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外撑支架结构的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97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6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外撑支架结构的帐篷,包括若干支撑杆呈辐射状连接于帐篷顶端中心的顶中连接件形成篷顶,该篷顶由至少三个支撑杆支撑,由支撑杆的弹性反向定位来保持篷布的形态,帐篷顶面的篷布中心形成缺口,顶中连接件与帐篷顶面的篷布通过第一连接片连接,由第一连接片包围顶中连接件与帐篷顶面中心的缺口形成折叠预留空间,该折叠预留空间的高度为折叠预留高度H。上述结构由所述折叠预留空间弥补支撑杆长度与篷顶面料长度之间的差异,使支撑杆折叠收拢时不会受篷顶篷布的阻挡,同时也能够防止由于支撑杆没有足够的收折空间而顶破篷顶中心篷布的情况。顶破篷顶中心篷布的情况。顶破篷顶中心篷布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外撑支架结构的帐篷


[0001]本技术涉及户外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外撑支架结构的帐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帐篷大多包括一个帐篷支撑骨架和披覆于帐篷骨架上的篷布,该支撑骨架包括若干支撑杆呈辐射状连接于帐篷顶端中心的顶部连接座形成篷顶,该篷顶由至少三各支撑杆支撑,该支撑杆由一根脚管或是至少两根脚管枢接或滑接。现有技术中的帐篷,篷布披覆于支撑骨架外部,帐篷打开使用时,支撑骨架位于帐篷内部,而帐篷内部是用户的使用空间,因此位于帐篷内部的支撑骨架会影响帐篷使用时的美观性,并会占用帐篷内部的使用空间。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外支撑结构的帐篷,这种帐篷的支撑骨架位于篷布外侧,帐篷打开使用时支撑骨架位于篷布外侧,这样支撑骨架不会占用帐篷的使用空间,同样由于支撑骨架位于篷布外部,对于帐篷使用者而言,从内部观看更加美观。但这种结构的帐篷存在以下问题:市场上存在一种利用杆件快撑帐篷,依靠支撑杆的弹性反向定位来保持帐篷的形态。对于这种结构的帐篷,在将支撑杆设置于篷布外侧时,为了实现同样的篷布张开大小,外撑支架结构的脚管的长度更长,容易出现脚管的长度超过面料弹力伸长范围的情况,在收拢时篷顶的脚管向下收折,此时连接于帐篷顶端中心的脚管顶住其下端的篷布,收拢过程时会出现因为篷布阻挡无法顺利收折,并导致面料被顶破,最终导致产品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外支撑支架结构的帐篷,对篷顶的篷布结构进行改进,以便基于外撑支架结构的帐篷能顺利收拢。
[0004]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基于外撑支架结构的帐篷,包括若干支撑杆呈辐射状连接于帐篷顶端中心的顶中连接件形成篷顶,该篷顶由至少三个支撑杆支撑,由支撑杆的弹性反向定位来保持篷布的形态,帐篷顶面的篷布中心形成缺口,顶中连接件与帐篷顶面的篷布通过第一连接片连接,由第一连接片包围顶中连接件与帐篷顶面中心的缺口形成折叠预留空间,该折叠预留空间的高度为折叠预留高度H,在帐篷打开使用状态下,所述折叠预留空间位于篷布的A面,其中A面为帐篷使用时朝向外侧的一面;在帐篷折叠时,顶中连接件带动第一连接片向篷布的B面收进,其中B面为帐篷使用时朝向内侧的一面。
[000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片为与篷布相同的面料制成。
[0007]作为优选,所述篷顶的篷布与支撑杆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片连接,第二连接片形成管套状,所述支撑杆套设于第二连接片形成的管套内。
[0008]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片通过粘扣面料片连接形成管套状.
[0009]作为优选,所述顶中连接件包括一底板以及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至少三个连接槽,连接座中部设有贯穿连接座和底板的中心孔,每个连接槽沿
所述连接座的径向设置,且所有连接槽以所述中心孔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支撑杆通过铰接件连接到所述连接槽中。
[0010]作为优选,所述中心孔处设有螺杆,螺杆一端形成吊环,吊环的一端位于所述底板下侧,连接在连接槽中的支撑杆的轴线的延长线交汇于所述中心孔处。
[0011]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由所述折叠预留空间弥补支撑杆长度与篷顶面料长度之间的差异,使支撑杆折叠收拢时不会受篷顶篷布的阻挡,同时也能够防止由于支撑杆没有足够的收折空间而顶破篷顶中心篷布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施例中帐篷打开时篷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施例中帐篷收拢过程中篷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施例中帐篷收拢完毕后篷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施例中支撑杆连接于顶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图4的剖面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支撑杆1,篷布2,顶中连接件3,底板31,连接座32,第一连接片4,折叠预留空间41,第二连接片5,螺杆61,吊环62,连接套71。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20]图1

3示意了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外撑支架结构的帐篷,包括帐篷支撑骨架和与帐篷骨架连接的篷布2。该支撑骨架包括若干支撑杆1呈辐射状连接于帐篷顶端中心的顶中连接件3形成篷顶,该篷顶由至少三个支撑杆1支撑,由支撑杆1的弹性反向定位来保持篷布的形态。于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1可以采用纤维杆,以在提供弹力的同时保证支撑杆1的强度并减轻支撑杆1的重量。如图4

5所示,若干呈辐射状连接与帐篷顶端中心的支撑杆1共同连接于一顶中连接件3,所述顶中连接件3包括一底板31以及位于所述底板31上方的连接座32,所述底板31和连接座32可以是一体成型或底板31与连接件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座32上设有至少三个连接槽,连接座32中部设有贯穿连接座32和底板31的中心孔,每个连接槽沿所述连接座32的径向设置,且所有连接槽以所述中心孔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支撑杆1通过铰接件连接到所述连接槽中,从而支撑杆1能够相对于连接座32转动。作为优选,包括连接套71,连接套71铰接到连接槽中,支撑杆1一端与连接套71插接配合固定。这样设置,不需要更改支撑杆1的结构,即可快速实现支撑杆1与顶中连接件3之间的装配。支撑杆1在其转动方向上由所述底板31进行限位,使支撑杆1的转动范围大致为90
°
,当篷顶的各支撑杆1转动折叠后,连接于同一顶中连接件3的支撑杆1大致呈互相平行的状态,在支撑杆1完全展开至使用状态下,这些支撑杆1展开共同支撑帐篷顶端的篷布2。所述中心孔处设有螺杆61,螺杆61一端形成吊环62,吊环62的一端位于所述底板31下侧,连接在连接槽中的支撑杆1的轴线的延长线交汇于所述中心孔处,因此向外拉动吊环62可以带动连接座32相对于支撑杆1转动,实现篷顶支撑杆1的快速收折。作为优选,为了便于用户施力,在所述吊环62上连接有拉绳。
[0021]现有技术中的快撑帐篷是依靠支架和面料之间的弹性作用来保持篷体形态,因此,支撑杆1长度和面料长度之间的差异是影响产品收折的关键因素。对于此,本申请中对支撑骨架与篷布2的连接处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外撑支架结构的帐篷。如图1

3所示,帐篷顶面的篷布2与其对应的顶中连接件3之间留有折叠预留高度H,其中,所述折叠预留高度H是根据实际的支撑杆1长度和篷布2的弹性情况综合考量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帐篷顶面的篷布2中心形成缺口,该缺口的径向尺寸以帐篷完全收拢后顶中连接件3及与其连接的支撑杆1能通过为准。顶中连接件3与帐篷顶面的篷布2通过与篷布2面料相同的第一连接片4连接,由第一连接片4包围顶中连接件3与帐篷顶面中心的缺口形成折叠预留空间41,该折叠预留空间41的高度为折叠预留高度H。在帐篷打开使用状态下,所述折叠预留空间41与帐篷内部使用空间连通,所述折叠预留空间41位于篷布2的A面,其中A面为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外撑支架结构的帐篷,包括若干支撑杆(1)呈辐射状连接于帐篷顶端中心的顶中连接件(3)形成篷顶,该篷顶由至少三个支撑杆(1)支撑,由支撑杆(1)的弹性反向定位来保持篷布的形态,其特征在于,帐篷顶面的篷布(2)中心形成缺口,顶中连接件(3)与帐篷顶面的篷布(2)通过第一连接片(4)连接,由第一连接片(4)包围顶中连接件(3)与帐篷顶面中心的缺口形成折叠预留空间(41),该折叠预留空间(41)的高度为折叠预留高度H,在帐篷打开使用状态下,所述折叠预留空间(41)位于篷布(2)的A面,其中A面为帐篷使用时朝向外侧的一面;在帐篷折叠时,顶中连接件(3)带动第一连接片(4)向篷布(2)的B面收进,其中B面为帐篷使用时朝向内侧的一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外撑支架结构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4)为与篷布(2)相同的面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外撑支架结构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篷顶的篷布(2)与支撑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宝庆毛树华王兴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泰普森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