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元器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467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子器件技术领域的电子元器件结构。绝缘层(1)内设置正极极片(2)和负极极片(3),正极极片(2)一端和负极极片(3)一端分别延伸到绝缘层(1)外部,正极极片(2)和负极极片(3)为片状或柱状结构,正极极片(2)上设置多个正极延伸部(4),负极极片(3)上设置多个负极延伸部(5),正极延伸部(4)向负极极片(3)方向延伸,负极延伸部(5)向正极极片(4)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子元器件结构,结构简单,制作便捷,通过制备一种新型元器件结构,从而完全避免及解决现有的PPTC元器的电极箔容易受到热冲击影响的缺陷,可靠控制耐电压性能和导电性能,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元器件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器件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子元器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PPTC材料(Polymeric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高分子聚合物正系数温度元件)是一种正温度系数的电阻材料,这种电阻材料具有正温度系数特性,亦即在室温时局低电阻值,而温度上升至一临界温度或电路上有过量电流产生时,其电阻值可立刻跳升数百或数千倍以上,借此抑制过量电流通过,已达到电路保护的目的;或应用于过温检测电路,可预先检测周围温度,以指示后端电路启动过温保护动作,如关机或停止通电等动作。档温度降回室温后电路上不再有过电流的状况时,正温度系数元件可回复至低电阻状态,而使电流重新正常操作。这种可重复使用的优点,使正温度系数元件取代保险丝或其它温度感测元件,而被更广泛运用在电子行业、通讯设备、汽车电子、电机保护、玩具等行业中。
[0003]目前PPTC元器件主要通过物理压合的方式,在材料上压制两片电极箔,做成片状元器件,再通过其它封装工艺,将制备成各种封装结构的PPTC元器件,如长条形电池PPTC过流保护片,插件型PPTC器件、表面贴装型(SMD)PPTC器件。而在封装过程中,是通过粘接剂经过高温等方式在电极箔表面粘接电极引脚,高温粘接瞬间温度可达到250度以上,此时通过物理方式贴合的电极箔容易和正温度系数热门电阻材料之间发生脱离,照成电阻值异常升高。另外改元器件在各种复杂环境如挤压、震动、长期高温、溶剂等情况下也容易造成电极箔同PPTC材料脱离,造成元器件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过制备一种新型元器件结构,从而完全避免及解决现有的PPTC元器的电极箔容易受到热冲击影响的缺陷,可靠控制耐电压性能和导电性能,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的电子元器件结构。
[0005]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本技术为一种电子元器件结构,绝缘层内设置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正极极片一端和负极极片一端分别延伸到绝缘层外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为片状或柱状结构,正极极片上设置多个正极延伸部,负极极片上设置多个负极延伸部,正极延伸部向负极极片方向延伸,负极延伸部向正极极片方向延伸。
[0007]所述的电子元器件结构的正极极片和正极延伸部设置为一体式结构,负极极片和负极延伸部设置为一体式结构。
[0008]所述的正极极片上的正极延伸部垂直于正极极片本体,负极极片上的负极延伸部垂直于负极极片本体。
[0009]所述的绝缘层为PPC材料,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为金属材料。
[0010]所述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为铜材或镍材制成。
[0011]所述的正极极片上的每个正极延伸部设置为能够延伸到负极极片上相邻两个负极延伸部之间的间隙部的结构。
[0012]所述的绝缘层、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通过注塑方式成型。
[0013]所述的正极极片一端和负极极片一端设置为能够延伸到绝缘层外部同一端位置的结构。
[0014]所述的正极极片一端延伸到绝缘层一端外部,负极极片一端延伸到绝缘层另一端外部。
[0015]所述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在绝缘层内位于同一平面。
[0016]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0017]本技术所述的电子元器件结构,在进行产品制备时,先分别制作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然后再通过一次注塑方式,将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和绝缘层注塑到一体,形成新型的电子元器件结构。电极材料在制作时,可以做粗化、电镀、表面改性等处理,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尺寸,而正极极片上设置多个正极延伸部,负极极片上设置多个负极延伸部,正极延伸部向负极极片方向延伸,负极延伸部向正极极片方向延伸,这样,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间距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而通过电极极片(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间距,能够控制产品的耐压性能,两个电极极片之间的间距大,导电性好,间距小,导电性好。这样,可以根据间距的设置,选择满足不同产品要求的耐电压性和导电性,提高产品电性能。本技术所述的电子元器件结构,结构简单,制作便捷,通过制备一种新型元器件结构,从而完全避免及解决现有的PPTC元器的电极箔容易受到热冲击影响的缺陷,可靠控制耐电压性能和导电性能,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电子元器件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电子元器件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绝缘层;2、正极极片;3、负极极片;4、正极延伸部;5、负极延伸部;6、正极极片本体;7、负极极片本体;8、间隙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电子元器件结构,绝缘层1内设置正极极片2和负极极片3,正极极片2一端和负极极片3一端分别延伸到绝缘层1外部,正极极片2和负极极片3为片状或柱状结构,正极极片2上设置多个正极延伸部4,负极极片3上设置多个负极延伸部5,正极延伸部4向负极极片3方向延伸,负极延伸部5向正极极片4方向延伸。上述结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技术方案。在进行产品制备时,先分别制作正极极片2和负极极片3,然后再通过一次注塑方式,将正极极片2和负极极片3和绝缘层注塑到一体,形成新型的电子元器件结构。电极材料在制作时,可以做粗化、电镀、表面改性等处理,正极极
片2和负极极片3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尺寸,而正极极片2上设置多个正极延伸部4,负极极片3上设置多个负极延伸部5,正极延伸部4向负极极片3方向延伸,负极延伸部5向正极极片4方向延伸,这样,正极极片2和负极极片3的间距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而通过电极极片(正极极片2和负极极片3)的间距,能够控制产品的耐压性能,两个电极极片之间的间距大,导电性好,间距小,导电性好。这样,可以根据间距的设置,选择满足不同产品要求的耐电压性和导电性,提高产品电性能。本技术所述的电子元器件结构,结构简单,通过制备一种新型元器件结构,从而完全避免及解决现有的PPTC元器的电极箔容易受到热冲击影响的缺陷,可靠控制耐电压性能和导电性能,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
[0024]所述的电子元器件结构的正极极片2和正极延伸部4设置为一体式结构,负极极片3和负极延伸部5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上述结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在于绝缘层注塑前即先行制作。而进行注塑后,注塑材料包裹部分正极极片和部分负极极片,注塑材料形成绝缘层。
[0025]所述的正极极片2上的正极延伸部4垂直于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元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绝缘层(1)内设置正极极片(2)和负极极片(3),正极极片(2)一端和负极极片(3)一端分别延伸到绝缘层(1)外部,正极极片(2)和负极极片(3)为片状或柱状结构,正极极片(2)上设置多个正极延伸部(4),负极极片(3)上设置多个负极延伸部(5),正极延伸部(4)向负极极片(3)方向延伸,负极延伸部(5)向正极极片(2)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元器件结构的正极极片(2)和正极延伸部(4)设置为一体式结构,负极极片(3)和负极延伸部(5)设置为一体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元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极片(2)上的正极延伸部(4)垂直于正极极片本体(6),负极极片(3)上的负极延伸部(5)垂直于负极极片本体(7)。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元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层(1)为PPC材料,正极极片(2)和负极极片(3)为金属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楚楠曾庆煜吴洁高运运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佳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