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控谷子播种量的播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118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8
一种可调控谷子播种量的播种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出料杆的上端利用轴承旋接有连接轴,连接轴的顶端固定于导料杆的底壁上;且出料杆的顶壁上活动嵌设有定位卡珠,定位卡珠与开设于导料杆底壁的卡珠卡槽活动卡设;出料杆的顶壁等角度贯通开设有数组入种孔组,每组入种孔组均由数个不同尺寸的入种孔等角度分布而成,每个入种孔的孔径均小于底部落种孔的孔径;每个入种孔的底部均贯通连接播种管。采用不同管内径的播种管,配合可旋转式的出料杆,有效实现快捷方便的播种量的调节;整体可手持,可多个拼接后实现局部小面积、不规则地形以及大面积的谷子播种,适用范围更广。适用范围更广。适用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控谷子播种量的播种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控谷子播种量的播种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谷子的播种一般分为人工或机械播种两种方式。人工播种适用于小范围播种,但是却费时费力;机械播种适用于大范围播种,但设备投资相对而言较大,且不适用于崎岖、带有坡度的等不规则田地的播种。两种播种方式之间不能通用,尤其是当面对需要调节播种量问题时,两种方式均存在弊端,即人工播种时对播种量的调节仅仅是依靠经验而来,波动范围较大;而目前的机械播种虽然能够调节播种量,但是一般也均是需要更换不同孔数的配件来实现的,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可调控谷子播种量的播种器,其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盛料筒、筒盖、电机、转轴、连接板和出料挡板,盛料筒的侧壁开口上铰接有筒盖;盛料筒的底壁对称开设有出料孔,盛料筒的内顶壁固定有电机,电机与固定于盛料筒内顶壁的电源电连接;电机的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控谷子播种量的播种器,包含盛料筒(1)、筒盖(2)、电机(5)、转轴(6)、连接板(8)和出料挡板(9),盛料筒(1)的侧壁开口上铰接有筒盖(2);盛料筒(1)的底壁对称开设有出料孔(1

1),盛料筒(1)的内顶壁固定有电机(5),电机(5)与固定于盛料筒(1)内顶壁的电源(7)电连接;电机(5)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转轴(6),转轴(6)的下端外壁对称连接有连接板(8),连接板(8)的外端下侧连接有出料挡板(9),出料挡板(9)活动盖设在出料孔(1

1)上,且每个出料挡板(9)均活动设置于相邻出料孔(1

1)之间的位置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导料杆(3),所述导料杆(3)的顶端与盛料筒(1)的底壁连接固定,且导料杆(3)的顶壁对称开设有顶部落种孔(3

1),其与出料孔(1

1)上下贯通设置;导料杆(3)的底壁对称开设有底部落种孔(3

2);出料杆(4),所述出料杆(4)的上端利用轴承旋接有连接轴(10),连接轴(10)的顶端固定于导料杆(3)的底壁上;且出料杆(4)的顶壁上活动嵌设有定位卡珠(12),定位卡珠(12)与开设于导料杆(3)底壁的卡珠卡槽(3

3)活动卡设;出料杆(4)的顶壁等角度贯通开设有数组入种孔组,每组入种孔组均由数个不同尺寸的入种孔(4

1)等角度分布而成,每个入种孔(4

1)的孔径均小于底部落种孔(3

2)的孔径;每个入种孔(4

1)均与底部落种孔(3

2)活动贯通设置;每个入种孔(4

1)的底部均贯通连接播种管(11),每个播种管(11)均穿管出料杆(4)的底壁设置;将谷种子装入盛料筒(1)内,人工手持整体,根据播种量的需要,旋转出料杆(4),并使得所需播种量的播种管(11)对准导料杆(3)的底部落种孔(3

2),通过定位卡珠(12)实现定位,然后启动电机(5),带动出料挡板(9)移出出料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艾英郭二虎范惠萍王丽霞王瑞赵培悦李瑜辉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