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压互感器二次多点接地检测信息收集系统,包括若干个监测传感器、若干个电压互感器二次故障检测仪和服务器,所述监测传感器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一单片机模块、检测模块、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电压互感器二次多点故障检测仪包括第二电源模块、电流监测模块、第二单片机模块、电流分析模块和第二无线传输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服务器内的信息分类模块可以有效地将监测传感器与若干个电压互感器二次故障检测仪传输的监测数据进行分类,并将分类信息传递至服务器内的储存模块内,当使用者需要调阅时,可以随时进行调阅,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用者进行使用。用者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压互感器二次多点接地检测信息收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检测
,具体为一种电压互感器二次多点接地检测信息收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多点接地,是指三相四线接线的电压互感器绕组二次回路中性线存在两个或多个接到厂站接地网的接地点,并且从互感器落地端子箱到电能表电压二次回路中性线存在一个以上的接地点,由于PT二次回路多点接地,原来的三相对称关系将不再存在。这种情况下二次压降结果必然会有某相电压比差为正,某相电压比差为负,某相电压角差为正,某相电压角差为负等现象。当控制小室接地点的电位发生波动时,负序电压和零序电压的相位和幅值都会发生变化,最终表现出来的三相电压相位和幅值也会做相应的变化,从二次压降测试结果表现出来的情况,就是比差和角差有正有负的现象,为了检测这种现象,通常采用在线检测装置对PT二次回路的多点接地点进行检测,在检测时,需要对故障点采用故障定位报警系统,对PT二次回路故障点进行检测。
[0003]然而,现有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多点接地检测故障检测系统不具备信息收集的功能,无法将正常信息与故障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储存,从而是使用者无法调阅历史检测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互感器二次多点接地检测信息收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压互感器二次多点接地检测信息收集系统,包括若干个监测传感器、若干个电压互感器二次故障检测仪和服务器,所述监测传感器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一单片机模块、检测模块、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一无线传输模块;
[0005]所述电压互感器二次多点故障检测仪包括第二电源模块、电流监测模块、第二单片机模块、电流分析模块和第二无线传输模块;
[0006]所述服务器包括第三电源模块、储存模块、中央处理器模块、第三无线传输系统、信息分类模块和警示模块。
[0007]优选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PCB、采样电阻、A/D采样单元、放大电路、检测电路。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和所述第三无线传输系统均包括ZigBee通信单元和串口单元。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第一单片机模块、检测模块、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均安装在第一PCB上,且第一电源模块通过第一PCB电性连接第一单片机模块、检测模块、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均通过第一PCB电性连接第一单片机模块。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电流监测模块、第二单片机模块、电流分析模块和第
二无线传输模块均安装在第二PCB上,且第二电源模块通过第二PCB电性连接电流监测模块、第二单片机模块、电流分析模块和第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电流监测模块、电流分析模块和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均电性连接第二单片机模块。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三电源模块、储存模块、中央处理器、第三无线传输系统、信息分类模块和警示模块均安装在第三PCB上,所述第三电源模块均通过第三PCB电性连接储存模块、中央处理器模块、第三无线传输系统、信息分类模块和警示模块,所述储存模块、第三无线传输系统、信息分类模块和警示模块均通过第三PCB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模块。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服务器内的信息分类模块可以有效地将监测传感器与若干个电压互感器二次故障检测仪传输的监测数据进行分类,并将分类信息传递至服务器内的储存模块内,当使用者需要调阅时,可以随时进行调阅,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
[0014]本技术设置的警示模块,可以在服务器接收到异常信息时发出警报,提醒使用者,从而第一时间发出反馈,防止出现问题从而无法第一时间获取情报。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监测传感器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电压互感器二次多点故障检测仪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服务器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压互感器二次多点接地检测信息收集系统,包括若干个监测传感器、若干个电压互感器二次故障检测仪和服务器,监测传感器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一单片机模块、检测模块、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一无线传输模块;
[0021]电压互感器二次多点故障检测仪包括第二电源模块、电流监测模块、第二单片机模块、电流分析模块和第二无线传输模块;
[0022]服务器包括第三电源模块、储存模块、中央处理器模块、第三无线传输系统、信息分类模块和警示模块。
[0023]本实施例中,检测模块包括PCB、采样电阻、A/D采样单元、放大电路、检测电路。
[0024]本实施例中,第一无线传输模块、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和第三无线传输系统均包括ZigBee通信单元和串口单元。
[0025]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模块、第一单片机模块、检测模块、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均安装在第一PCB上,且第一电源模块通过第一PCB电性连接第一单片机模块、检测模块、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检测模块、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一无线传输模
块均通过第一PCB电性连接第一单片机模块。
[0026]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源模块、电流监测模块、第二单片机模块、电流分析模块和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均安装在第二PCB上,且第二电源模块通过第二PCB电性连接电流监测模块、第二单片机模块、电流分析模块和第二无线传输模块,电流监测模块、电流分析模块和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均电性连接第二单片机模块。
[0027]本实施例中,第三电源模块、储存模块、中央处理器、第三无线传输系统、信息分类模块和警示模块均安装在第三PCB上,第三电源模块均通过第三PCB电性连接储存模块、中央处理器模块、第三无线传输系统、信息分类模块和警示模块,储存模块、第三无线传输系统、信息分类模块和警示模块均通过第三PCB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模块。
[0028]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和优点:该种电压互感器二次多点接地检测信息收集系统在使用时,工作过程如下:
[0029]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第一电源模块用于给第一单片机模块、检测模块、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一无线传输模块供电,第一单片机模块用于将检测模块检测的结果进行转化,并在第一显示模块上进行显示,第一无线传输模块用于将第一单片机模块转化的检测结果传递至服务器内,第二电源模块用于给电流监测模块、第二单片机模块、电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压互感器二次多点接地检测信息收集系统,包括若干个监测传感器、若干个电压互感器二次故障检测仪和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传感器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一单片机模块、检测模块、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电压互感器二次多点故障检测仪包括第二电源模块、电流监测模块、第二单片机模块、电流分析模块和第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服务器包括第三电源模块、储存模块、中央处理器模块、第三无线传输系统、信息分类模块和警示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压互感器二次多点接地检测信息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PCB、采样电阻、A/D采样单元、放大电路、检测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压互感器二次多点接地检测信息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和所述第三无线传输系统均包括ZigBee通信单元和串口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压互感器二次多点接地检测信息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第一单片机模块、检测模块、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均安装在第一PCB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刘拴,赵德阳,章晓春,刘健,窦青松,李春生,马程,张亚林,汪月飞,张瑞泽,王东旭,贾丽娟,刘小满,曹振,董治强,刘斌,马林生,徐海涛,史洪强,宁建宇,魏军,曹坡,任成伟,胡克萍,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阜阳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