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城市河湖雨水口的装配式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7828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城市河湖雨水口的装配式净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接触氧化单元、至少一个吸附滤净单元、连接两个单元的过流管;接触氧化单元包括设有多块折流板的接触氧化壳体,接触氧化壳体内由下往上设有微动力曝气装置、生物填料、生态浮床;吸附滤净单元包括吸附滤净壳体和由下往上设置在吸附滤净壳体内的配水层、过滤层、基质层,基质层上种植水生植物;连接接触氧化单元的过流管连接在上端,用于向吸附滤净单元输水的过流管由上端延伸至底部,用于将吸附滤净单元中的水排出的过流管连接在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入河雨水排口对水体污染的影响,可根据雨水口的水量、污染物性质等灵活串联并装配运用,装配简单易操作。单易操作。单易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城市河湖雨水口的装配式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城市河湖雨水口的装配式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雨水作为城市河湖水体污染的外源污染之一,其对水体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雨水所带来的污染分为初期雨水污染及地表径流污染。
[0003]城市中的建筑和地面大多数为不透水路面,其径流系数大大增加,径流量也随着增大,在降雨初期,冲刷地面及建筑的雨水中SS、COD、NH3‑
N、TN、TP等污染物汇纳进入雨水管网排放到城市河湖中污染水体,周抒宇等人在城镇雨水径流研究污染综述中在16个城镇中监测到SS含量42.58

532mg/L,COD含量32.26

576.6mg/L,NH3‑
N含量0.12

3.95mg/L,TN含量2.4

28.65mg/L,TP含量0.039

0.49mg/L。另一方面,部分城镇仍然存在错接、漏接等现象造成雨污合流,晴天时排放污水大量有机污染进入水体,另外污水中携带的悬浮物、有机污染物等会在管道内沉积,雨天时大量地表径流还会将沉积物冲刷到水体内造成污染。
[0004]无论对于纯雨水排口的初期雨水处理还是雨污混流的处理,应提升至污水处理厂进行综合处理,但部分地区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已趋于饱和,应付居民生活和工业上所产生的废水都已捉襟见肘,雨水对水体污染的问题亟需得到有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城市河湖雨水口的装配式净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雨水或雨污由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处理量大,处理困难,而通过雨水排口直接排放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城市河湖雨水口的装配式净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接触氧化单元、至少一个吸附滤净单元、连接两个单元的过流管;所述接触氧化单元包括接触氧化壳体、设于接触氧化壳体内的多块折流板,接触氧化壳体的底部设有微动力曝气装置,微动力曝气装置的上方设有生物填料,生物填料的上方设有生态浮床;所述吸附滤净单元包括吸附滤净壳体和由下往上设置在所述吸附滤净壳体内的配水层、过滤层、基质层,所述基质层上种植有水生植物;连接所述接触氧化单元的过流管连接在接触氧化单元的上端,用于向所述吸附滤净单元输水的过流管由吸附滤净单元的上端延伸至底部,用于将吸附滤净单元中的水排出的过流管连接在吸附滤净单元的上端。
[0007]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接触氧化壳体和吸附滤净壳体上均设有供过流管穿过的过流管侧壁孔,过流管的进水口端还设有过滤网。
[0008]进一步的,本技术中用于向所述吸附滤净单元输水的过流管的出水口端布置在所述配水层中。
[0009]进一步的,本技术中布置在所述配水层中的过流管上开有若干出水孔,若干出水孔分两排相错设置在过流管两侧,每个出水孔均倾斜向下设置。
[0010]进一步的,本技术中连通的两个单元之间还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1]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连接件为对接螺栓。
[0012]进一步的,本技术中多块折流板相错设置在所述接触氧化壳体相对的两侧壁上,所述微动力曝气装置包括连接风机的曝气管道、设置在曝气管道上的若干微孔曝气器,所述生态浮床与接触氧化壳体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配水层、过滤层、基质层分别为φ50

90mm的鹅卵石层、φ20

40mm的砾石层、φ10

30mm的陶粒层。
[0014]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接触氧化壳体、吸附滤净壳体采用玻璃钢或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且接触氧化壳体与吸附滤净壳体的上方均为敞口。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本技术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和多级吸附过滤组合工艺,对COD、TN、TP、SS有综合去除效果,能够有效减少入河雨水排口对水体污染的影响,只需安装在河湖雨水口处,水处理简单方便。
[0017]2)本技术选用两种不同功能的模块化单元,可根据雨水口的水量、污染物性质等灵活串联并装配运用,打破了传统一体化处理设备的桎梏。
[0018]3)本技术的两种模块化单元结构简单、体积小,运输方便,装配简单易操作。
[0019]4)本技术的两种模块化单元上可选择种植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提高水体的生态性和美观性。
[0020]5)本技术采用微动力曝气装置,建设费用及运维费用低。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3]其中:1、接触氧化单元;11、接触氧化壳体;12、微动力曝气装置;13、生物填料;14、生态浮床;15、折流板;2、吸附滤净单元;21、吸附滤净壳体;22、配水层;23、过滤层;24、基质层;25、水生植物;26、过流管侧壁孔;3、过流管;4、连接件;A、雨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0025]实施例:
[0026]结合附图所示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城市河湖雨水口的装配式净化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主要包括一个接触氧化单元1、一个吸附滤净单元2、连接上述两个单元的过流管3。
[0027]接触氧化单元1包括接触氧化壳体11,接触氧化壳体11相对的两侧壁上相错设置有两块折流板15,折流板15采用焊接的方式安装固定。接触氧化壳体11的底部设有微动力曝气装置12,微动力曝气装置12包括连接风机的曝气管道、以及设置在曝气管道上的若干微孔曝气器,曝气管道可曲折布置在由折流板15分隔的每个区域内避开折流板15进行铺设,从而同时为三个分隔的区域分别提供充足氧源。微动力曝气装置12的上方设有生物填料13,生物填料13的上方设有生态浮床14,生态浮床14与接触氧化壳体11固定连接,生态浮床14上水生植物的栽植可在现场安装。
[0028]吸附滤净单元2包括吸附滤净壳体21和由下往上设置在吸附滤净壳体21内的配水层22、过滤层23、基质层24,基质层24上种植有水生植物25。本实施例中,配水层22、过滤层23、基质层24分别为φ50

90mm的鹅卵石层、φ20

40mm的砾石层、φ10

30mm的陶粒层。基质层24上种植的水生植物25可选择种植与生态浮床14上的植物不同的种类,从而提高水体的生态性和美观性,并且也可在现场施工时进行安装。
[0029]本实施例中,接触氧化壳体11、吸附滤净壳体21均采用玻璃钢制作而成,且接触氧化壳体11与吸附滤净壳体21的上方均为敞口。
[0030]接触氧化单元1与吸附滤净单元2之间通过过流管3连接,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接触氧化壳体11与吸附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城市河湖雨水口的装配式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接触氧化单元(1)、至少一个吸附滤净单元(2)、连接两个单元的过流管(3);所述接触氧化单元(1)包括接触氧化壳体(11)、设于接触氧化壳体(11)内的多块折流板(15),接触氧化壳体(11)的底部设有微动力曝气装置(12),微动力曝气装置(12)的上方设有生物填料(13),生物填料(13)的上方设有生态浮床(14);所述吸附滤净单元(2)包括吸附滤净壳体(21)和由下往上设置在所述吸附滤净壳体(21)内的配水层(22)、过滤层(23)、基质层(24),所述基质层(24)上种植有水生植物(25);连接所述接触氧化单元(1)的过流管(3)连接在接触氧化单元(1)的上端,用于向所述吸附滤净单元(2)输水的过流管(3)由吸附滤净单元(2)的上端延伸至底部,用于将吸附滤净单元(2)中的水排出的过流管(3)连接在吸附滤净单元(2)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城市河湖雨水口的装配式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氧化壳体(11)和吸附滤净壳体(21)上均设有供过流管(3)穿过的过流管侧壁孔(26),过流管(3)的进水口端还设有过滤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城市河湖雨水口的装配式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向所述吸附滤净单元(2)输水的过流管(3)的出水口端布置在所述配水层(22)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寒寒刘勇林闫昂李沛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同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