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电缆冷缩中间接头的受潮诊断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获取待测中间接头样本,采用PDC测试方法对待测中间接头样本进行测试,获得第一判断数据,根据第一判断数据确定待测中间接头样本是否受潮;对判定为受潮的中间接头样本进行加热,测试中间接头样本加热部分的电容值,获取加热温度与电容值的变化关系,确定中间接头样本具体受潮部位。通过采用PDC测试方法对待测中间接头样本进行测试,确定待测中间接头样本是否受潮,对判定为受潮的中间接头样本进行加热,获取加热温度与电容值的变化关系,确定中间接头样本具体受潮部位,能够对受潮部位进行准确定位,从而实现配电电缆冷缩中间接头受潮的诊断,提高了诊断精准性。了诊断精准性。了诊断精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电缆冷缩中间接头的受潮诊断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
,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电缆冷缩中间接头的受潮诊断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电缆通常敷设于积水的电缆沟道里或直埋于潮湿的土壤中,运行环境较为恶劣。如若中间接头安装过程中防水措施做得不到位或者防水性能较差,水分会在电场、热场的作用下向中间接头内部迁移,中间接头内部受到水分入侵的危害,从而导致绝缘性能降低,长期运行可能引发界面击穿或者故障。因此,在电缆发生不可逆转的故障之前,采用有效的方法技术对电缆中间接头受潮进行准确检测至关重要也是目前电力系统检修迫切的需求。目前电缆受潮常用的测试诊断方法有:绝缘电阻测试法、极化去极化电流法以及行波法。但是现有的技术手段主要是针对电缆受潮整体情况的测试,并不能诊断出是电缆本体还是电缆中间接头受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技术手段主要是针对电缆受潮整体情况的测试,并不能诊断出是电缆本体还是电缆中间接头受潮,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电缆冷缩中间接头的受潮诊断方法,采用PDC测试方法得到的测试参数判断电缆是否受潮,对中间接头进行均匀加热,在外加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观察电容值的变化,从而实现配电电缆冷缩中间接头受潮的诊断,能够对受潮部位进行准确定位,提高了诊断精准性。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配电电缆冷缩中间接头的受潮诊断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06]获取待测中间接头样本,采用PDC测试方法对待测中间接头样本进行测试,获得第一判断数据,根据第一判断数据确定待测中间接头样本是否受潮;
[0007]对判定为受潮的中间接头样本进行加热,测试中间接头样本加热部分的电容值,获取加热温度与电容值的变化关系,确定中间接头样本具体受潮部位。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获取待测中间接头样本,采用PDC测试方法对待测中间接头样本进行测试,获得第一判断数据,根据第一判断数据确定待测中间接头样本是否受潮;对判定为受潮的中间接头样本进行加热,测试中间接头样本加热部分的电容值,获取加热温度与电容值的变化关系,确定中间接头样本具体受潮部位。能够对受潮部位进行准确定位,从而实现配电电缆冷缩中间接头受潮的诊断,提高了诊断精准性。
[0009]进一步的,所述获取待测中间接头样本具体包括:获取冷缩中间接头,构建待测中间接头样本受潮模型。
[0010]进一步的,所述构建待测中间接头样本受潮模型包括:获取三组待测中间接头样本,每组包括三根样本:
[0011]第一组样本为未受潮样本;
[0012]第二组样本为受潮样本,其受潮程度为管内空间水量为20%;
[0013]第二组样本为受潮样本,其受潮程度为管内空间水量为100%。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判断数据包括:三组样本的极化去极化电流、直流电导率及介质损耗因素正切值。
[0015]进一步的,所述根据第一判断获取具体步骤包括:
[0016]获取极化电流与去极化电流的平均值,结合恒定的极化电压和中间接头的几何电容,确定直流电导率;
[0017]根据直流电导率、真空介电常数、频率无穷时电容器的介电常数、电介质对电荷的束缚能力和有损耗的极化过程所带来的损耗,确定介质损耗因素正切值。
[0018]进一步的,所述计算步骤具体包括:
[0019][0020][0021]式中,ave(i
pol
)与ave(i
depol
)分别代表极化电流与去极化电流的平均值,U0代表恒定的极化电压,C0代表绝缘介质的几何电容,ε0代表真空介电常数,ε
∞
代表频率无穷时电容器的介电常数,χ
′
(ω)代表电介质对电荷的束缚能力;χ
″
(ω)代表有损耗的极化过程所带来的损耗。
[0022]进一步的,所述对受潮的中间接头样本进行加热包括:
[0023]采用加热带对中间接头进行加热,对不同受潮程度的电缆中间接头外加不同温度,采用电桥测试不同温度下的电容值。
[0024]采用加热带可对电缆中间接头进行均匀加热,在外加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观察电容值的变化,从而实现配电电缆冷缩中间接头受潮的诊断。
[0025]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温度范围为25℃—85℃。
[0026]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温度与电容值的变化关系判定还包括:
[0027]电容值不随着外加测试温度升高而变化的电缆中间接头样本未受潮;
[0028]电容值随着外加测试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的电缆中间接头样本受潮。
[0029]进一步的,所述确定中间接头样本具体受潮部位包括:根据电容变化和中间接头被加热时中间接头处的产生的水汽进行定位。
[003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31]1、采用PDC测试方法得到的测试参数判断电缆是否受潮,对中间接头进行均匀加热,在外加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观察电容值的变化,从而实现配电电缆冷缩中间接头受潮的诊断,能够对受潮部位进行准确定位,提高了诊断精准性;
[0032]2、能在较短时间内诊断出电缆中间接头是否受潮,缩短了停电检修时间。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
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在附图中: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诊断方法流程图;
[003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三组样本不同外加温度下的电容值曲线图;
[003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三组样本极化电流测试结果曲线图;
[003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三组样本去极化电流测试结果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9]绝缘电阻数值的大小可以直接表征电缆整体绝缘性能状况,正常情况下,电缆整体的绝缘电阻一般在GΩ以上,如若电缆受潮,电缆的绝缘电阻会显著减小,甚至降低至MΩ级别。虽然绝缘电阻测试方法作为最基本的电缆绝缘性能诊断方法,能够简单快速地判断电缆整体绝缘状态,但是由于中间接头串联在电缆线路中,绝缘电阻测试无法辨别中间接头受潮导致的线路绝缘电阻下降问题。极化/去极化电流法(polarization and depolarization current,PDC)属于时域介电响应法,通过测试被测电缆在极化与去极化时的电流响应来分析电缆的绝缘性能。PDC法因其测试回路简单且为无损检测方法,被广泛运用到电缆绝缘检测中。但该方法只能反映电缆系统绝缘整体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电缆冷缩中间接头的受潮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获取待测中间接头样本,采用PDC测试方法对待测中间接头样本进行测试,获得第一判断数据,根据第一判断数据确定待测中间接头样本是否受潮;对判定为受潮的中间接头样本进行加热,测试中间接头样本加热部分的电容值,获取加热温度与电容值的变化关系,确定中间接头样本具体受潮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电缆冷缩中间接头的受潮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测中间接头样本具体包括:获取冷缩中间接头,构建待测中间接头样本受潮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配电电缆冷缩中间接头的受潮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待测中间接头样本受潮模型包括:获取三组待测中间接头样本,每组包括三根样本:第一组样本为未受潮样本;第二组样本为受潮样本,其受潮程度为管内空间水量为20%;第二组样本为受潮样本,其受潮程度为管内空间水量为1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电缆冷缩中间接头的受潮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数据包括:三组样本的极化去极化电流、直流电导率及介质损耗因素正切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配电电缆冷缩中间接头的受潮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判断获取具体步骤包括:获取极化电流与去极化电流的平均值,结合恒定的极化电压和中间接头的几何电容,确定直流电导率;根据直流电导率、真空介电常数、频率无穷时电容器的介电常数、电介质对电荷的束缚能力和有损耗的极化过程所带来的损耗,确定介质损耗因素正切值。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巍巍,罗洋,崔涛,刘凡,张睿,张华,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