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帕金森病患者辅助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9061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帕金森病患者辅助康复装置,涉及帕金森病患者辅助康复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座椅,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该帕金森病患者辅助康复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一轨道、第二导轨与头盔,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一蜗杆转动,使得第一蜗杆通过第一皮带轮带动另一根第一蜗杆转动,使得第一蜗轮带动第一收卷辊转动,使得两根第一收卷辊的转动方向不同,此时一根第一连接绳放出,另一根第一连接绳收卷在第一收卷辊的外侧,使得驱动杆带动第一固定板与头盔进行摇头,然后当头盔带动患者头部向左或向右转动,从而能够对患者的头部进行牵引训练。从而能够对患者的头部进行牵引训练。从而能够对患者的头部进行牵引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帕金森病患者辅助康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帕金森病患者辅助康复
,具体为一种帕金森病患者辅助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是一种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为主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中老年人多见。据统计,我国65 岁以上人群的PD患病率约为1.7%,且有一定的年轻化趋势,平均每年新发 PD患者达到10万。帕金森病患者的主要运动症状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及姿势步态障碍,可见活动受限、行走困难、身体弯曲驼背、重心前倾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持续降低,因此康复治疗是改善PD患者多种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0003]现有的针对帕金森病的康复装置,重点多以步态训练为主,尚未有以头颈部锻炼以及四肢肌力锻炼为主的装置。欧洲帕金森病物理治疗指南提到5 个核心要素为体力、活动能力、协调能力、平衡及步态。说明对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及协调训练的重要性。帕金森病患者颈部僵硬,往往呈现出前倾姿势,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帕金森病患者辅助康复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座椅(28),所述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立柱(2),所述立柱(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3),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延伸至立柱(2)内部并设置有丝杆(4),所述丝杆(4)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滑块(5),所述滑块(5)的一端延伸至立柱(2)的外侧并设置有第一轨道(6),所述第一轨道(6)内部滑动连接有驱动杆(15),所述第一轨道(6)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固定箱(7),所述固定箱(7)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收卷辊(8),所述第一收卷辊(8)一端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一蜗轮(12),所述第一收卷辊(8)的外侧均缠绕有第一连接绳(9),所述第一连接绳(9)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一轨道(6)内部并与驱动杆(15)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固定箱(7)的顶部均设置有传动柱(10),所述传动柱(10)内腔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11),所述第一蜗杆(11)的底端均延伸至固定箱(7)内部并与第一蜗轮(12)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蜗杆(11)的外侧均套设有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的第一皮带轮(13),一根所述传动柱(1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14),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4)的输出端与对应的第一蜗杆(11)的顶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帕金森病患者辅助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15)的底部延伸至第一轨道(6)的下方并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6),所述第一固定板(16)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二导轨(17),所述第二导轨(17)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移动柱(25),所述第二导轨(17)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箱(18),所述连接箱(18)内腔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收卷辊(19),所述第二收卷辊(19)的外侧均缠绕有第二连接绳(26),所述第二连接绳(26)的一端均与移动柱(25)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二收卷辊(19)一端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二蜗轮(20),所述连接箱(18)的顶部均设置有连接柱(21),所述连接柱(21)内腔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23),所述连接杆(23)的外侧均套设有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的第二皮带轮(24),两根所述连接柱(21)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三伺服电机(22),所述第三伺服电机(22)的输出端均与对应的连接杆(23)的顶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帕金森病患者辅助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柱(25)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二导轨(17)的外侧,两根所述移动柱(25)之间设置有头盔(2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帕金森病患者辅助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28)内部开设有两个连接槽(29),所述连接槽(29)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连接辊(31),所述连接辊(31)的外侧均缠绕有限位带(30),所述限位带(30)的一端均延伸至座椅(28)的外侧并设置并与座椅(28)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座椅(28)的两侧均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欣儿庄礼兴范靖琪刘鑫黎颖佳陈缘缘严明月谭伟强卢玮婧刘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