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6840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微生物吸附剂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微生物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芽孢杆菌和黑曲霉菌分别活化后复配,得到复合微生物菌液;(2)将复合微生物菌液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得到发酵液;(3)将所述发酵液经固液分离处理,得到发酵菌;(4)将所述发酵菌固定于固定化载体上,得到微生物吸附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微生物吸附剂对镉、铅、铬等重金属具有极高的去除率和吸附稳定性。等重金属具有极高的去除率和吸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吸附剂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工业的发展,贵金属及重金属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伴随而来的贵金属回收和重金属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特别是含重金属废水,因其中的铅、镉、铬等可通过食物链积累于生物体,对生物体造成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影响,危害严重。因此,有效治理重金属污染对净化水体、改善水体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0003]传统回收重金属的方法有:中和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气浮法、电解法、蒸发凝固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溶剂萃取法、液膜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其中利用价格低、来源广的微生物的吸附作用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是目前最用发展前景的方法。与以上方法相比,其具有处理效率高、损耗小,处理条件温和,重金属易于治理,无二次污染等优势。
[0004]目前细菌、真菌和藻类是处理废水中重金属使用最多的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吸附重金属的特性不同,该特点使得微生物吸附剂在吸附重金属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吸附能力强、吸附效果稳定的微生物吸附剂是我们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金属去除能力强且效果稳定的微生物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1)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芽孢杆菌和黑曲霉菌分别活化后复配,得到复合微生物菌液;
[0009](2)将复合微生物菌液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得到发酵液;
[0010](3)将所述发酵液经固液分离处理,得到发酵菌;
[0011](4)将所述发酵菌固定于固定化载体上,得到微生物吸附剂。
[0012]优选的,所述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芽孢杆菌和黑曲霉菌活化后菌液浓度独立的为1~10亿CFU/mL;所述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芽孢杆菌和黑曲霉菌活化后的菌液的复配体积比例为1~5:1~5:1~5:1~5。
[0013]优选的,所述复合微生物菌液的接种量为发酵培养基体积的1~10%;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牛肉膏3~7g/L、蛋白胨8~12g/L、蔗糖3~7g/L、天冬氨酸1~5g/L、赖氨酸1~3g/L、谷氨酸1~3g/L、NaCl 1~5g/L、KCl 0.5~1.0g/L、NaNO
3 0.1~0.3g/L、K2HPO
3 0.1~0.3g/L,以水为溶解基质,自然pH。
[0014]优选的,所述发酵培养的温度为25~30℃,时间为24~48h,转速为100~200r/
min,相对湿度为80%~90%。
[0015]优选的,所述固液分离处理是将所述发酵液置于4000~6000r/min下离心5~15min,得到发酵菌。
[0016]优选的,所述将发酵菌固定于固化载体上的方法为:将发酵菌与固定化载体溶液按照质量体积比1g:20~40ml混合,滴入固化剂溶液中,在4~5℃下固化3~5h,然后置于

25~

35℃下冷冻干燥24~36h。
[0017]优选的,所述固定化载体是由羟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和麦芽糊精与水按照质量体积比3~7g:100mL配置得到,所述羟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和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5:3~7:1~3;所述固化剂为氯化钙,所述固化剂溶液的浓度为3~5g/100mL。
[0018]优选的,所述发酵菌固定于固定化载体上后,还利用2~10%的聚乙烯亚胺溶液涂抹于成型的固定化吸附剂表面,加强微生物固定化吸附剂的机械强度。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微生物吸附剂。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微生物吸附剂用于吸附重金属的用途。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于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用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生物吸附剂对镉、铅、铬等重金属具有极高的去除率和吸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1)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芽孢杆菌和黑曲霉菌分别活化后复配,得到复合微生物菌液;
[0024](2)将复合微生物菌液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得到发酵液;
[0025](3)将所述发酵液经固液分离处理,得到发酵菌;
[0026](4)将所述发酵菌固定于固定化载体上,得到微生物吸附剂。
[0027]本专利技术将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芽孢杆菌和黑曲霉菌分别活化后复配,得到复合微生物菌液。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芽孢杆菌活化用的斜面培养基为:牛肉膏2~4g/L、蛋白胨8~12g/L、NaCl 4~6g/L、琼脂1~3g/L,pH=7.0;优选为:牛肉膏3g/L、蛋白胨10g/L、NaCl 5g/L、琼脂2g/L,pH=7.0。
[0029]液体活化培养基为:牛肉膏2~4g/L、蛋白胨8~12g/L、NaCl 4~6g/L、pH=7.0;优选为:牛肉膏3g/L、蛋白胨10g/L、NaCl 5g/L、pH=7.0。
[003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黑曲霉菌活化用的斜面培养基为:蔗糖2~4g/L、琼脂1.5~2.0g/L、KCl 0.5~1.0g/L、NaNO
3 0.1~0.3g/L、K2HPO
3 0.1~0.3g/L、自然pH;优选为:蔗糖3g/L、琼脂1.8g/L、KCl 0.5g/L、NaNO
3 0.2g/L、K2HPO
3 0.2g/L,自然pH。
[0031]液体活化培养基为:蔗糖2~4g/L、KCl 0.5~1.0g/L、NaNO
3 0.1~0.3g/L、K2HPO
3 0.1~0.3g/L、自然pH;优选为:蔗糖3g/L、KCl 0.5g/L、NaNO
3 0.2g/L、K2HPO
3 0.2g/L,自然pH。
[003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芽孢杆菌和黑曲霉菌活化后将其均浓度独立的调整为1~10亿CFU/mL,优选调整为5亿CFU/mL。
[003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芽孢杆菌和黑曲霉菌活化后
的菌液的复配体积比例为1~5:1~5:1~5:1~5,优选为3:3:3:3。
[0034]得到复合微生物菌液后,将复合微生物菌液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得到发酵液。
[003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复合微生物菌液的接种量为发酵培养基体积的1~10%,优选为3~7%,进一步优选为5%。
[0036]在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芽孢杆菌和黑曲霉菌分别活化后复配,得到复合微生物菌液;(2)将复合微生物菌液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得到发酵液;(3)将所述发酵液经固液分离处理,得到发酵菌;(4)将所述发酵菌固定于固定化载体上,得到微生物吸附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芽孢杆菌和黑曲霉菌活化后菌液浓度独立的为1~10亿CFU/mL;所述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芽孢杆菌和黑曲霉菌活化后的菌液的复配体积比例为1~5:1~5:1~5:1~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菌液的接种量为发酵培养基体积的1~10%;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牛肉膏3~7g/L、蛋白胨8~12g/L、蔗糖3~7g/L、天冬氨酸1~5g/L、赖氨酸1~3g/L、谷氨酸1~3g/L、NaCl1~5g/L、KCl0.5~1.0g/L、NaNO30.1~0.3g/L、K2HPO30.1~0.3g/L,以水为溶解基质,自然pH。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的温度为25~30℃,时间为24~48h,转速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建平冯宁宁王国桢刘宇星崔浩董海刚
申请(专利权)人: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