片、14

第一电机、15

拨料轴、16

拨料爪、17

滚动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16]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17]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铁皮石斛宜机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栽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皮石斛宜机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栽植盆设置:栽植盆盆底为网格结构,盆中放置固定架,固定架上内设置用以固定铁皮石斛茎部的支撑柱;(2)绿肥培育:以重量计算,按照牛粪:玉米秸秆:菇渣:发酵菌剂:尿素:水=100:200:100:2:3:200的比例进行混合后,发酵140~160天,将发酵物晾晒至含水率35%~45%,将其与木屑按重量计算2:3混合,得到绿肥;(3)混合碎料:取河沙过10目筛,得到细沙,将细沙与蛭石按1:1混合得到第一层混料;将树皮破碎成碎片,作为第二层混料;取野草或秸秆叶片粉碎至直径小于1cm的碎片,加入适量发酵菌剂发酵5天,取出发酵物晾晒至含水率低于30%,作为表层混料;(4)基质层叠放置:首先在栽植盆内放置第一层混料,铺平后放置第二层混料,铺平后放置绿肥,铺平后放置表层混料;(5)移栽:选取高度达5cm以上的种苗移栽至栽植盆内,使种苗根系层位于表层混料以下;(6)枝条选择:待植株高度超过12cm后,选取老枝用第一束枝圈收束于支撑柱表面,将新枝剥离支撑柱;(7)整枝:定期将老叶摘除,间隔30天,测量枝条长度,将老枝与新枝重复步骤(6)的操作,将长度超过18cm的枝条,用第二束枝圈将其收束于高度18cm处;间隔一段时间,将长度超过26cm的枝条,用第三束枝圈将其收束于高度26cm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皮石斛宜机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栽植盆高度为15cm、顶部直径为12cm、底部直径为8cm,栽植盆底部网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益平解鸿磊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