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水污染治理用渗透反应墙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水污染治理
,具体为一种地下水污染治理用渗透反应墙。
技术介绍
[0002]在目前的对地下污染水源治理方法中,通过在地下设置渗透反应墙是最为常见的手段,渗透反应墙,是指一种填充介质的被动式原位地下水处理技术。渗透反应墙设置在受污染的地下水流动路径的横截面上,通过墙体内填充的反应材料与地下水的接触,降解和滞留水中的污染组分,达到修复污染地下水的目的。隔水漏斗导水门式渗透反应墙的反应材料包括零价铁、有机废弃物、黏土矿物、磷酸盐等。
[0003]现有的用于地下水污染治理的隔水漏斗导水门式渗透反应墙通常为整体不可拆卸的墙体,安装过后想要进行维护或者检测,必须整体拆卸,但是渗透反应墙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并不是所有区域都积累大量地下水中的有害污染物,整体拆卸墙体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和任务难度,费时费力,造成可渗透反应墙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地下水污染治理用渗透反应墙。
[0005]本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污染治理用渗透反应墙,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墙体(1)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墙(101),墙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墙(102),进水墙(101)与出水墙(102)上均开设有若干组过水孔(103),墙体(1)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限位盖板(104);墙体(1)的内部安装有若干组限位机构,两组相对应的限位机构之间设置有渗透反应机构(4),渗透反应机构(4)的底端抵接墙体(1)的底端,渗透反应机构(4)的顶端安装有拉环,拉环顶端抵接限位盖板(104),渗透反应机构(4)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第一连接座(5),第一连接座(5)远离渗透反应机构(4)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连接座(501),第一连接座(5)和第二连接座(501)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机构,第一连接座(5)和第二连接座(501)的底端均抵接墙体(1)底端,第一连接座(5)和第二连接座(501)顶端抵接限位盖板(1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治理用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限位盖板(104)与墙体(1)顶端连接处螺纹连接有螺栓(2);限位盖板(104)与第一连接座(5)顶端连接处螺纹连接有螺栓(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治理用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滑座(3)和螺杆(303),限位滑座(3)连接墙体(1)的内壁,限位滑座(3)的内部开设有T型槽(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