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循环井修复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9347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井修复系统及方法。循环井修复系统至少包括:循环井主井单元和围绕循环井主井单元设置的至少两个副井单元。循环井主井单元通过配置的第一注水段和抽水段在水力循环的作用下使地下水在循环井周围形成第一流场,在反复冲刷含水层的同时,将含水层中的NAPLs抽出至地表。副井单元通过配置的第二注水段在地下含水层中形成第二流场。第二注水段与抽水段平齐,第二流场沿第一流场进井方向流动,从而增强抽水段附近区域地下水的水动力作用,进而推动位于含水层顶部和底部NAPLs的解析和流动,加速NAPLs迁移,副井单元还可用于表面活性剂和/或修复药剂的注入,提高对NAPLs的去除效率。NAPLs的去除效率。NAPLs的去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井修复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水场地污染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循环井修复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下水作为我国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城市和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然而由于工业生产活动的加剧,大量有机产品,如石油及其制品在使用过程中进入地下环境,使地下水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该类不溶于水的典型有机环境污染物往往被统称为非水相流体(Non

Aqueous Phases Liquids,NAPLs)。目前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中,抽出

处理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但所需修复周期较长,一些污染严重的场地可能需要置换孔隙水上百次才能实现修复目标,该过程可能需要数十年;该技术会优先去除渗透性较好地层中的污染物,而在低渗透地层修复过程中容易出现拖尾现象,显著增长修复周期,对于NAPLs类较为粘稠的污染物修复效果更差,修复周期更长。同时,大量抽水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地面塌陷、沉降、破坏地层结构等等。因此,针对不同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提升对地下水中NAPLs类污染物的修复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井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井修复系统至少包括:循环井主井单元(111)和至少两个副井单元(112),至少两个所述副井单元(112)围绕所述循环井主井单元(111)设置;所述循环井主井单元(111)通过配置的第一注水段和抽水段在地下含水层中形成从所述第一注水段离开所述循环井主井单元(111)后,经所述抽水段进入所述循环井主井单元(111)的第一流场;所述副井单元(112)通过配置的第二注水段在地下含水层中形成从所述第二注水段离开所述副井单元(112)的第二流场,其中,所述第二注水段与所述抽水段平齐,所述第二流场沿所述第一流场进井方向流动,从而增强所述抽水段附近区域地下水的水动力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井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水段和/或所述抽水段和/或所述第二注水段包括通过在井壁上开设若干筛孔而形成的具有透水能力的筛段和设置在井内末端高度与所述筛段中心位置齐平的水管;其中,所述第一注水段和/或所述抽水段对应的筛段环绕所述循环井主井单元(111),所述第二注水段对应的筛段设置在所述副井单元(112)靠近所述循环井主井单元(111)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环井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井主井单元(111)井内设置有将所述循环井主井单元(111)内部空间划分为水流互不相通的第一井段(1)和第二井段(2)的封隔器(3);所述第一井段(1)和所述第二井段(2)的部分区域能够开设筛孔,以形成具有透水能力的第一筛段(10)和第二筛段(11);所述第一筛段(10)和/或所述第二筛段(11)与其对应的水管构成所述第一注水段和/或所述抽水段;所述封隔器(3)至少设置有允许水管穿过的预留孔隙。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循环井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井主井单元(111)的钻井深度低于潜水含水层底板(201)的最低位置,所述第二筛段(11)的最低位置与潜水含水层底板(201)齐平,所述第一筛段(10)的最高位置低于地下含水层的稳定水位(202)。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循环井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循环井主井单元(111)和/或所述副井单元(112)井内的水管连接有水泵;其中,与设置在所述循环井主井单元(111)井内的水管连接的水泵为抽注水泵;所述循环井修复系统通过控制所述抽注水泵的工作状态改变所述第一流场的流动方向。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睿陈韶音丁李露孟令男任何军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