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页岩油储层受工作液损害程度的实验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页岩油储层受工作液损害程度的实验评价方法,属于石油天然气钻采
技术介绍
[0002]与常规油气储层相比,致密/页岩油气储层地质条件特殊(高温、高压、高应力和天然裂缝发育),工程作业环节多、程序复杂、安全风险高,建井及开发生产阶段更易遭受严重的储层损害。致密/页岩油气藏具有孔喉
‑
微裂缝
‑
介观裂缝以及水力裂缝等典型多尺度结构特征,气体的产出过程是一个多尺度的气体传质过程,不同尺度渗流通道内的气体渗流机理不同,储层损害机理也有差异,损害机理具有显著的空间多尺度特性。此外,致密/页岩油气井施工作业环节复杂,通常包括钻开、压井、中途测试、完井、试气及投产开发等环节。不同作业环节使用的工作液差异显著、储层条件变化大,导致储层损害机理表现出典型的时间多尺度特性。
[0003]因此页岩油储层中多尺度天然裂缝导致相应的储层损害机理存在差异,亟需开展有针对性的储层损害实验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页岩油储层受工作液损害程度的实验评价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页岩油储层受工作液损害程度的实验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获取目标地层的岩样、地层参数、施工参数;
[0007]S2、对岩样进行储层工作液顺序接触损害后支撑裂缝应力敏感评价实验,并获得实验数据; />[0008]S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岩样的应力敏感系数;
[0009]S4、将岩样装入夹持器中在原地有效应力下老化处理48h以消除应力敏感性影响;
[0010]S5、再对岩样进行储层工作液侵入损害评价实验,并得到滤失量、电阻率与侵入时间关系曲线;
[0011]S6、基于滤失量、电阻率与侵入时间关系曲线,并采用体积法、电阻率法计算得到工作液侵入深度;
[0012]S7、根据岩样的应力敏感系数、工作液侵入深度计算得到工作液损害程度,并对损害程度进行评价。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S2中的是采用基于高回压稳态法的储层损害评价实验。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S2的具体实验步骤为:
[0015]S21、将岩样在60℃下烘干24~48h,直至岩心质量不变;
[0016]S22、将烘干的岩样真空饱模拟储层流体48h;
[0017]S23、取出岩心,装入夹持器,连接好装置管线,检查气密性,加4.0MPa围压;
[0018]S24、夹持器入口端压力3.0MPa,出口端回压1.0MPa,同时保证围压始终大于入口端压力;
[0019]S25、在中间容器中加入钻井液滤液,打开夹持器出口,驱替损害24h;
[0020]S26、将中间容器中的流体依次更换为完井液滤液和压裂液,重复步骤S25;
[0021]S27、在损害后的裂缝岩心内铺置单层30
‑
70目树酯覆膜砂;
[0022]S28、将岩心放入岩心夹持器内在初始有效应力下进行老化3h;
[0023]S29、设定回压为1.8MPa,入压2.2MPa,依次增加有效应力至10MPa、20MPa、30MPa、40MPa、50MPa、60MPa,然后降低有效应力至50MPa、40MPa、30MPa、20MPa、10MPa,每一应力点需稳定3h后测试渗透率。
[002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S27中铺置方式为均匀铺置和highway铺置。
[002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S3中的计算公式为:
[0026][0027]式中:S
s
为应力敏感系数;σ0为初始应力值,MPa;K0为初始渗透率,mD;σ为各测试点的应力值,MPa;K
i
为对应的渗透率,mD。
[002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S5的具体实验步骤为:
[0029]S51、岩心样品进行预处理;
[0030]S52、采用毛管自吸法建立初始含水饱和度,建立好后置于阴凉处备用;
[0031]S53、将建立好初始饱和状态后的岩心放入岩心夹持器内,连接好仪器管线,设置围压为原地有效应力,测量各个电极点初始电阻率,对岩心进行加温至地层温度模拟地层原始状态后再次测量各个电极点初始电阻率;
[0032]S54、向中间容器中加入加温后的钻井液,开始钻井液高温动态循环,循环压差为10MPa或12MPa,先动态循环剪切300min,记录动态滤失量和电阻率动态变化情况;
[0033]S55、动态循环后,关闭循环剪切系统,进行静态侵入过程,侵入时间为300min、700min、1440min,记录单位岩样长度电阻率和累计侵入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0034]S56、通过监测单位长度岩样电阻率、动态滤失量及静态滤失量随侵入时间的变化情况,绘制滤失量、电阻率与侵入时间关系曲线。
[003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S51中对岩样进行洗盐洗油预处理。
[003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S7中的计算公式为:
[0037]T=S
s
×
h
[0038]式中:S
s
为应力敏感系数;h为侵入深度;T为工作液损害程度。
[003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S7中当T<0.5时,岩样为无损伤;当0.5≤T<3时,岩样为弱损伤;当3≤T<5时,岩样为中等偏弱损伤;当5≤T<7时,岩样为中等偏强损伤;当7≤T<10时,岩样为强损伤;当T>10时,岩样为极强损伤。
[004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明确储层潜在损害程度,并准确对储层进行损
伤评价,最终为保护油气层的各个作业环节方案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实验采用基于高回压稳态法的储层损害评价实验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页岩油储层受工作液损害程度的实验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4]S1、获取目标地层的岩样、地层参数、施工参数;
[0045]S2、对岩样进行储层工作液顺序接触损害后支撑裂缝应力敏感评价实验,并获得实验数据;
[0046]S21、将岩样在60℃下烘干24~48h,直至岩心质量不变;
[0047]S22、将烘干的岩样真空饱模拟储层流体48h;
[0048]S23、取出岩心,装入夹持器,连接好装置管线,检查气密性,加4.0MPa围压;
[0049]S24、夹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页岩油储层受工作液损害程度的实验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目标地层的岩样、地层参数、施工参数;S2、对岩样进行储层工作液顺序接触损害后支撑裂缝应力敏感评价实验,并获得实验数据;S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岩样的应力敏感系数;S4、将岩样装入夹持器中在原地有效应力下老化处理48h以消除应力敏感性影响;S5、再对岩样进行储层工作液侵入损害评价实验,并得到滤失量、电阻率与侵入时间关系曲线;S6、基于滤失量、电阻率与侵入时间关系曲线,并采用体积法、电阻率法计算得到工作液侵入深度;S7、根据岩样的应力敏感系数、工作液侵入深度计算得到工作液损害程度,并对损害程度进行评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油储层受工作液损害程度的实验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是采用基于高回压稳态法的储层损害评价实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油储层受工作液损害程度的实验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的具体实验步骤为:S21、将岩样在60℃下烘干24~48h,直至岩心质量不变;S22、将烘干的岩样真空饱模拟储层流体48h;S23、取出岩心,装入夹持器,连接好装置管线,检查气密性,加4.0MPa围压;S24、夹持器入口端压力3.0MPa,出口端回压1.0MPa,同时保证围压始终大于入口端压力;S25、在中间容器中加入钻井液滤液,打开夹持器出口,驱替损害24h;S26、将中间容器中的流体依次更换为完井液滤液和压裂液,重复步骤S25;S27、在损害后的裂缝岩心内铺置单层30
‑
70目树酯覆膜砂;S28、将岩心放入岩心夹持器内在初始有效应力下进行老化3h;S29、设定回压为1.8MPa,入压2.2MPa,依次增加有效应力至10MPa、20MPa、30MPa、40MPa、50MPa、60MPa,然后降低有效应力至50MPa、40MPa、30MPa、20MPa、10MPa,每一应力点需稳定3h后测试渗透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页岩油储层受工作液损害程度的实验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7中铺置方式为均匀铺置和highway铺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成元,谢宇洪,经浩然,朱玲茂,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