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接隧道盾构管片二次注浆用紧固控制结构及注浆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9140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近接隧道盾构管片二次注浆用紧固控制结构,包括若干个支撑管和连接构件;所述支撑管一端与连接构件可拆卸连接,另一端支撑在盾构管片上;所述若干个支撑管和连接构件布置在同一断面,共同支撑围成一环的盾构管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近接隧道盾构管片二次注浆用紧固控制结构的支撑体系和注浆管路组成一体化的固定注浆体系,可同时实现不同位置管片外侧围岩的同步二次注浆,避免近接盾构管片外侧因地层扰动大,不同位置的管片承载受力不均匀,造成注浆充填加固区的跑浆、串浆的问题。串浆的问题。串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接隧道盾构管片二次注浆用紧固控制结构及注浆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盾构二次注浆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接隧道盾构管片二次注浆用紧固控制结构及注浆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接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当管片脱出盾尾后,管片与地层之间实际间隙较大,二次注浆质量对地层变形影响较大。地铁近接隧道受到地层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容易造成盾构管片的施工扰动,管片与盾尾围岩之间存在空隙,为控制地层施工扰动,避免盾构管片的位移错动,盾构管片在脱出盾尾后,需要开展二次注浆,以弥补一次注浆缺陷、防止周围地层松弛范围扩大为目的,如果不能可靠的控制近接隧道管片由于围岩扰动所产生的位移和变形,容易诱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近接隧道盾构管片二次注浆用紧固控制结构,包括若干个支撑管和连接构件;所述支撑管一端与连接构件可拆卸连接,另一端支撑在盾构管片上;所述若干个支撑管和连接构件布置在同一断面,共同支撑围成一环的盾构管片。
[000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撑管在远离连接构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调节支撑管与盾构管片之间紧固程度的顶升机构。
[0005]所述支撑管内设置有用于插入到盾构管片的预留注浆孔内的注浆管。
[000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若干个支撑管内的注浆管的进口共同连接在注浆主管上,注浆时每个注浆管单独控制。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近接隧道盾构管片二次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注浆时使用上述的紧固控制结构,注浆前,现将若干个支撑管和连接构件布置在同一断面,共同支撑围成一环的盾构管片。
[0008]当盾构管片脱出盾尾3

5环后,使用支撑管和连接构件对拟开展二次注浆加固的盾构管片进行支撑,同时,使用顶升机构调节支撑管与盾构管片之间的压紧程度。
[0009]本专利技术的近接隧道盾构管片二次注浆用紧固控制结构的支撑体系和注浆管路组成一体化的固定注浆体系可同时实现不同位置管片外侧围岩的同步二次注浆,避免近接盾构管片外侧因地层扰动大,不同位置的管片承载受力不均匀,造成注浆充填加固区的跑浆、串浆的问题;同时洞内紧固控制结构对管片的支撑顶升作用,在围岩注浆加固区域外侧构造出坚固的止浆岩盘,可以有效避免盾构管片的错位移动,提高盾构管片壁后围岩的充填和加固效果。
附图说明
[0010]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1]图1为盾构管片二次注浆用紧固控制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紧固控制结构的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专利技术紧固控制结构的一种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17]如图1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近接隧道盾构管片二次注浆用紧固控制结构,包括若干个支撑管1和连接构件2;所述支撑管1一端与连接构件2可拆卸连接,另一端支撑在盾构管片上;所述若干个支撑管1和连接构件2共同支撑围成一环的盾构管片。
[0018]本专利技术的这一设置的目的在于,通过上述的控制结构对围成一环的盾构管片的支撑,避免在二次注浆时,近接盾构管片外侧因地层扰动大,不同位置的管片承载受力不均匀,造成注浆充填加固区的跑浆、串浆。
[0019]上述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如图2所示),即若干个支撑管1均螺纹连接在连接构件上;这样的连接方式,便于安装和拆卸。
[0020]在很多施工场景下,上述的控制结构在对盾构管片进行支撑时,支撑力可能无法满足施工要求,为此,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如图3所示,可以在支撑管1在远离连接构件2的一端(即靠近盾构管片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调节支撑管1与盾构管片之间紧固程度的顶升机构3。当上述的控制结构完成对盾构管片的初步支撑后,通过调整顶升机构3来调节支撑管1与盾构管片之间紧固程度,从而使支撑达到预设的支撑力度,满足二次注浆的需求。具体的,顶升机构3可以采用油压顶升机构(比如空心液压千斤顶或称液压穿心千斤顶),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在支撑管1端部的紧固件(如图5所示,紧固件与支撑管1螺纹连接,通过调节连接的深度,来调节支撑管1与盾构管片之间紧固程度),
[0021]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支撑管1的数量与围成一环的盾构管片的数量一一对应,支撑管1在连接构件2上均匀布设(即任一相邻的两个支撑管1之间的夹角相同),这样可以使连接构件2受力均匀,达到对围成一环的盾构管片的有效支撑,同时,也利于二次注浆时布设注浆管以及控制注浆方式。
[0022]目前围成一环的盾构管片的数量是8片,针对这种情况,使用的支撑管1数量也对应为8根,8根支撑管1呈米字型排布,如图1所示。
[0023]上述方式的紧固控制结构在对围成一环的盾构管片进行有效的支撑后,可以进行
二次注浆。注浆时,将注浆管插入到盾构管片的预留注浆孔内,为了更好的控制注浆过程,减少注浆的工作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撑管1内设置有用于插入到盾构管片的预留注浆孔内的注浆管4(具体的是:注浆管4穿过支撑管1和顶升机构3后插入到盾构管片的预留注浆孔内)。这种方式可以提前连接好注浆管,按照预先设计的注浆方案进行二次注浆,便于控制和管理,而且,注浆管4使用软质材料管,设置在支撑管1内,利于注浆管4的固定。
[002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若干个支撑管1内的注浆管4的进口共同连接在注浆主管5上,注浆时每个注浆管4单独控制。实现单独控制可以在每个支撑管1上设置控制注浆管4的阀门6,控制注浆的开启和闭合,阀门6上可以带有压力表,监测注浆压力。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对注浆过程进行控制,而且进入各个注浆管4的浆液压力相同,对盾构管片的影响最小,且注浆的均一性更好。
[0025]注浆时,注浆主管5连接在注浆机上即可。
[0026]本专利技术的紧固控制结构可以保证盾构管片均匀承载,与围岩紧密结合,同时有效降低围岩对盾构管片的扰动,保证管片壁后注浆的均匀稳定性。
[0027]实施例2
[0028]基于实施例1的紧固控制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近接隧道盾构管片二次注浆方法,注浆时使用实施例1中涉及到的紧固控制结构,注浆前,先将若干个支撑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接隧道盾构管片二次注浆用紧固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支撑管(1)和连接构件(2);所述支撑管(1)一端与连接构件(2)可拆卸连接,另一端支撑在盾构管片上;所述若干个支撑管(1)和连接构件(2)布置在同一断面,共同支撑围成一环的盾构管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接隧道盾构管片二次注浆用紧固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1)在远离连接构件(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调节支撑管(1)与盾构管片之间紧固程度的顶升机构(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接隧道盾构管片二次注浆用紧固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1)的数量为8根,8根支撑管(1)呈米字型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接隧道盾构管片二次注浆用紧固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1)内设置有用于插入到盾构管片的预留注浆孔内的注浆管(4)。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接隧道盾构管片二次注浆用紧固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支撑管(1)内的注浆管(4)的进口共同连接在注浆主管(5)上,注浆时每个注浆管(4)单独控制。6.一种近接隧道盾构管片二次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注浆时使用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超饶力谭贤君杨典森赵宝锋安斌施成华陈杰华伍国军柳向娥肖洪旭张海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丰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