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空调器控制的方法,包括:检测进气端二氧化碳的第一浓度和出气端二氧化碳的第二浓度;根据第一浓度和第二浓度,控制净化模块执行脱附工作模式或者吸附工作模式。通过检测进气端和出气端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及时监测吸附材料的状态,从而基于吸附材料的状态控制净化模块进行吸附二氧化碳或者使吸附材料脱附再生。实现了及时对吸附材料进行脱附,避免了吸附材料饱和导致无法吸附二氧化碳的情况,提升了用户体验。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用于空调器控制的装置及空调器、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介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空调器控制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智能家电
,例如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器控制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CO2在自然空气中的体积浓度一般在300~400ppm的范围内,然而在办公环境或人员密度较高的场所中,由于人的呼吸会导致室内CO2浓度升高,因此CO2浓度常常作为室内通风效率和人员密度的监测指标。但事实上,当其浓度在10000ppm以下时,对人体并无实质性的危害。但是,近年来的很多研究证明,虽然对人体无实质危害,却会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学习状态等。研究表明,当CO2浓度超过1000ppm时,人体会感到空气污浊,并昏昏欲睡;当其超过2000ppm时,可能会导致嗜睡、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当浓度高于5000ppm时,有可能导致缺氧、昏迷等。因此开发能够直接去除室内二氧化碳气体的空调器具有重要意义。
[0003]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装置,其包含处理对象气体之空调对象空间,该处理对象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为5000ppm以下,其中,该空调装置具备流路,该流路速接至空调对象空间;流路上配置有去除部,该去除部用以去除处理对象气体中包含的二氧化碳;去除部中配置有吸附剂,该吸附剂含有铈氧化物;并且吸附剂与处理对象气体接触而使二氧化碳吸附于吸附剂上。
[000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5]采用相关技术虽然能够直接去除室内的二氧化碳,但是由于吸附材料能够吸附的二氧化碳数量有限,当吸附材料饱和时将无法继续吸附二氧化碳。倘若此时继续控去除室内的二氧化碳,可能会出现吸附材料饱和从而无法去除二氧化碳的情况,导致用户体验差。
[0006]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器控制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以及时对吸附材料进行脱附,避免吸附材料饱和导致无法吸附二氧化碳的情况,提升了用户体验。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用于吸附二氧化碳的净化模块,净化模块包括风道和设置于风道内的吸附材料,风道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方法包括:检测进气端二氧化碳的第一浓度和出气端二氧化碳的第二浓度;根据第一浓度和第二浓度,控制净化模块执行脱附工作模式或者吸附工作模式。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上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上述程序指令时,执行上述的用于空调器控制的方法。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
[0012]空调器本体;
[0013]空调器本体;
[0014]净化模块,包括风道和设置于风道内的吸附材料;风道包括浓度检测模块、进气端和出气端,出气端包括室外出气端和室内出气端,浓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进气端和出气端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风道还设置风机和用于加热吸附材料的加热模块;以及,
[0015]上述的用于空调器控制的装置,被安装于空调器本体。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上述程序指令在运行时,执行上述的用于空调器控制的方法。
[001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器控制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18]检测进气端二氧化碳的第一浓度和出气端二氧化碳的第二浓度,并根据第一浓度和第二浓度,控制净化模块执行脱附工作模式或者吸附工作模式。通过检测进气端和出气端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及时监测吸附材料的状态,从而基于吸附材料的状态控制净化模块进行吸附二氧化碳或者使吸附材料脱附再生。实现了及时对吸附材料进行脱附,避免了吸附材料饱和导致无法吸附二氧化碳的情况,提升了用户体验。
[0019]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20]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0021]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空调器控制的方法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空调器控制的方法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空调器控制的方法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空调器控制的方法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空调器控制的方法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空调器控制的装置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0029]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
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0030]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1]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0032]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0033]术语“对应”可以指的是一种关联关系或绑定关系,A与B相对应指的是A与B之间是一种关联关系或绑定关系。
[0034]本公开实施例中,智能家电设备是指将微处理器、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引入家电设备后形成的家电产品,具有智能控制、智能感知及智能应用的特征,智能家电设备的运作过程往往依赖于物联网、互联网以及电子芯片等现代技术的应用和处理,例如智能家电设备可以通过连接电子设备,实现用户对智能家电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0035]公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是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电子设备,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连接互联网,与如上的智能家电设备进行通信连接,也可以直接通过蓝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空调器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用于吸附二氧化碳的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包括风道和设置于所述风道内的吸附材料,所述风道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所述进气端二氧化碳的第一浓度和所述出气端二氧化碳的第二浓度;根据所述第一浓度和所述第二浓度,控制所述净化模块执行脱附工作模式或者吸附工作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浓度和所述第二浓度,控制所述净化模块执行脱附工作模式或者吸附工作模式,包括:在所述第二浓度与所述第一浓度的浓度比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净化模块执行所述脱附工作模式,直至所述浓度比值大于第二阈值;在所述浓度比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净化模块执行所述吸附工作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设置风机和用于加热所述吸附材料的加热模块,所述出气端包括室外出气端;所述控制所述净化模块执行所述脱附工作模式,包括:启动所述加热模块加热所述吸附材料;控制所述进气端与所述室外出气端连通;启动所述风机,使空气从所述进气端流入,并从所述室外出气端流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端还包括室内出气端;所述控制所述净化模块执行所述吸附工作模式,包括:控制所述进气端与所述室内出气端连通;在需要吸附二氧化碳的情况下,启动所述风机,使空气从所述进气端流入,并从所述室内出气端流出。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模块还包括浓度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所述进气端二氧化碳的第一浓度和所述出气端二氧化碳的第二浓度,包括:通过所述浓度检测模块获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庆浩,王宁,刘祥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