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间土排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20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桩间土排水构造,其包括在支护桩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多个排水单元;所述排水单元包括置于土坑内的倾斜设置的排水管;在排水管的中部及前端管身上设多个开孔,排水管的后端不设开孔;在排水管的开孔区域和前端管口处用土工布包裹;排水管的后端穿过挂网喷砼层;在挂网喷砼层的一侧,排水管前端一侧设有瓜米石,所述瓜米石包裹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排水管汇水面积进行了扩大,排水效果好,提高了桩间土体的排水效率。提高了桩间土体的排水效率。提高了桩间土体的排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间土排水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水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桩间土排水构造。

技术介绍

[0002]在深基坑开挖时,一般需要提前施工支护桩。支护桩主要承受横向推力,用于基坑支护、边坡防护,承受水平推力或滑坡推力。在地下室施工阶段,支护桩长期暴露在外,受自然因素作用影响,桩间土体在不利水文条件下,物理性能发生衰变,粘结力降低,桩间土体可能掉落乃至引发支护边坡失稳。为保证边坡稳定及地下室施工期间作业安全,桩间土引水是必不可少的工程措施。
[0003]支护桩间土体防护尤其排水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支护桩的安全性及使用效果。这时因为排水设施能减少桩间土体中的含水量,防止土体中含水率过高,造成静水压力过大,土体粘性降低。
[0004]现有的支护桩间排水措施通常是在桩间土体中掏窝放置排水管,该方式存在排水管端部汇水区断面较小,桩间土体中积水不能有效排出,排水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桩间土排水构造,该排水构造对排水管汇水面积进行了扩大,排水效果好,提高了桩间土体的排水效率。
[000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桩间土排水构造,其包括在支护桩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多个排水单元;
[0008]所述排水单元包括置于土坑内的倾斜设置的排水管;在排水管的中部及前端管身上设多个开孔,排水管的后端不设开孔;在排水管的开孔区域和前端管口处用土工布包裹;
[0009]排水管的后端穿过挂网喷砼层;
[0010]在挂网喷砼层的一侧,排水管前端一侧设有瓜米石,所述瓜米石包裹排水管。
[0011]按上述方案,排水管的中端及前端管身的开孔率为25

35%,在确保排水管强度的情况下,更好的实现排水。
[0012]按上述方案,所述开孔呈梅花形布置,以便更好的排水和保持排水管强度。
[0013]按上述方案,所述开孔的直径为1.5

2.5cm,以便更好的实现排水和保持排水管强度。
[0014]按上述方案,所述排水管与桩间土体的上表面呈10

30
°
夹角,以便更好的排水。
[0015]按上述方案,所述排水单元呈梅花形布置,以便更好的将支护桩之间的水进行排出。
[0016]按上述方案,所述土工布缠绕排水管中部及前端管口2

3层,扎丝固定,以便更好的防堵。
[0017]按上述方案,排水管下方、上方的瓜米石的厚度为4

7cm,以对支护桩之间的水进行过滤,防止开孔区域和前端管口堵塞。
[0018]按上述方案,所述土坑的宽度为17

20cm,深度为27

33cm,向下倾斜7

13度,以便更好的放置排水管及实现排水。
[0019]按上述方案,所述在挂网喷砼层的一侧,瓜米石与挂网喷砼层之间设有钢丝网片,以保证土坑中瓜米石的稳定,及使整个排水结构更稳定。
[0020]按上述方案,所述排水管为管径为7.5cm的PE管;排水单元之间的间距为3m*3m。
[0021]按上述方案,排水管的前端伸出支护桩间的土体表面,以便更好的排水。
[0022]按上述方案,排水管的最前端2cm范围内不设开孔,以确保排水管强度。
[0023]施工步骤为:
[0024]1)先在排水管的中部及前端管身开设多个开孔;
[0025]2)在排水管的开孔区域和前端管口处用土工布包裹;
[0026]3)按照3m*3m的间距在支护桩间土中掏窝,形成土坑;
[0027]4)土坑中先放置一层瓜米石,将排水管斜放在土坑中,且排水管开孔区域和前端管口置于底层瓜米石上,随后在土坑中用瓜米石填满;
[0028]5)在土坑后端用钢丝网片稳固;
[0029]6)在钢丝网片后挂网喷砼。
[003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1]通过在排水管上开有多个开孔,从而扩大了排水管汇水面积,便于快速收集和排除桩间土积水,从而使桩间土体中积水有效排出,排水效果好;
[0032]通过在排水管前端管口及开孔区域设土工布,瓜米石包裹排水管中部、前端,可最大程度减少排水管的前端管口和开孔区域堵塞,以便更好的排水,增加了基坑安全性,防止土体饱和掉落的情况发生,保障了桩间土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33]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34]图1是桩间土排水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排水管、瓜米石、土工布之间的关系;
[0036]图中:1、PE管,2、开孔,3、土工布,4、挂网喷砼层,5、瓜米石,6、钢丝网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8]参见图1和图2,一种桩间土排水构造,其包括在支护桩之间间隔3m*3m设置的多个呈梅花形布置的排水单元。
[0039]排水单元包括置于土坑内的倾斜设置的管径为7.5cm的PE管1,PE管1与桩间土体的上表面呈10
°‑
30
°
夹角;在PE管1的中部及前端管身上设多个直径为2cm的,呈梅花形布置的开孔2;为了确保PE管1强度和排水效果,开孔率为30%;PE管1的后端不设开孔,PE管1的最前端2cm范围内不做开孔处理。在PE管1的开孔区域和前端管口处用土工布3包裹2

3层,扎丝固定。PE管1的后端穿过挂网喷砼层4;在挂网喷砼层4的一侧,PE管1前端一侧设有粒径
为3cm左右的瓜米石5,瓜米石5包裹PE管1,且PE管1下方的瓜米石5的厚度为5cm。
[0040]本实施例中,土坑的宽度为17

20cm,深度为30cm。为了使整个排水结构更稳定,在挂网喷砼层4的一侧,瓜米石5与挂网喷砼层4之间设钢丝网片6。
[0041]本技术中,为了更好的实现排水,可将PE管1的前端伸出桩间土体。
[0042]施工步骤为:
[0043]1)先在PE管1的中部及前端管身开设多个直径为2cm开孔2,开孔2呈梅花形布设;
[0044]2)在PE管1的开孔区域和前端管口处用土工布3包裹;
[0045]3)按照间距在支护桩间土中掏窝,形成土坑;
[0046]4)土坑中先放置一层瓜米石5,将PE管1斜放在土坑中,且PE管1开孔区域和前端管口置于底层瓜米石5上,随后在土坑中用瓜米石5填满;
[0047]5)在土坑后端用钢丝网片6稳固;
[0048]6)在钢丝网片6后挂网喷砼。
[0049]如图1所示,PE管1加工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间土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支护桩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多个排水单元;所述排水单元包括置于土坑内的倾斜设置的排水管;在排水管的中部及前端管身上设多个开孔,排水管的后端不设开孔;在排水管的开孔区域和前端管口处用土工布包裹;排水管的前端伸出支护桩间的土体表面,排水管的后端穿过挂网喷砼层;在挂网喷砼层的一侧,排水管前端一侧设有瓜米石,所述瓜米石包裹排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间土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排水管的中端及前端管身的开孔率为25

3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桩间土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呈梅花形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间土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的直径为1.5

2.5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亚光江宴清柳景祥施桂钱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