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彩膜基板及电泳显示装置;该彩膜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滤光层、第一电极以及光增强层;滤光层设于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一电极设于滤光层背离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光增强层设于第一电极背离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光增强层背离第一衬底基板的一面设置有凹陷部。该彩膜基板对比度较高。较高。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彩膜基板及电泳显示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显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彩膜基板及包括该彩膜基板的电泳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分散在液体中的带电微粒由于外加电场而发生泳动的现象,即所谓电泳现象,电泳现象已为人们熟知,并且已开发出利用电泳现象的电泳显示(Electrophoretic,E
‑
Paper)装置,电泳显示装置结合了普通纸张和电子显示装置的优点,既具有可读性又具有便携性,而且具有能耗低、护眼、良好的日光可读性、生产成本较低等优势,因此电泳显示装置已被确认可替代传统的纸质媒介。
[0003]但是,目前电泳显示装置的对比度较低。
[0004]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对比度较低的不足,提供一种对比度较高的彩膜基板及包括该彩膜基板的电泳显示装置。
[0006]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彩膜基板,包括:
[0007]第一衬底基板;
[0008]滤光层,设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
[0009]第一电极,设于所述滤光层背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
[0010]光增强层,设于所述第一电极背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光增强层背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面设置有凹陷部。
[0011]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随着与所述凹陷部的中心在第一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靠近所述滤光层的一面平行。
[0012]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的侧壁包括弧面、斜面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3]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包括:
[0014]彩膜基板,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彩膜基板;
[0015]阵列基板,设于所述彩膜基板的光增强层背离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且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设置有容纳空间;
[0016]密封挡墙结构,设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且将所述容纳空间分割形成多个子像素空间;
[0017]电泳液,设于所述子像素空间内;
[0018]反射粒子,设于所述电泳液内。
[0019]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泳液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光增强层的折射率。
[0020]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0021]第二衬底基板;
[0022]驱动背板,设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所述驱动背板包括多个开关单元;
[0023]第二电极,连接于所述驱动背板,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驱动背板背离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一侧;
[0024]第二介电层,至少覆盖所述第二电极;
[0025]吸光结构,设于所述驱动背板背离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一侧。
[0026]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为环形,所述吸光结构设于所述第二电极的环内。
[0027]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背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介电层背离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的第二凹槽;所述吸光结构靠近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电极背离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
[0028]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吸光结构包括:
[0029]支撑部,设于所述驱动背板背离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一侧;
[0030]吸光层,设于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一侧,且所述吸光层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支撑部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0031]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粒子的粒径大于等于150纳米且小于等于400纳米。
[0032]本公开的彩膜基板和电泳显示装置,在第一电极背离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光增强层,光增强层背离第一衬底基板的一面设置有凹陷部;一方面,凹陷部的侧壁的表面积较大,使得在相同面积的子像素内可以有较多的反射粒子参与反射,增加了反射界面的面积,提高了白态反射率,从而提高对比度;另一方面,环境光照射至凹陷部时,通过凹陷部的侧壁和反射粒子对环境光的漫反射更为均匀,使得显示装置的视角更好。
[0033]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34]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为电泳显示技术的原理示意图。
[0036]图2为本公开彩膜基板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3
‑
图4为形成图2中的彩膜基板的各个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5
‑
图7为光增强层的三种示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8为本公开电泳显示装置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9为本公开电泳显示装置一个子像素处于白态时的结构以及光路示意图。
[0041]图10为本公开电泳显示装置一个子像素处于暗态时的结构以及光路示意图。
[0042]图11为图8中驱动背板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12为图8中驱动背板另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13为驱动背板的俯视示意图。
[0045]图14为在图12的基础上形成吸光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15为图14的俯视示意图。
[0047]图16为本公开电泳显示装置一个子像素一示例实施方式处于暗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17为在彩膜基板上形成密封挡墙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9]附图标记说明:
[0050]1、彩膜基板;11、第一衬底基板;12、滤光层;121、黑矩阵;122、滤光部;13、第一电极;14、第一介电层;15、光增强层;151、凹陷部;16、保护层;
[0051]2、阵列基板;21、第二衬底基板;
[0052]22、驱动背板;221、遮光层;222、缓冲层;223、有源层;2231、沟道部;2232、导体部;224、栅绝缘层;2251、栅极;2252、栅线;226、层间介电层;2271、数据线;2272、源极;2273、漏极;228、钝化层;229、第一凹槽;
[0053]23、第二电极;24、第二介电层;241、第二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衬底基板;滤光层,设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一电极,设于所述滤光层背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光增强层,设于所述第一电极背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光增强层背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面设置有凹陷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随着与所述凹陷部的中心在第一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靠近所述滤光层的一面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侧壁包括弧面、斜面中的一种或两种。4.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彩膜基板,为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彩膜基板;阵列基板,设于所述彩膜基板的光增强层背离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且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设置有容纳空间;密封挡墙结构,设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且将所述容纳空间分割形成多个子像素空间;电泳液,设于所述子像素空间内;反射粒子,设于所述电泳液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泳液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光增强层的折射率。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驱动背板,设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彩膜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昭,黄华,李树磊,谷新,袁广才,张宜驰,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