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自补偿活动关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935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阻尼自补偿活动关节,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连接有上压板,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下阻尼器,所述上压板的一侧设有上阻尼器,所述上阻尼器的开口处设有连接板,所述上阻尼器和所述下阻尼器的外侧套接有外套,所述外套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马达,所述控制马达的输出端设有锁紧蜗杆,所述锁紧蜗杆与所述连接板螺纹连接,所述控制马达的一侧电性连接有电路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路板上的电流检测电路和马达控制电气回路电路,实现检测电流,计算下阻尼器和上阻尼器表面电镀层的膜厚磨损量,来控制直线推进的控制马达来调节锁紧阻尼器,以补偿阻尼器经过长期回转运动后阻尼损失,从而达到阻尼恒定的目的。的。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尼自补偿活动关节


[0001]本技术涉及阻尼器领域,特别涉及阻尼自补偿活动关节。

技术介绍

[0002]阻尼器又称阻尼装置。为了当受到冲击而产生的振动很快衰减所制成的增加阻尼的装置,阻尼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在转动的设备实现刹车的时候,需要使用到阻尼器实现制动控制。
[0003]目前普遍使用带轴承的摩擦阻尼器活动关节,在长期回转动作之后因为阻尼与活动部件间的磨损导致阻尼损失,无法自动调节阻尼,从而导致关节的阻尼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阻尼自补偿活动关节,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阻尼自补偿活动关节,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压板,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下阻尼器,所述上压板的一侧设有上阻尼器,所述下阻尼器的一侧设有第一油刷,所述上阻尼器的一侧设有第二油刷,所述上阻尼器的开口处设有连接板,所述上阻尼器和所述下阻尼器的外侧套接有外套,所述外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马达,所述控制马达的输出端设有锁紧蜗杆,所述锁紧蜗杆与所述连接板螺纹连接,所述控制马达的一侧电性连接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电流检测电路和马达控制电气回路电路。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的时候,通过电路板上的电流检测电路和马达控制电气回路电路,实现检测电流,计算下阻尼器和上阻尼器表面电镀层的膜厚磨损量,来控制直线推进的控制马达来调节锁紧阻尼器,以补偿阻尼器经过长期回转运动后阻尼损失,从而达到阻尼恒定的目的。
[0008]较佳的,所述控制马达上固定设有安装外壳体,所述安装外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套上,所述外套处于所述底座和所述上压板之间。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外壳体的设定便于实现对控制马达进行安装固定,保持控制马达的稳定性,并且外套设置的底座和上压板之间便于实现对下阻尼器和上阻尼器进行限位安装。
[0010]较佳的,所述上压板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上压板通过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孔和固定螺栓的设定便于将上压板与底座进行固定安装,保持连接性。
[0012]较佳的,所述外套和所述底座上均设有弯折板,所述外套和所述底座上的所述弯折板上均开设有若干固定孔。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套和底座上设有弯折板,且通过弯折板上的固定孔便
于对外套和底座进行安装连接。
[0014]较佳的,所述第一油刷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下阻尼器上,所述第二油刷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上阻尼器上。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钉将第一油刷固定安装在下阻尼器上,并且第二螺钉便于将第二油刷固定安装在上阻尼器上,保持安装的稳定性。
[0016]较佳的,所述上阻尼器的一侧卡合连接在所述上压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油刷贴合连接在所述上压板的一侧。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阻尼器和第二油刷卡合连接在上压板的一侧,实现对上压板进行来回清扫回收杂质,以减少摩擦。
[0018]较佳的,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下阻尼器和所述第一油刷贴合处于所述安装槽的内部。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槽的设定便于对第一油刷进行安装,且第一油刷对底座进行来回清扫回收杂质,以减少摩擦。
[0020]较佳的,所述连接板上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锁紧蜗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上的螺纹孔的设定便于锁紧蜗杆进行连接。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通过电路板上的电流检测电路和马达控制电气回路电路,实现检测电流,计算下阻尼器和上阻尼器表面电镀层的膜厚磨损量,来控制直线推进的控制马达来调节锁紧阻尼器,以补偿阻尼器经过长期回转运动后阻尼损失,从而达到阻尼恒定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的上阻尼器和下阻尼器的左视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的上阻尼器和下阻尼器的右视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1、底座;2、上压板;3、控制马达;4、锁紧蜗杆;5、电路板;6、上阻尼器;7、第二油刷;8、连接板;9、螺纹孔;10、下阻尼器;11、第一油刷;12、外套;13、安装孔;14、固定螺栓;15、安装外壳体;16、固定孔;17、第二螺钉;18、第一螺钉;19、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实施例
[0032]参考图1

5,阻尼自补偿活动关节,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压板2,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有下阻尼器10,所述上压板2的一侧设有上阻尼器6,所述下阻尼器10的一侧设有第一油刷11,所述上阻尼器6的一侧设有第二油刷7,所述上阻尼器6的开口处
设有连接板8,所述上阻尼器6和所述下阻尼器10的外侧套接有外套12,所述外套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马达3,所述控制马达3的输出端设有锁紧蜗杆4,所述锁紧蜗杆4与所述连接板8螺纹连接,所述控制马达3的一侧电性连接有电路板5,所述电路板5上设有电流检测电路和马达控制电气回路电路。
[00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的时候,通过电路板5上的电流检测电路和马达控制电气回路电路,实现检测电流,计算下阻尼器10和上阻尼器6表面电镀层的膜厚磨损量,来控制直线推进的控制马达3来调节锁紧阻尼器,以补偿阻尼器经过长期回转运动后阻尼损失,从而达到阻尼恒定的目的。
[0034]具体的,在外套12和底座1上均设有弯折板,并且外套12和底座1上的弯折板上均开设有若干固定孔16,外套12和底座1上设有弯折板,且通过弯折板上的固定孔16便于对外套12和底座1进行安装连接,并且外套12设置的底座1和上压板2之间便于实现对下阻尼器10和上阻尼器6进行限位安装,以及上压板2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安装孔13,安装孔1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14,上压板2通过固定螺栓14与底座1固定连接,安装孔13和固定螺栓14的设定便于将上压板2与底座1进行固定安装,保持连接性,第一油刷11通过第一螺钉18固定安装在下阻尼器10上,第二油刷7通过第二螺钉17固定安装在上阻尼器6上,第一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阻尼自补偿活动关节,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压板(2),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有下阻尼器(10),所述上压板(2)的一侧设有上阻尼器(6),所述下阻尼器(10)的一侧设有第一油刷(11),所述上阻尼器(6)的一侧设有第二油刷(7),所述上阻尼器(6)的开口处设有连接板(8),所述上阻尼器(6)和所述下阻尼器(10)的外侧套接有外套(12),所述外套(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马达(3),所述控制马达(3)的输出端设有锁紧蜗杆(4),所述锁紧蜗杆(4)与所述连接板(8)螺纹连接,所述控制马达(3)的一侧电性连接有电路板(5),所述电路板(5)上设有电流检测电路和马达控制电气回路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自补偿活动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马达(3)上固定设有安装外壳体(15),所述安装外壳体(15)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套(12)上,所述外套(12)处于所述底座(1)和所述上压板(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自补偿活动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2)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安装孔(13),所述安装孔(13)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荣顺电子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