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856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所述终端装置是使用包括第一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和第二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的小区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其具备:接收部,在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Downlink carrier bandwidth part)监测PDCCH;以及解码部,基于所述PDCCH中所包括的DCI格式,在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对PDSCH进行解码。所述DCI格式包括所述PDSCH的频域资源分配信息,所述频率资源分配信息的大小至少基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的个数而给出。所包括的资源块的个数而给出。所包括的资源块的个数而给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0001]本申请是2018年11月2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的题为“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的申请No.201880070571.9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0003]本申请对于2017年11月2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

212606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至此。

技术介绍

[0004]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中,对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以下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或“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进行了研究。在LTE中,基站装置也称为eNodeB(evolved NodeB:演进型节点B),终端装置也称为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LTE是以小区状配置多个基站装置所覆盖的区域的蜂窝通信系统。单个基站装置可以管理多个服务小区。
[0005]3GPP中,为了向国际电信联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所制定的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的IMT(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国际移动通信)

2020提出建议而对下一代标准(NR:New Radio(新无线技术))进行了研究(非专利文献1)。要求NR在单一技术框架中满足假定了以下三个场景的要求: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强型移动宽带)、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海量机器类通信)、URLLC(Ultra Reliable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高可靠超低延迟通信)。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非专利文献
[0008]非专利文献1:“New SID proposal:Smdy on New RadioAccess Technology”,RP

160671,NTT docomo,3GPPTSG RAN Meeting#71,Goteborg,Sweden,7th

10th March,2016.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提供高效地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用于该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高效地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以及用于该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
[0011]技术方案
[0012](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是使用包括第一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和第二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的小区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其具备:接收部,在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Downlink carrier bandwidth part)监测PDCCH;以及解码部,基于所述PDCCH中所包括的DCI格式,在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对PDSCH进行解码,所述DCI
格式包括所述PDSCH的频域资源分配信息,所述频率资源分配信息的大小至少基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的个数而给出。
[0013]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中,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是下行链路激活载波部分带宽,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与在MIB中设定的控制资源集对应。
[0014]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中,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是下行链路激活载波部分带宽,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在系统信息中设定。
[0015]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中,所述DCI格式是第一DCI格式,第二DCI格式中所包括的频域资源分配信息的大小至少基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的个数而给出。
[0016](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是使用包括第一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和第二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的小区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中,具备发送部,在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Downlink carrier bandwidth part)发送PDCCH和PDSCH,所述PDCCH中所包括的DCI格式包括所述PDSCH的频域资源分配信息,所述频率资源分配信息的大小至少基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的个数而给出。
[0017]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中,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是下行链路激活载波部分带宽,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与在MIB中设定的控制资源集对应。
[0018]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中,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是下行链路激活载波部分带宽,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在系统信息中设定。
[0019]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中,所述DCI格式是第一DCI格式,第二DCI格式中所包括的频域资源分配信息的大小至少基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的个数而给出。
[0020](3)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是用于使用包括第一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和第二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的小区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其具备如下步骤:在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Downlink carrier bandwidth part)监测PDCCH;以及基于所述PDCCH中所包括的DCI格式,在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对PDSCH进行解码,所述DCI格式包括所述PDSCH的频域资源分配信息,所述频率资源分配信息的大小至少基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的个数而给出。
[0021](4)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是用于使用包括第一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和第二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的小区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其中,具备在所述第一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Downlink carrier bandwidth part)发送PDCCH和PDSCH的步骤,所述PDCCH中所包括的DCI格式包括所述PDSCH的频域资源分配信息,所述频率资源分配信息的大小至少基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载波部分带宽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的个数而给出。
[0022]有益效果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终端装置能高效地进行通信。此外,基站装置能高效地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
[0025]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案的N
slotsymb
、子载波间隔的设定μ、时隙设定以及
CP设定的关系的一个示例。
[0026]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案的子帧中的资源网格的一个示例的概略图。
[0027]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案的资源分配信息字段的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装置,被配置为与服务小区中的基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终端装置包括:RRC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服务小区中配置基于第一系统信息给出的下行链路DL部分带宽,所述DL部分带宽被设置为激活部分带宽;以及接收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激活DL部分带宽中监测具有第一DCI格式的第一PDCCH,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激活DL部分带宽中监测具有第二DCI格式的第二PDCCH,其中所述第一DCI格式中的用于PDSCH的第一资源分配字段的第一比特大小是基于指定所述激活DL部分带宽的频率带宽的资源块的个数给出的,以及所述第二DCI格式中的用于PDSCH的第二资源分配字段的第二比特大小是基于指定基于MIB给出的控制资源集的频率带宽的资源块的个数给出的,所述MIB不同于所述第一系统信息。2.一种基站装置,被配置为与服务小区中的终端装置进行通信,所述基站装置包括:RRC处理单元,被配置为通过使用第一系统信息将所述服务小区中的下行链路DL部分带宽通知给所述终端装置,所述DL部分带宽被设置为激活部分带宽;以及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激活DL部分带宽中发送具有第一DCI格式的第一PDCCH,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激活DL部分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村友树铃木翔一大内涉刘丽清李泰雨
申请(专利权)人:鸿颖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