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控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39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控阀,包括壳体、进气密封单元、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活塞、第一弹簧和长杆阀芯;所述壳体设有控制气入口、推进剂入口和推进剂出口。当所述控制气入口未充入气体时,在第一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活塞向所述长杆阀芯施加朝向所述进气密封单元方向的作用力,以利用所述密封端对所述推进剂出口进行密封,使气控阀关闭。当所述控制气入口充入气体时,所述第一工作腔形成的作用力能够克服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力,推动所述活塞并带动所述长杆阀芯的密封端向远离所述进气密封单元的方向移动,使所述长杆阀芯的密封端脱离所述推进剂出口,使所述推进剂入口和所述推进剂出口连通。入口和所述推进剂出口连通。入口和所述推进剂出口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控阀


[0001]本技术涉及液体火箭发动机阀门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气控阀。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火箭领域所涉及的各项技术也实现了突飞猛进。阀门是实现液体火箭发动机启动和关机的重要部件。阀门操作气通常为压力20MPa左右的高压气,阀门需要在控制气的作用下实现阀门的开与关,气动控制阀门用于控制发生器的推进剂供应,需要保持可靠且稳定的工作。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一种工作更稳定的气控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控阀。
[000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控阀,包括壳体、进气密封单元、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活塞、第一弹簧和长杆阀芯;所述壳体设有控制气入口、推进剂入口和推进剂出口;所述进气密封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一端,所述活塞与所述进气密封单元间隔设置形成第一工作腔;所述控制气入口贯穿所述进气密封单元后与所述第一工作腔连通;
[0005]所述活塞靠近所述进气密封单元的一侧外壁与所述壳体内壁动密封连接,另一侧外壁与所述壳体内壁间隔设置形成第一弹簧腔,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簧腔内,用于给所述活塞提供朝向所述进气密封单元的弹性力;
[0006]所述长杆阀芯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端、长杆和密封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长杆靠近所述连接端的一侧与所述壳体内壁动密封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壳体内壁形成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二工作腔同时与所述推进剂入口和所述推进剂出口连通,所述密封端设置于所述推进剂出口;
[0007]当所述控制气入口未充入气体时,在第一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活塞向所述长杆阀芯施加朝向所述进气密封单元方向的作用力,以利用所述密封端对所述推进剂出口进行密封,使气控阀关闭;
[0008]当所述控制气入口充入气体时,所述第一工作腔形成的作用力能够克服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力,推动所述活塞并带动所述密封端向远离所述进气密封单元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密封端脱离所述推进剂出口,使所述推进剂入口和所述推进剂出口连通。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弹簧腔连通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排出所述第一弹簧腔内的泄漏介质。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腔设有用于与所述单向阀连通的排气口。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单向阀壳体、第二弹簧腔、第二弹簧以及钢球;所述单向阀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弹簧腔的一侧外壁与所述壳体内壁密封连接,另一侧外壁与所述壳体内壁间隔设置形成排气通道;所述单向阀壳体与所述壳体间隔设置部分的内部设置所述第二弹簧腔,所述第二弹簧腔远离所述第一弹簧腔的一端与所述
单向阀的出口连通;
[0012]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二弹簧腔内,所述钢球一端压紧所述弹簧,另一端在所述第二弹簧的作用力下压紧所述排气口形成密封面;
[0013]所述单向阀壳体的侧壁还设有用于排气的小孔;所述小孔将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弹簧腔和所述单向阀出口连通,使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单向阀出口排出。
[0014]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密封单元包括挡圈和堵盖;所述堵盖外壁与所述壳体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挡圈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端部,用于将所述堵盖卡住并固定;所述控制气入口贯穿所述挡圈和所述堵盖后与所述第一工作腔连通。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堵盖外壁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长杆阀芯的密封端端面为非金属密封面,所述推进剂出口与其对应的密封位置为金属密封面。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长杆动密封连接的位置还设有第二密封圈,以避免所述第一弹簧腔与所述第二工作腔连通;所述活塞动密封连接的位置设有第三密封圈。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活塞螺接。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设置所述第一弹簧腔一侧的直径小于另一侧的直径。
[00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控阀,通过向第一工作腔充入控制气,能够抵消弹簧力推动活塞向推进剂出口的方向移动,以带动长杆阀芯的密封端远离推进剂出口,使气控阀打开,实现推进剂入口与推进剂出口连通。本技术实施例的气控阀可广泛应用于航天发动机推进剂供应系统。
[0021]在阅读具体实施方式并且在查看附图之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另外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气控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气控阀第一工作腔端的放大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单向阀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诸如“下面”、“下方”、“在

下”、“低”、“上方”、“在

上”、“高”等的空间关系术语用于使描述方便,以解释一个元件相对于第二元件的定位,表示除了与图中示出的那些取向不同的取向以外,这些术语旨在涵盖器件的不同取向。另外,例如“一个元件在另一个元件上/下”可以表示两个元件直接接触,也可以表示两个元件之间还具有其他元件。此外,诸如“第一”、“第二”等的术语也用于描述各个元件、区、部分等,并且不应被当作限制。类似的术语在描述通篇中表示类似的元件。
[0027]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控阀,包括壳体1、进气密封单元2、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内部的活塞3、第一弹簧4和长杆阀芯5。壳体1设有控制气入口11、推进剂入口12和推进剂出口13。控制气入口11用连通控制气输入管路,推进剂入口12用于供推进剂进入气控阀,推进剂出口13用于将气控阀内的推进剂排出,从而能够利用气控阀控制推进剂的流通。
[0028]进气密封单元2设置于壳体1的一端,设置于壳体1内部的活塞 3与进气密封单元2间隔设置形成第一工作腔A,控制气入口11贯穿进气密封单元2后与第一工作腔A连通。
[0029]活塞3靠近进气密封单元2的一侧外壁与壳体1内壁动密封连接,另一侧外壁与壳体1内壁形成第一弹簧腔6。第一弹簧4设置于第一弹簧腔6内,第一弹簧4远离进气密封单元2的一端与壳体1抵接,另一端将活塞3动密封端压紧,为活塞3提供朝向进气密封单元2的弹性力。
[0030]长杆阀芯5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端51、长杆52和密封端53。连接端51与活塞远离进气密封单元2的一侧连接,长杆52靠近连接端 51的一侧与壳体1内壁密封连接,另一侧与壳体1内壁形成第二工作腔B。第二工作腔B同时与推进剂入口12和推进剂出口13连通,密封端53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控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进气密封单元、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活塞、第一弹簧和长杆阀芯;所述壳体设有控制气入口、推进剂入口和推进剂出口;所述进气密封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一端,所述活塞与所述进气密封单元间隔设置形成第一工作腔;所述控制气入口贯穿所述进气密封单元后与所述第一工作腔连通;所述活塞靠近所述进气密封单元的一侧外壁与所述壳体内壁动密封连接,另一侧外壁与所述壳体内壁间隔设置形成第一弹簧腔,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簧腔内,用于给所述活塞提供朝向所述进气密封单元的弹性力;所述长杆阀芯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端、长杆和密封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长杆靠近所述连接端的一侧与所述壳体内壁动密封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壳体内壁形成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二工作腔同时与所述推进剂入口和所述推进剂出口连通,所述密封端设置于所述推进剂出口;当所述控制气入口未充入气体时,在第一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活塞向所述长杆阀芯施加朝向所述进气密封单元方向的作用力,以利用所述密封端对所述推进剂出口进行密封,使气控阀关闭;当所述控制气入口充入气体时,所述第一工作腔形成的作用力能够克服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力,推动所述活塞并带动所述密封端向远离所述进气密封单元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密封端脱离所述推进剂出口,使所述推进剂入口和所述推进剂出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弹簧腔连通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排出所述第一弹簧腔内的泄漏介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腔设有用于与所述单向阀连通的排气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控阀,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喜良陈涛任志彬刘耀林张思远李莹李欢杨永刚范宇尹会全李晓瑜杨浩刘磊张小平王菊金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蓝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