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开关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和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原边绕组模块、第一整流模块、第二整流模块、反馈控制模块和交叉调整率模块,交叉调整率模块包括分压单元、比较器和第一二极管。分压单元连接于第一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地之间,用于生成第一电压,并将第一电压输出至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第二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比较器的供电端与第一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上述电路和电源可提高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的交叉调整率及多路输出稳压精度。稳压精度。稳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和多路输出反激电源
[0001]本申请涉及开关电源
,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和多路输出反激电源。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采用多绕组变压器的多路输出反激开关电源,通常选取其中的一路输出作为主输出回路进行输出电压反馈调整,从而保证此回路输出稳定的电压,以使系统正常工作,而其他各输出回路则作为辅助输出回路以供选择。而在实际工况中,由于变压器绕组间存在漏感、以及线路存在寄生电感等原因,会导致反激电源交叉调整率差、多路输出稳压精度不高等问题出现,而当主输出回路电流增大时,其他各路辅助输出回路的电压将飘高而偏离原设定输出,从而可能导致与之连接的负载设备过压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和多路输出反激电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多路输出反激电源交叉调整率较差及多路输出稳压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该电路包括变压器、原边绕组模块、第一整流模块、第二整流模块、反馈控制模块和交叉调整率模块。
[0005]所述原边绕组模块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连接,所述第一整流模块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副边绕组相连,所述第二整流模块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二副边绕组相连,所述反馈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原边绕组模块的控制端相连;所述交叉调整率模块包括分压单元、比较器和第一二极管;所述分压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地之间,用于生成第一电压,并将所述第一电压输出至所述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比较器的供电端与第一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
[0006]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多路输出反激电源,该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
[0007]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和多路输出反激电源,其中,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原边绕组模块、第一整流模块、第二整流模块、反馈控制模块和交叉调整率模块。通过设置交叉调整率模块(交叉调整率模块包括分压单元、比较器和第一二极管),使得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的辅助输出回路(即第二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精准而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的交叉调整率及多路输出稳压精度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2]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
[0013]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此外,本文所采用的“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据、执行次序等进行限定,仅是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
[0014]本申请提供一种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请参照图1,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100包括交叉调整率模块10、变压器20、原边绕组模块30、第一整流模块40、第二整流模块50和反馈控制模块60。
[0015]原边绕组模块30与变压器20的原边绕组连接,第一整流模块40与变压器20的第一副边绕组相连,第二整流模块50与变压器20的第二副边绕组相连,反馈控制模块60分别与第一整流模块40的输出端和原边绕组模块30的控制端相连。
[0016]交叉调整率模块10包括分压单元101、比较器U1和第一二极管D1。分压单元101连接于第一整流模块40的第一输出端与地之间,用于生成第一电压,并将第一电压输出至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即用于对第一整流模块40的输出电压进行分压并输入至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第二整流模块5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比较器U1的输出端则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而比较器U1的供电端与第一整流模块40的第一输出端相连(即比较器U1的供电电压为第一整流模块40的输出电压)。
[0017]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8]在本实施例中,设定变压器20的第一副边绕组所对应的输出回路为主输出回路,变压器20的第二副边绕组所对应的输出回路为辅助输出回路,反馈控制模块60用于根据主输出回路的电压、电流等电参数值调整变压器20原边绕组的输入,以控制主输出回路输出一精准的预设主输出电压值。
[0019]分压单元101从第一整流模块40的输出端获取到其输出电压并进行分压后得到第一电压,并将第一电压输出至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作为比较器U1的基准电压,示例性的,可将第一整流模块40的输出电压控制为12V,放大器U1的基准电压为5V。
[0020]当第二整流模块50的输出电压(即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小于比较器U1的基准电压时(此时可认为电路正常工作),则比较器U1的输出端为高电平(由于比较器U1
的供电电源为12V,所以其输出端的电压值也表现为12V),因此,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电压高于阳极电压,所以反向截止,因此,辅助输出回路(即变压器20第二副边绕组所对应的输出回路)的最终电压输出值则为其预设辅助输出值,例如5V(该预设电压值由变压器20的原副边绕组匝数确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预设辅助输出值与基准电压值设置为相等。
[0021]而当第二整流模块50的输出电压大于比较器U1的基准电压时(例如当主输出回路,即变压器20第一副边绕组所对应的输出回路电流增大),则比较器U1的输出端为低电平,此时,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电压高于阴极电压,第一二极管D1导通,则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构成负反馈回路,因此,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与反相输入端之间为虚短的状态,因此,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与同相输入端的电压相等,均为5V,则其输出端即为高精度的5V电压输出,而此时第一二极管D1导通,因此,辅助输出回路的最终电压输出值即为5V的精准电压输出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原边绕组模块、第一整流模块、第二整流模块、反馈控制模块和交叉调整率模块;所述原边绕组模块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连接,所述第一整流模块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副边绕组相连,所述第二整流模块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二副边绕组相连,所述反馈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原边绕组模块的控制端相连;所述交叉调整率模块包括分压单元、比较器和第一二极管;所述分压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地之间,用于生成第一电压,并将所述第一电压输出至所述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比较器的供电端与第一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调整率模块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以及用于连接第二负载的正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调整率模块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比较器的供电端和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输出反激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第一副边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小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