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墙运输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458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撞墙运输架,防撞墙包括背部、底部和侧部,背部和侧部分别位于防撞墙的相对的两侧,防撞墙的底部具有外凸的端部,防撞墙的底部还安装有多个并排设置的预埋钢筋,防撞墙运输架由至少一个运输单元构成,运输单元包括支撑防撞墙的背部的第一支撑部以及多个支撑防撞墙的底部的承托结构,第一支撑部及承托结构之间形成容纳防撞墙的端部的空间。运输单元的第一支撑部和承托结构配合,不但使防撞墙可以正向运输,提高了运输效率,而且使防撞墙多面受力,获得更多的支撑和保护,使防撞墙能够更加稳定、安全地完成运输,减少在运输过程中的损伤,保证防撞墙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程中的质量。程中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撞墙运输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运输架,特别涉及一种防撞墙运输架。

技术介绍

[0002]防撞墙或防撞护栏是桥梁两侧的安全保障构件,实践中通常先预制节段的防撞墙,然后在施工处完成拼装。防撞墙属于薄壁结构,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将防撞墙沿平面放倒布置,则需要占用太多运输面积,导致运输效率大为降低,运输成本相应增加;且因运输车辆的转向、颠簸等原因容易使防撞墙边角磕碰损伤,轻则出现裂缝,重则导致边角混凝土剥落,严重影响成品质量。
[0003]为了高效地运输防撞墙,需要将防撞墙立起正向运输。专利申请公开号CN214365046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护栏运输架,包括上层框架和下层框架,上层框架包括两条上层横梁和护栏承载架,护栏承载架包括两条纵梁、两条移动横梁,护栏承载架的两条纵梁与两条上层横梁围成矩形框架,用于搁置防撞护栏,上层框架与下层框架之间具有容置间隙,用于容置防撞护栏的端部,采用上述结构方式来使防撞护栏能够正向运输,节约了运输面积。
[0004]但是在该技术中,防撞护栏仅底部能够获得受力支撑,防撞护栏的其他面上未得到有效的受力支撑和保护,对防撞护栏的支撑、保护不足,易使防撞护栏在运输过程中倾覆、磕碰,安全性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运输架对防撞墙的支撑、保护不足,安全性欠佳的缺陷,提供一种既能增加运输效率,又能在运输过程中给予防撞墙充分的支撑、保护,提高运输过程安全性的防撞墙运输架。
[0006]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一种防撞墙运输架,所述防撞墙包括背部、底部和侧部,所述背部和侧部分别位于所述防撞墙的相对的两侧,所述防撞墙的底部具有外凸的端部,所述防撞墙的底部还安装有多个并排设置的预埋钢筋,所述防撞墙运输架由至少一个运输单元构成,所述运输单元包括支撑所述防撞墙的背部的第一支撑部以及多个支撑所述防撞墙的底部的承托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及所述承托结构之间形成容纳所述防撞墙的端部的空间。
[000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承托结构为防撞墙的底部提供了受力支撑,使防撞墙可以正向运输,节约了运输面积,提高了运输效率;而第一支撑部为防撞墙的背部也提供了倚靠处,使防撞墙有两个面获得受力支撑,运输过程更加稳定、牢靠。此外,第一支撑部可以保护防撞墙的背部,避免其受到磕碰,防撞墙的端部也置于第一支撑部和承托结构之间的空间,降低了受损风险,运输防撞墙的安全性提高。
[0009]较佳地,所述承托结构的高度大于所述防撞墙的端部的长度。
[001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当防撞墙的底部置于承托结构上后,防撞墙的端
部可以悬空于第一支撑部和承托结构之间的空间,由于防撞墙的端部又窄又长,并不适合作为竖直方向的受力面,将其悬空可避免其发生磕碰甚至因受力而开裂。
[0011]较佳地,所述承托结构的宽度小于所述防撞墙的底部的相邻的预埋钢筋的间距。
[001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一方面,可使承托结构置于防撞墙的底部的相邻的预埋钢筋之间,即可直接接触于防撞墙的底部,将防撞墙的底部作为受力面可防止预埋钢筋受力变形。另一方面,承托结构置于预埋钢筋之间也起到了限位的作用,可限制防撞墙沿长度方向的晃动。
[0013]较佳地,所述运输单元还包括面向所述防撞墙的侧部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及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距离可调节地设置,所述承托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及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
[001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防撞墙的整体置于了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之间形成的空间:防撞墙的底部置于承托结构上,防撞墙的背部倚靠于第一支撑部上,第二支撑部及第一支撑部之间距离可调节地设置,则可通过第二支撑部对防撞墙的侧部提供受力支撑,进一步对防撞墙进行限位。
[0015]较佳地,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若干个支撑所述防撞墙侧部的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部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臂连接在所述支撑柱上。
[001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支撑臂支撑防撞墙的侧部,则防撞墙的背部和侧部被夹紧于运输单元的第一支撑部和支撑臂之间,防止防撞墙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侧向倾覆,而且支撑臂与防撞墙的侧部间的摩擦力也可以进一步限制防撞墙沿长度方向的晃动。由此,防撞墙的底部、背部、侧部三面受力,运输单元的承托结构、第一支撑部及支撑臂共同将防撞墙在运输过程中的姿态自由度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提高运输安全性。
[0017]较佳地,所述支撑臂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柱上。
[0018]在本方案中,在实际运输防撞墙时,可先取下支撑臂,待将防撞墙的底部置于承托结构上、防撞墙的背部和侧部置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的位置调整合适后,再将支撑臂安装于支撑柱上。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可避免因支撑臂的阻挡而无法从上方将防撞墙放置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的空间内,符合实际操作需求。
[0019]较佳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高度高于所述防撞墙重心高度的0.5倍以上。
[002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可防止防撞墙由于自重较重而在运输过程中以其长度方向为轴发生转动。
[0021]较佳地,所述承托结构设于所述防撞墙底部弯矩为0处。
[002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防止防撞墙发生竖直方向的扭转倾覆。
[0023]较佳地,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承托结构及所述支撑臂在与所述防撞墙的接触面上设有柔性材料。
[002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防撞墙与运输单元的各部件间为软接触而非硬接触,柔性材料可吸收运输过程中因颠簸等原因产生的震动,避免因硬接触无法吸收震动而导致防撞墙在颠簸中开裂受损。此外,考虑到实际作业中,防撞墙的各受力面与运输单元的各支撑部件间可能无法完全紧贴接触,增设柔性材料可填补防撞墙的各受力面与运输单元的各支撑部件间的空隙,使运输单元的各支撑部件切实地能够起到支撑作用。
[0025]较佳地,所述防撞墙运输架还包括基座,所述运输单元位于所述基座上。
[002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基座为运输单元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等部件提供了安装固定基础。
[0027]较佳地,所述承托结构连接于所述基座上,或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或同时与所述基座及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
[002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承托结构连接于不同的部位以满足不同的实际使用需求及防撞墙运输架或运输单元的实际制造要求。
[0029]较佳地,相邻的两个所述运输单元间关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对称或关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对称。
[003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相邻的两个运输单元中放入防撞墙后,因左右对称而受力均衡,不会因受力不均而向一侧倾覆,提高防撞墙运输架整体的稳定性。
[0031]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运输单元的第一支撑部和承托结构配合,不但使防撞墙可以正向运输,提高了运输效率,而且使防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墙运输架,所述防撞墙包括背部、底部和侧部,所述背部和侧部分别位于所述防撞墙的相对的两侧,所述防撞墙的底部具有外凸的端部,所述防撞墙的底部还安装有多个并排设置的预埋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墙运输架由至少一个运输单元构成,所述运输单元包括支撑所述防撞墙的背部的第一支撑部以及多个支撑所述防撞墙的底部的承托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及所述承托结构之间形成容纳所述防撞墙的端部的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墙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结构的高度大于所述防撞墙的端部的长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墙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结构的宽度小于所述防撞墙的底部的相邻的预埋钢筋的间距。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墙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单元还包括面向所述防撞墙的侧部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及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距离可调节地设置,所述承托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及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撞墙运输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磊倪文全崔猛臧金汇张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