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昕彦专利>正文

一种电梯用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8033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用通风装置,包括本体、轿厢、风箱和风筒,所述本体中设有轿厢,所述轿厢顶端固定连接风箱,所述风箱顶端卡套连接风筒,所述风箱侧端对称设有第一挡风板,所述第一挡风板侧端固定连接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二挡风板呈等间距分布形式,所述第二挡风板侧端固定连接风箱,所述轿厢内壁顶端固定连接隔音板组,所述隔音板组侧端通过管道连接风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风箱通过第一挡风板、第二挡风板、第一条形凹槽和第二条形凹槽,将电梯在运行时产生的风力灌输至轿厢中,实现循环风,进而增强了电梯轿厢内的通风效果,其中,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引导风流的效果好,多个引流槽使风力能更快速的进入风箱中。流槽使风力能更快速的进入风箱中。流槽使风力能更快速的进入风箱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用通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通风
,具体为一种电梯用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梯主要用于楼层之间的运输,是一种运输设备,一些传统的电梯设备中缺乏通风设备,导致电梯在长时间运输时,电梯内乘坐的人员容易出现缺氧的情况,因此,提出一种电梯用通风装置。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214249977U的专利,涉及一种电梯用通风装置,属于电梯
,包括轿厢,所述轿厢两侧安装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风罩,所述轿厢内顶部固定安装有罩体,所述罩体上端通过轿厢内的第一风管与第一风罩相连,所述罩体内安装有风机,所述罩体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轿厢两侧还安装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风罩,所述第二风罩与第一风罩关于轿厢对称设置,所述轿厢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通过轿厢内的第二风管与第二罩体相连;本技术通过在轿厢外侧设置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与轿厢内的罩体配合,实现运行时自动灌入自然风,从而降低了通风能耗,并通过罩体内的风机与风速传感器对进风量进行控制。
[0004]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1.现有技术中风罩与轴流风机连接时,风管的距离长,限制了风罩和轴流风机的通风效率,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
[0006]2.现有技术中轿厢中没有隔音设置,导致电梯运行时,轿厢内部噪音大,容易影响乘坐人员的乘坐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用通风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
[0009](二)技术方案
[0010]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梯用通风装置,包括本体、轿厢、风箱和风筒,所述本体中设有轿厢,所述轿厢顶端固定连接风箱,所述风箱顶端卡套连接风筒,所述风箱侧端对称设有第一挡风板,所述第一挡风板侧端固定连接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二挡风板呈等间距分布形式,所述第二挡风板侧端固定连接风箱,所述轿厢内壁顶端固定连接隔音板组,所述隔音板组侧端通过管道连接风筒;
[0011]所述风箱包括第一条形凹槽、安装板、扭力弹簧、进风板和第二条形凹槽,所述风箱顶面上设有第一条形凹槽,所述第一条形凹槽呈等间距分布形式,所述第一条形凹槽侧端固定连接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端活动连接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侧端活动连接进风板,所述风箱侧端对称设有第二条形凹槽。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挡风板包括第一引流槽、第二引流槽和方形开口,所述第二挡风
板一侧端设有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一引流槽呈等间距分布形式,所述第二挡风板另一侧端设有第二引流槽,所述第二引流槽呈等间距分布形式,所述第二挡风板表面上设有方形开口,所述方形开口呈等间距分布形式。
[0013]优选的,所述隔音板组包括第一隔音板、隔音棉层、第二隔音板和输风口,所述第一隔音板侧端固定连接隔音棉层,所述隔音棉层底端固定连接第二隔音板,所述第二隔音板侧端设有输风口。
[0014]优选的,所述风筒中螺栓安装有轴流风机。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挡风板侧面设有斜面。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用通风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风箱通过第一挡风板、第二挡风板、第一条形凹槽和第二条形凹槽,将电梯在运行时产生的风力灌输至轿厢中,实现循环风,进而增强了电梯轿厢内的通风效果。
[0019](2)、本技术通过隔音板组的第一隔音板、隔音棉层和第二隔音板增加了轿厢内的隔音效果。
[0020](3)、本技术的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引导风流的效果好,设有多个引流槽,使风力能更快速的进入风箱中。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风箱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轿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条形凹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第二挡风板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进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本体;2、轿厢;3、风箱;31、第一条形凹槽;32、安装板;33、扭力弹簧;34、进风板;35、第二条形凹槽;;4、风筒;41、轴流风机;5、第一挡风板;51、斜面;6、第二挡风板;61、第一引流槽;62、第二引流槽;63、方形开口;7、隔音板组;71、第一隔音板;72、隔音棉层;73、第二隔音板;74、输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梯用通风装置,包括本体1、轿厢2、风箱3和风筒4,所述本体1中设有轿厢2,所述轿厢2顶端固定连接风箱3,所述风箱3顶端卡套连接风筒4,所述风箱3侧端对称设有第一挡风板5,所述第一挡风板5侧端固定连接第二挡风板6,所述第二挡风板6呈等间距分布形式,所述第二挡风板6侧端固定连接
风箱3,所述轿厢2内壁顶端固定连接隔音板组7,所述隔音板组7侧端通过管道连接风筒4,本体1使用时,电梯通过轿厢2乘坐人员,风箱3和风筒4中可流通风,并通过轴流风机41和输风口74通风轿厢2内部,轿厢2滑动时,第一挡风板5和第二挡风板6遮挡经过的风力,并通过第一引流槽61、第二引流槽62和方形开口63将风引流至风箱3内部,这样可循环风力,提升了电梯的通风效果,隔音板组7起到隔音的作用;
[0030]所述风箱3包括第一条形凹槽31、安装板32、扭力弹簧33、进风板34和第二条形凹槽35,所述风箱3顶面上设有第一条形凹槽31,所述第一条形凹槽31呈等间距分布形式,所述第一条形凹槽31侧端固定连接安装板32,所述安装板32底端活动连接扭力弹簧33,所述扭力弹簧33侧端活动连接进风板34,所述风箱3侧端对称设有第二条形凹槽35,轿厢2上升时,风力会弹开进风板34,并经过第一条形凹槽31进入风箱3中,这样增加了风箱3中风的流通方式,进而提升通风效果,其中,风弹开进风板34时,会带动扭力弹簧33转动,当没有风力吹至进风板34和第一条形凹槽31时,扭力弹簧33通过弹力带动进风板34恢复原位,保持了风箱3顶部的密封,安装板32起到连接作用。
[0031]所述第二挡风板6包括第一引流槽61、第二引流槽62和方形开口63,所述第二挡风板6一侧端设有第一引流槽61,所述第一引流槽61呈等间距分布形式,所述第二挡风板6另一侧端设有第二引流槽62,所述第二引流槽62呈等间距分布形式,所述第二挡风板6表面上设有方形开口63,所述方形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用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轿厢(2)、风箱(3)和风筒(4),所述本体(1)中设有轿厢(2),所述轿厢(2)顶端固定连接风箱(3),所述风箱(3)顶端卡套连接风筒(4),所述风箱(3)侧端对称设有第一挡风板(5),所述第一挡风板(5)侧端固定连接第二挡风板(6),所述第二挡风板(6)呈等间距分布形式,所述第二挡风板(6)侧端固定连接风箱(3),所述轿厢(2)内壁顶端固定连接隔音板组(7),所述隔音板组(7)侧端通过管道连接风筒(4);所述风箱(3)包括第一条形凹槽(31)、安装板(32)、扭力弹簧(33)、进风板(34)和第二条形凹槽(35),所述风箱(3)顶面上设有第一条形凹槽(31),所述第一条形凹槽(31)呈等间距分布形式,所述第一条形凹槽(31)侧端固定连接安装板(32),所述安装板(32)底端活动连接扭力弹簧(33),所述扭力弹簧(33)侧端活动连接进风板(34),所述风箱(3)侧端对称设有第二条形凹槽(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昕彦石晓曦
申请(专利权)人:李昕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