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辊缝偏差过大引起堆钢情况进行控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867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针对辊缝偏差过大引起堆钢情况进行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设备安装调试;步骤二,测厚故障检测;步骤三,故障数据处理;步骤四,辊缝变更处理;步骤五,人工变更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测厚仪、板形多功能仪和识别程序模块组成的在线测量系统来检测设备的异常,当厚度检测窗口掉入氧化铁皮等异物影响正常厚度测量反馈时,由识别程序模块进行判定识别,发生异常时由应急处理模块作用与辊缝调整模块对设备机架的辊缝大小进行自动调控,防止由于实际辊缝与设定偏差不符而造成堆钢及断辊现象的发生,无需人工进行判断和操作,降低了调控的人工成本,同时避免停机处理影响生产过程,从而保障了实际的生产效率。从而保障了实际的生产效率。从而保障了实际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对辊缝偏差过大引起堆钢情况进行控制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辊缝调控
,具体为针对辊缝偏差过大引起堆钢情况进行控制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轧厂上游供料工序炼钢厂钢坯端面上下部在经过火焰切割处理时,会形成表面残留“铁条”,钢坯经热轧轧制后,端面的铁条会大量的掉落在轧机设备、工艺通道及轧线渣沟内,尤其掉落到测厚仪及板形多功能仪检测窗口之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质量及轧制过程的稳定性,其中氧化铁皮脱落频率最高,掉落到RM215厚度检测仪表窗口上,造成测量值失真,影响厚度检测及模型设定,精轧机架出口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即使在有防护的基础上轧线也频繁出现轧制过程中“铁条”或铁皮飞入测厚仪架体,遮挡测厚仪而影响产品实际厚度测量,造成厚度失准,发生该问题时,现在通常需要进行停机处理,同时对测量厚度异常的钢卷需上平整线进行二次尺寸确认,从而影响了实际的生产效率,因此设计针对辊缝偏差过大引起堆钢情况进行控制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针对辊缝偏差过大引起堆钢情况进行控制的方法,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针对辊缝偏差过大引起堆钢情况进行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设备安装调试;步骤二,测厚故障检测;步骤三,故障数据处理;步骤四,辊缝变更处理;步骤五,人工变更调整;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步骤一中,分别将测厚仪、板形多功能仪和K1~K7的辊缝调整模块安装固定在设备上,同时通过调试将应急处理模块、识别程序模块和HMI画面模块安装在设备中;其中上述步骤二中,板材进入设备之后首先通过测厚仪进行厚度检测,随后通过板形多功能仪来测定实际板厚,当窗口跌入异物导致测量失真时,向应急处理模块发出故障警报;其中上述步骤三中,应急处理模块接收到故障警报后,对测量的故障数据进行处理;其中上述步骤四中,通过应急处理模块中的实施模型来计算机架辊缝的参数,之后将模型计算参数与实际辊缝进行比对,比对异常时,通过HMI画面模块将异常状况反馈给操作人员,并通过K1~K7的辊缝调整模块对实际辊缝进行调整;其中上述步骤五中,通过人工修订K1~K7辊缝调整模块的调整参数,来避免非计划材的生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辊缝偏差过大引起堆钢情况进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安装固定的详细过程为:首先将测厚仪安装在板材入口处,再将板形多功能仪安装在精轧机组之前;随后分别将K1~K7的辊缝调整模块安装在F1~F7的机架上,通过测厚仪来测量进入设备的板材厚度,板形多功能仪作为备用检测装置检测板材形状,并分析实际板厚,通过K1~K7的辊缝调整模块分别检测F1~F7的机架辊缝数据,并通过K1~K7的辊缝调整模块分别调控F1~F7机架的辊缝大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辊缝偏差过大引起堆钢情况进行控制的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立合李岩于千徐海涛张国海张宏亮徐战军朱江
申请(专利权)人:本溪北营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