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石渣利用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8296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石渣综合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石渣利用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对粗粉、细粉进行筛分的选粉器,选粉器的进料口与输入单元连接,选粉器的细粉通道与用于存储细粉的细粉存储单元连接;粗粉通道通过翻板阀第二刮板输送机连接,第二刮板输送机的排料口与粗粉处理单元连接;第二刮板输送机的上侧设置回气管,回气管的另一端通过袋式除尘器与分料器连接;本系统提高了细粉的回收率。本系统提高了细粉的回收率。本系统提高了细粉的回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石渣利用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石渣综合再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电石渣利用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石渣的处理再利用首先电石渣的粗粉、细粉进行分离;细粉电石渣中的主要矿物成分为Ca(OH)2;Ca(OH)2是生产化工原料,其可以用来制备环氧丙烷或氯酸钾等;粗粉部分的电石渣被用于制造低附加值的水泥,如粗粉原料经过处理后渣浆浓度浓缩到35%;将浓缩的渣浆通过砂泵送入料槽,去掉渣浆的上清液;再次添加砂岩、粘土浆后,输送到回转窑煅烧制水泥。
[0003]目前电石渣的粗粉、细粉是通过选粉器进行分离,选粉器的细粉通道与细粉收集仓连通,细粉收集仓对吸粉进行收集后形成细粉产品;选粉器的下侧形成粗粉通道,粒径过大或是整体质量较重(称为粗粉),会由于重力直接掉落至粗粉通道处,粗粉排出进行后续的工序处理;粗粉通道排出的物料时,但依然会部分含细粉气体从粗粉通道排出;细粉会跟随气体排出一部分,无法有效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细粉会跟随气体从粗粉通道排出,回收率较差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石渣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粗粉、细粉进行筛分的选粉器(1),选粉器(1)的进料口与输入单元连接,选粉器(1)的细粉通道与用于存储细粉的细粉存储单元连接;粗粉通道通过翻板阀(6)第二刮板输送机(7)连接,第二刮板输送机(7)的排料口与粗粉处理单元连接;第二刮板输送机(7)的上侧设置回气管(8),回气管(8)的另一端通过袋式除尘器(9)与分料器(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石渣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单元包括第一刮板输送机(2),第一刮板输送机(2)的输出端通过分料器(3)与变频给料器(4)连接;变频给料器(4)的输出端与选粉器(1)的进料口连接;细粉存储单元包括细粉收集室(5)及设于细粉收集仓底部的星型卸料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石渣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粉处理单元包括双层结构的超声波震动筛(10),超声波震动筛(10)的入口通过卸灰阀与第二刮板输送机(7)的排料口连接;超声波震动筛(10)的第一层筛网设置第一排出口;在第一层筛网与第二层筛网之间设置第二排出口,第二排出口与抬升机(11)粗粉收集室(12)连接,粗粉收集室(12)内通过管道与分料器(3)连通;第二层筛网下侧设有第三排出口,第三排出口与跳汰机(13)连接,跳汰机(13)分别与精铁仓和浓密机(1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石渣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阀(6)包括阀体(15)及转动配合于阀体(15)之上的第一阀板(16)与第二阀板(17);第一阀板(16)通过第一转轴(18)转动配合于阀体(15)的上侧;第二阀板(17)通过第二转轴(19)转动配合于阀体(15)的下侧;第一转轴(18)和第二转轴(19)上分别设有配重锤(21),第一转轴(18)、第二转轴(19)的两侧分别设有推动轮(22)和抱死轮(23);第一转轴(18)的推动轮(22)与第二转轴(19)抱死轮(23)竖直方向对应,第一转轴(18)的抱死轮(23)与第二转轴(19)凸轮轮竖直方向对应;联动杆通过固定轴转动配合于阀体(15)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石渣利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包括中间的转动套(24),联动杆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驱动杆(25)和压紧杆(26);第一阀板(16)与第二阀板(17)处于水平位置时,驱动杆(25)一侧通过弹簧、松紧带等拉紧件(27)与阀体(15)固定,通过拉紧件(27)使驱动杆(25)一端与推动轮(22)接触,压紧杆(26)与抱死轮(23)存在间隙;第一阀板(16)上的粗粉堆积驱动第一阀板(16)转动,第一转轴(18)转动带动推动轮(22)转动,推动轮(22)推动驱动杆(25)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钊鑫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地平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