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电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9359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信基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电力系统,包括通信铁塔、安装架和光伏电池板,所述光伏电池板通过所述安装架与所述通信铁塔连接,所述安装架包括与所述通信铁塔连接的两个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的支架,一个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可绕水平方向旋转设置在所述通信铁塔上的转动部以及分别与所述转动部和所述通信铁塔连接的第一锁紧部;另一个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可沿旋转轨迹活动设置在所述通信铁塔上的连接部以及分别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通信铁塔连接的第二锁紧部;两个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光伏电池板连接的安装部。能够带动光伏电池板适应性进行位置调整,从而最大程度利用光伏电池板的储能效率。电池板的储能效率。电池板的储能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电力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基站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电力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基站应用中,光伏系统一般分为离网型和并网型方案。由于光伏发电系统所需太阳能板安置面积大,所需的占地空间大,造成建设投资特别大。所以,现有方式多利用室外站角钢塔的高度优势,将太阳能板安置在室外站角钢塔上,节约占地空间。通过在角钢塔的垂直侧面安装光伏发电组件,白天日光吸收并储备太阳能,晚上无光照时则自动切换光伏发电组件释放电能,满足夜间设备供电需求。但是,角钢塔的垂直侧面在不同季节和时间受到的光照角度和时间不同,而现有的光伏发电组件固定安装在角钢塔上无法实现角度和范围调节,造成不同时期的光伏发电组件的储电能力不稳定,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光伏发电组件的储能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电力系统,能够提高光伏电池板的储能效率。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电力系统,包括通信铁塔、安装架和光伏电池板,所述光伏电池板通过所述安装架与所述通信铁塔连接,所述安装架包括与所述通信铁塔连接的两个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的支架,一个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可绕水平方向旋转设置在所述通信铁塔上的转动部以及分别与所述转动部和所述通信铁塔连接的第一锁紧部;另一个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可沿旋转轨迹活动设置在所述通信铁塔上的连接部以及分别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通信铁塔连接的第二锁紧部;两个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光伏电池板连接的安装部。
[0005]进一步的,所述光伏电池板与所述支架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为45
°‑
60
°

[0006]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部包括与通信铁塔的侧壁连接的固定板和设置在一个所述支架的一端端部上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通信铁塔的一侧壁接触;所述第一锁紧部包括与所述转轴相适配的第一U形抱箍,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第一U形抱箍与所述通信铁塔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由沿另一个所述支架的一端至另一端方向依次条形孔和连接孔组成,所述通信铁塔的塔柱位于所述条形孔和连接孔之间;所述第二锁紧部包括与所述连接部相适配的第二U形抱箍,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U形抱箍与所述塔柱连接。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电力系统,光伏电池板通过安装架安装在通信铁塔上,合理利用通信铁塔的空间,省去了在地面搭设光伏电池板的空间成本。此外,一个所述支架上设有可绕水平方向旋转设置在所述通信铁塔上的转动部,使得可以通过调节转动部改变光伏电池板的安装角度,另一个所述支架能够带动
光伏电池板适应性进行位置调整,从而改变光伏电池板的光照角度,以使得光伏电池板能够根据光照条件进行光照调节,从而最大程度利用光伏电池板的储能效率。
附图说明
[0009]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电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电力系统的局部示意图;
[0011]图3所示为图2的局部示意图一;
[0012]图4所示为图2的局部示意图二;
[0013]标号说明:
[0014]1、通信铁塔;2、安装架;21、支架;22、转动部;23、第一锁紧部;24、连接部;25、锁紧部;26、第二支杆;27、安装板;211、第一支杆;221、固定板;222、转轴;241、条形孔;242、连接孔;3、光伏电池板;4、储电电柜;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16]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电力系统,包括通信铁塔、安装架和光伏电池板,所述光伏电池板通过所述安装架与所述通信铁塔连接,所述安装架包括与所述通信铁塔连接的两个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的支架,一个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可绕水平方向旋转设置在所述通信铁塔上的转动部以及分别与所述转动部和所述通信铁塔连接的第一锁紧部;另一个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可沿旋转轨迹活动设置在所述通信铁塔上的连接部以及分别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通信铁塔连接的第二锁紧部;两个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光伏电池板连接的安装部。
[0017]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电力系统,光伏电池板通过安装架安装在通信铁塔上,合理利用通信铁塔的空间,省去了在地面搭设光伏电池板的空间成本。此外,一个所述支架上设有可绕水平方向旋转设置在所述通信铁塔上的转动部,使得可以通过调节转动部改变光伏电池板的安装角度,另一个所述支架能够带动光伏电池板适应性进行位置调整,从而改变光伏电池板的光照角度,以使得光伏电池板能够根据光照条件进行光照调节,从而最大程度利用光伏电池板的储能效率。
[0018]进一步的,所述光伏电池板与所述支架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为45
°‑
60
°

[0019]从上述描述可知,光伏电池板与所述支架之间形成的夹角为45
°‑
60
°
时,光伏电池板得到的光照范围最大。
[0020]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部包括与通信铁塔的侧壁连接的固定板和设置在一个所述支架的一端端部上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通信铁塔的一侧壁接触;所述第一锁紧部包括与所述转轴相适配的第一U形抱箍,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第一U形抱箍与所述通信铁塔连接。
[0021]从上述描述可知,将第一U形抱箍松开时,因为一个所述支架通过转轴与固定板接触,所以通过转动转轴能够带动安装架实现角度调节,完成角度调节后锁紧第一U形抱箍,
实现角度固定。从而能够实现光伏电池板的光照角度调节功能,从而能够根据季节和时间随时调节光伏电池板的最佳角度。
[002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由沿另一个所述支架的一端至另一端方向依次条形孔和连接孔组成,所述通信铁塔的塔柱位于所述条形孔和连接孔之间;所述第二锁紧部包括与所述连接部相适配的第二U形抱箍,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U形抱箍与所述塔柱连接。
[0023]从上述描述可知,连接部通过设置条形孔使得另一个所述支架具有沿条形孔活动的空间,从而能够在一个所述支架进行转动时,另一个所述支架通过配合一个所述支架进行转动实现在条形孔内位移,从而完整实现安装架角度调节,完成角度调节后锁紧第二U形抱箍,实现角度固定。从而能够实现光伏电池板的光照角度调节功能,从而能够根据季节和时间随时调节光伏电池板的最佳角度。
[0024]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电力系统,包括通信铁塔1、安装架2、光伏电池板3和与光伏电池板电连接的储电电柜4,所述通信铁塔为角钢塔,所述光伏电池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电力系统,包括通信铁塔、安装架和光伏电池板,所述光伏电池板通过所述安装架与所述通信铁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与所述通信铁塔连接的两个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的支架,一个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可绕水平方向旋转设置在所述通信铁塔上的转动部以及分别与所述转动部和所述通信铁塔连接的第一锁紧部;另一个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可沿旋转轨迹活动设置在所述通信铁塔上的连接部以及分别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通信铁塔连接的第二锁紧部;两个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光伏电池板连接的安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电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板与所述支架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为45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锦华苏文忠庄孝道陈杰蒋声尧曾祥峰黄苍炳林波林荣显熊华钟占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