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接头连接施工结构,包括:电缆接头A及位于电缆接头A内部的电线束A;电缆接头B及位于电缆接头B内部的电线束B;电线束A与电线束B缠绕固定电性连接;还包括两端将电缆接头A和电缆接头B紧固连接的外层管,所述外层管两端经密封层A对应与电缆接头A、电缆接头B紧固连接,所述密封层A内部有环形集汽槽,环形集汽槽轴向断面形成小口大肚的漏斗空间。水汽从远离环形集汽槽的密封层A与电缆接头A或电缆接头B的间隙渗入时,水汽从环形集汽槽小口进入后在大肚汇集,由于水分子本身吸引力后期的水汽会集中到环形集汽槽的大肚空间中,解决了水汽容易汇集在大热缩套管翘起与电缆外皮之间缝隙的问题。翘起与电缆外皮之间缝隙的问题。翘起与电缆外皮之间缝隙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接头连接施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接头连接施工结构,属于电缆连接施工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中,会存在多处电缆接头连接施工结构,主要原因是施工时将电缆挖断后连接构成或是电缆本身长度不够需要连接构成两种情况。为了使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电缆接头在连接施工后需要满足防水和连接抗拉伸强度的要求。
[0003]而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5990807B的一种铜芯电缆锡焊及密封的中间接头制作方法,公开采用的技术为:将电缆接头的两头电缆外皮上分别用热熔胶带缠1至2圈;套入大热缩套管,来回转动电缆外皮,使大热缩套管受热均匀,打开热风枪,调低热风温度或调远喷气口与接头的距离,热风在热缩套管上的温度不得超过400度,从接头中间向两端均匀加热接头的大热缩套管;虽然,大热缩套管能紧固包裹在两个电缆外皮上进行连接,但是,大热缩套管在受到环境气温的热胀冷缩后,容易在电缆外皮处发生翘起,在水汽较多的施工现场中,存在水汽容易汇集在大热缩套管翘起与电缆外皮之间缝隙的问题,导致进一步使大热缩套管与电缆外皮分离至大热缩套管紧固连接失效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接头连接施工结构。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缆接头连接施工结构,包括:
[0007]电缆接头A及位于电缆接头A内部的电线束A;
[0008]电缆接头B及位于电缆接头B内部的电线束B;
[0009]电线束A与电线束B缠绕固定电性连接;
[0010]还包括两端将电缆接头A和电缆接头B紧固连接的外层管,所述外层管两端经密封层A对应与电缆接头A、电缆接头B紧固连接,所述密封层A内部有环形集汽槽,环形集汽槽轴向断面形成小口大肚的漏斗空间。
[0011]缠绕固定连接处的所述电缆接头B和电缆接头A外部紧缩固定安装有花线套管。
[0012]所述电缆接头B与电缆接头A缠绕段有提高导电用的焊锡层。
[0013]所述电线束A为绝缘间隔集成线束在电缆接头A内部的多根;所述电线束B为绝缘间隔集成线束在电缆接头B内部的多根。
[0014]多根所述电缆接头B与多个所述电缆接头A缠绕固定连接以台阶错位分布。
[0015]所述花线套管两端与电线束B、电线束A绝缘外皮连接处均缠绕有绝缘胶带。
[0016]与密封层A连接的所述电缆接头A、电缆接头B外部均有打磨后形成的粗糙面。
[0017]还包括位于外层管内部并且两端将电缆接头A和电缆接头B紧固连接的内层管。
[0018]所述内层管两端经密封层B对应与电缆接头A、电缆接头B紧固连接。
[0019]与密封层B连接的所述电缆接头A、电缆接头B外部均有打磨后形成的粗糙面。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水汽从远离环形集汽槽的密封层A与电缆接头A或电缆接头B的间隙渗入时,水汽从环形集汽槽小口进入后在大肚汇集,由于水分子本身吸引力后期的水汽会集中到环形集汽槽的大肚空间中,避免水汽会再附着在密封层A与电缆接头A或电缆接头B的间隙渗入,解决了水汽容易汇集在大热缩套管翘起与电缆外皮之间缝隙的问题,避免进一步使大热缩套管与电缆外皮分离至大热缩套管紧固连接失效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
‑
电缆接头A;11
‑
电线束A;2电缆接头B;21
‑
电线束B;3
‑
花线套管;4
‑
环形集汽槽;5
‑
内层管;6
‑
密封层B;7
‑
外层管;8
‑
密封层A。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4]如图1所示。
[0025]本申请的一种电缆接头连接施工结构,包括:
[0026]内部有多根电线束A11的电缆接头A1,多根电线束A11绝缘间隔集成线束位于电缆接头A1的内部。
[0027]内部有多根电线束B21的电缆接头B2,多根电线束B21之间绝缘间隔集成线束位于电缆接头B2的内部。
[0028]电线束A11与电线束B21缠绕固定电性连接,缠绕固定连接处的电缆接头B2和电缆接头A1外部紧缩固定安装有花线套管3,所述花线套管3为热缩套管,所述电缆接头B2与电缆接头A1缠绕段有提高导电用的焊锡层(图中未示出)。
[0029]多根所述电缆接头B2与多个所述电缆接头A1缠绕固定连接以台阶错位分布,提高安全性。
[0030]所述花线套管3两端与电线束B21、电线束A11绝缘外皮连接处均缠绕有绝缘胶带(图中未示出)。
[0031]还包括两端将电缆接头A1和电缆接头B2紧固连接的外层管7,所述外层管7为热缩套管,所述外层管7两端经密封层A8对应与电缆接头A1、电缆接头B2紧固连接,所述密封层A8内部有环形集汽槽4,环形集汽槽4轴向断面形成小口大肚的漏斗空间;当处于水汽较多的施工现场中时,水汽从远离环形集汽槽4的密封层A8与电缆接头A1或电缆接头B2的间隙渗入时,水汽从环形集汽槽4小口进入后在大肚汇集,由于水分子本身吸引力后期的水汽会集中到环形集汽槽4的大肚空间中,避免水汽会再附着在密封层A8与电缆接头A1或电缆接头B2的间隙渗入,解决了水汽容易汇集在大热缩套管翘起与电缆外皮之间缝隙的问题,避免进一步使大热缩套管与电缆外皮分离至大热缩套管紧固连接失效的情况发生。
[0032]与密封层A8连接的所述电缆接头A1、电缆接头B2外部均有打磨后形成的粗糙面(图中未示出),提高粘接固定连接的吸附力。
[0033]还包括位于外层管7内部并且两端将电缆接头A1和电缆接头B2紧固连接的内层管5,所述内层管5为热缩套管,所述内层管5两端经密封层B6对应与电缆接头A1、电缆接头B2紧固连接。
[0034]与密封层B6连接的所述电缆接头A1、电缆接头B2外部均有打磨后形成的粗糙面(图中未示出),提高粘接固定连接的吸附力。
[0035]所述密封层B6和密封层A8可以为双面胶等粘接胶构成。
[0036]技术源于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土建施工三标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接头连接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接头A(1)及位于电缆接头A(1)内部的电线束A(11);电缆接头B(2)及位于电缆接头B(2)内部的电线束B(21);电线束A(11)与电线束B(21)缠绕固定电性连接;还包括两端将电缆接头A(1)和电缆接头B(2)紧固连接的外层管(7),所述外层管(7)两端经密封层A(8)对应与电缆接头A(1)、电缆接头B(2)紧固连接,所述密封层A(8)内部有环形集汽槽(4),环形集汽槽(4)轴向断面形成小口大肚的漏斗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接头连接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缠绕固定连接处的所述电缆接头B(2)和电缆接头A(1)外部紧缩固定安装有花线套管(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接头连接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接头B(2)与电缆接头A(1)缠绕段有提高导电用的焊锡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接头连接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束A(11)为绝缘间隔集成线束在电缆接头A(1)内部的多根;所述电线束B(21)为绝缘间隔集成线束在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权洲,向国波,雷湘,徐定权,肖超,王子鹤,薛日全,张卓淳,张东琴,卢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