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鼻氧管测试装置,涉及医疗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主机壳体、检测机构、气源控制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测试平台、抗扁瘪性夹具和数据采集机构,所述测试平台设置在主机壳体上端,所述数据采集机构设置在所述主机壳体的内部;所述气源控制机构设置在主机壳体侧壁上,所述气源控制机构上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抗扁瘪性夹具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固定设置在测试平台上,所述第二夹板活动设置在测试平台上,且与第一夹板之间形成有夹持腔。通过设置抗扁瘪性夹具,可以明显提高鼻氧管测试装置的使用范围。可以明显提高鼻氧管测试装置的使用范围。可以明显提高鼻氧管测试装置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氧管测试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测试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鼻氧管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鼻氧管是由软聚氯乙烯和硅橡胶制成的医学用品,由喇叭口、鼻塞、头等组成,主要用途是与输氧系统连接供人体吸氧用。根据国家标准规定,所有鼻氧管在出厂前均需要由鼻氧管测试装置对鼻氧管的气流阻力、抗扁瘪性、泄漏、耐压强度等一系统项目进行测试,检测合格后才能出厂使用。其中鼻氧管测试装置对鼻氧管抗扁瘪性的测试尤为重要,鼻氧管抗扁瘪性测试结果是否准确直接影响鼻氧管的性能,如果鼻氧管的抗扁瘪性不达标,鼻氧管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扁瘪现象,然后阻断氧气供应,进而出现极其危险的质量隐患。因此不同的鼻氧管测试装置为提高抗扁瘪性的测试精度均设置了不同的抗扁瘪测试结构。
[0003]目前,公开日为2021年05月28日,公开号为CN213301882U的中国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鼻氧管测试装置,其包括面膜(1),所述面膜(1)表面安装有触控屏(2),且面膜(1)外壁一侧连接有主机壳体(3),所述主机壳体(3)内壁一侧安装有电磁阀(4),且电磁阀(4)外壁另一侧平行分布有打印机(5),所述打印机(5)外壁下端安装有宽范围电源(6),且宽范围电源(6)外壁一侧分布有电子压力计(7),所述电子压力计(7)外壁另一侧安装有电子流量计(8),且电子流量计(8)外壁前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9),所述压力传感器(9)外壁另一侧安装有电子比例阀(10),所述触控屏(2)外壁后端连接有主板(11),所述主机壳体(3)外壁一侧设置有支架壳体(14),且支架壳体(14)外壁上端一侧安装有三通座(12),所述三通座(12)外壁另一侧连接有插管接头(13),所述主机壳体(3)外壁上端另一侧安装有U型限位座(15),所述三通座(12)分别与压力传感器(9)和插管接头(13)相连接,且三通座(12)垂直贯穿于支架壳体(14)外壁一侧;且所述U型限位座(15)与支架壳体(14)之间构成可旋转机构,且U型限位座(15)整体呈圆柱状结构。测试过程中将鼻氧管试样插接到插管接头(13)后开启试验操作,支架壳体14为测试支架主体部分,U型限位座(15)鼻氧管抗扁憋测试专用结构,设置有多种规格的槽宽,手动转动U型限位座(15)选择对应规格的卡槽,以适应多规格试样的测试,保证夹持间距X=3d,便于鼻氧管抗扁瘪测试操作。
[0004]针对上述技术方案,专利技术人认为, 当需要测试的鼻氧管规格发生变化,且鼻氧管的规格不在U型限位座设置的槽宽范围内时,此时便无法使用该设备对规格发生变化的鼻氧管进行抗扁瘪测试,限制了鼻氧管测试装置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鼻氧管测试装置对鼻氧管抗扁瘪测试的使用范围,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鼻氧管测试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鼻氧管测试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鼻氧管测试装置,包括主机壳体、检测机构、气源控制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
括测试平台、抗扁瘪性夹具和数据采集机构,所述测试平台设置在主机壳体上端,所述数据采集机构设置在所述主机壳体的内部;所述气源控制机构设置在主机壳体侧壁上,所述气源控制机构上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抗扁瘪性夹具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固定设置在测试平台上,所述第二夹板活动设置在测试平台上,且与第一夹板之间形成有夹持腔。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鼻氧管试样需要测试抗扁瘪性时,首先通过气源控制机构调节好测试用气体的压力和流量,把鼻氧管试样的一端连接在气源控制机构的出气端,另一端弯曲成U形,放置在夹持腔内,且与数据采集机构连接,然后移动第二夹板,当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达到设定值时,此时,停止移动第二夹板,开始运行气源控制机构,通过数据采集机构读取鼻氧管试样的抗扁瘪测试数据;通过设置抗扁瘪性夹具,使得通过移动第二夹板,可以调节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夹持腔的大小,以便适应不同的鼻氧管试样的规格要求,如此设置,可以明显提高鼻氧管测试装置的使用范围。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上均相对开设有凹槽。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鼻氧管试样的U形端放置在夹持腔内时,此时使鼻氧管均放置在凹槽内,如此设置,可以减少鼻氧管U形端测试过程中出现移动的概率,提高鼻氧管U形端弯曲的尺寸稳定性,进而提高鼻氧管抗扁瘪测试结果的精准性。
[0011]可选的,所述抗扁瘪性夹具还包括驱动第二夹板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固定端与主机壳体连接,所述移动组件的移动端与第二夹板传动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测试的鼻氧管试样规格发生变化时,此时夹持腔的大小需要调节,运行驱动组件,使得第二夹板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板,便能实现夹持腔的大小的调节,以适应不同规格鼻氧管试样抗扁瘪性测试。如此设置可以实现第二夹板在一定范围内的连续移动,可以使夹持腔尺寸更好的匹配不同规格鼻氧管试样的U形端弯曲尺寸,进一步提高鼻氧管抗扁瘪测试结果的精准性。
[0013]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刻度尺,所述刻度尺设置在所述主机壳体上,且所述刻度尺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夹板移动方向平行。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同规格的鼻氧管需要测试时,需要的U形弯曲半径大小不同,此时需要调节第二夹板与第一夹板之间的距离大小,通过设置刻度尺,当通过驱动件带动第二夹板移动时,可以通过实时观测刻度尺尺寸,实现第二夹板移动的距离的精准控制,进而实现鼻氧管端部U形弯曲半径大小的精准控制,如此操作,可以明显提高第二夹板移动到位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鼻氧管抗扁瘪性测试结果的精准性。
[0015]可选的,所述抗扁瘪性夹具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杆和导向座,所述导向座设置在所述主机壳体上,所述导向杆一端与所述导向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板连接,所述第二夹板滑动连接在所述导向杆上,且所述导向杆轴心与所述第二夹板移动方向平行。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组件带动第二夹板移动时,此时第二夹板沿导向杆滑动,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第二夹板移动过程中,导向杆对第二夹板移动起到导向作用,减少第二夹板移动过程中出现偏斜现象的概率,提高第二夹板移动位移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鼻氧管抗扁瘪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0017]可选的,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气管固定组件,所述气管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条,所述固定条设置在所述测试平台上,且所述固定条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鼻氧管试样需要测试时,把试样远离U形端的一端卡接在导向槽内,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鼻氧管在测试过程中保持平直,更好的满足测试要求,进而提高了试样抗扁瘪性测试结果的精准性。
[0019]可选的,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测试座,所述测试座设置在测试平台上,所述测试座上开设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测试座进气端与所述气源控制机构的出气端连通,所述测试座出气端和所述导向槽均位于所述夹持腔的延长线上。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氧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壳体(1)、检测机构(2)、气源控制机构(3);所述检测机构(2)包括测试平台(21)、抗扁瘪性夹具(22)和数据采集机构(23),所述测试平台(21)设置在所述主机壳体(1)上端,所述数据采集机构(23)设置在所述主机壳体(1)的内部;所述气源控制机构(3)设置在所述主机壳体(1)侧壁上,所述气源控制机构(3)上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抗扁瘪性夹具(22)包括第一夹板(222)和第二夹板(223),所述第一夹板(222)固定设置在所述测试平台(21)上,所述第二夹板(223)活动设置在所述测试平台(21)上,且与第一夹板(222)之间形成有夹持腔(2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氧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222)和所述第二夹板(223)上均相对开设有凹槽(22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鼻氧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扁瘪性夹具(22)还包括驱动第二夹板(223)移动的驱动组件(224),所述驱动组件(224)的固定端与所述主机壳体(1)连接,驱动组件(224)的移动端与所述第二夹板(223)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鼻氧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24)还包括刻度尺(2243),所述刻度尺(2243)设置在所述主机壳体(1)上,且所述刻度尺(2243)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夹板(223)移动方向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鼻氧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扁瘪性夹具(22)还包括导向组件(225),所述导向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焕然,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三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