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形塑壳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40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形塑壳电容器,包括外壳、散热机构和限位检修机构,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电容器组件本体,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检修盖,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外壳上,所述限位检修机构设置在检修盖上,所述散热机构包括通槽、导热胶、散热孔和排风扇,所述通槽开设在外壳的底部,所述导热胶涂抹在电容器组件本体的底部,所述通槽的内壁上安装有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的顶部安装有导热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通槽、导热胶、散热孔、排风扇、散热鳍片、导热块和导热片的相互配合,从而提高了电容器的散热效果,使得电容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有效的排出,保证了电容器可以持续的使用,提高了使用寿命。提高了使用寿命。提高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形塑壳电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容器
,具体为一种方形塑壳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电容器是电子电路中最基本的元件之一,广泛的使用在各种电器电路中,电容器的电容量的基本单位是法拉(F)。
[0003]根据申请号CN202020663268.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薄盖板的塑壳封装电容器,包括电容器芯组单元、塑料壳体和镂空盖板,电容器芯组单元配合安装于塑料壳体的电容器芯组容纳腔中,电容器芯组单元顶部具有若干个引出端子,塑料壳体顶部具有盖板口,镂空盖板封闭盖合于塑料壳体的盖板口上,塑料壳体的盖板口设有台阶部;镂空盖板上开有若干个灌注通孔,镂空盖板中心开有排气孔,镂空盖板上开有与电容器芯组单元的引出端子相配合的引出端子定位孔。本技术通过镂空盖板上的引出端子定位孔对电容器芯组单元的引出端子进行定位,通过镂空盖板与塑料壳体相互盖合,可以抵抗环氧树脂固化对外壳造成的收缩应力,具有封装质量高、封装标准化,具有较高的产品一致性与稳定性;但是上述案列的电容器的散热效果较差,导致电容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无法有效的快速排出,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降低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形塑壳电容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形塑壳电容器,包括外壳、散热机构和限位检修机构,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电容器组件本体,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检修盖,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外壳上,所述限位检修机构设置在检修盖上;
>[0006]所述散热机构包括通槽、导热胶、散热孔和排风扇,所述通槽开设在外壳的底部,所述导热胶涂抹在电容器组件本体的底部,所述通槽的内壁上安装有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的顶部安装有导热块,所述导热块的顶部从下至上依次贯穿通槽和外壳且延伸至外壳的内部,所述导热块的顶部安装有与导热胶配合使用的导热片,所述散热孔开设在检修盖的顶部,所述排风扇安装在检修盖的底部。
[0007]优选的,所述外壳内壁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顶块,所述顶块的顶部与电容器组件本体的底部相互接触。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检修机构包括拉块和固定块,所述拉块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检修盖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块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检修盖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拉块靠近固定块的一侧安装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靠近固定块的一侧依次贯穿外壳和固定块且延伸至固定块的外部,所述拉块靠近检修盖一侧的顶部安装有活动块,所述检修盖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活动块靠近固定槽的一侧贯穿固定槽且延伸至其内部与固定槽的内壁滑动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活动块远离拉块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槽远离拉块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杆相适配的连接槽,所述固定杆靠近连接槽的一端依次贯穿固定槽和连接槽且延伸至连接槽的内部与连接槽的内壁滑动接触,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套接有缓冲弹簧。
[0010]优选的,所述检修盖的底部安装有两个挡块,所述挡块的底部安装有限位块。
[0011]优选的,所述电容器组件本体的顶部安装有两个引线端子,所述引线端子的顶端从下至上依次贯穿外壳和检修盖且延伸至检修盖的外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通槽、导热胶、散热孔、排风扇、散热鳍片、导热块和导热片的相互配合,从而提高了电容器的散热效果,使得电容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有效的排出,保证了电容器可以持续的使用,提高了使用寿命。
[0014]2、本技术通过拉块、固定块、定位块、活动块、固定槽、固定杆、连接槽、缓冲弹簧、挡块和限位块的相互配合,从而方便把电容器组件从外壳内拆卸下来进行检修和维护,从而提高了实用性,同时使得散热机构可以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正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中:1外壳、2散热机构、21通槽、22导热胶、23散热孔、24排风扇、25散热鳍片、26导热块、27导热片、3限位检修机构、31拉块、32固定块、33定位块、34活动块、35固定槽、36固定杆、37连接槽、38缓冲弹簧、39挡块、310限位块、4电容器组件本体、5检修盖、6顶块、7引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一种方形塑壳电容器,包括外壳1、散热机构2和限位检修机构3,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电容器组件本体4,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检修盖5,检修盖5的底部与外壳1的顶部相互接触,散热机构2设置在外壳1上,限位检修机构3设置在检修盖5上,电容器组件本体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引线端子7,引线端子7的顶端从下至上依次贯穿外壳1和检修盖5且延伸至检修盖5的外部。
[0021]散热机构2包括通槽21、导热胶22、散热孔23和排风扇24,通槽21开设在外壳1的底部,导热胶22涂抹在电容器组件本体4的底部,通槽2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散热鳍片25,散热鳍片2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热块26,导热块26的顶部从下至上依次贯穿通槽21和外壳1且延伸至外壳1的内部,导热块2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导热胶22配合使用的导热片27,导热片27的顶部与导热胶22的底部相互接触,散热孔23开设在检修盖5的顶部,排风扇24安装在检修盖5的底部,外壳1内壁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顶块6,顶块6的顶部与电容器组
件本体4的底部相互接触,通过设置顶块6,使得电容器组件本体4被架空,提高了外壳1内部空气的流通,通过通槽21、导热胶22、散热孔23、排风扇24、散热鳍片25、导热块26和导热片27的相互配合,从而提高了电容器的散热效果,使得电容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有效的排出,保证了电容器可以持续的使用,提高了使用寿命。
[0022]限位检修机构3包括拉块31和固定块32,拉块3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检修盖5的左右两侧,拉块31远离外壳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环,拉块31靠近检修盖5的一侧与检修盖5相互接触,拉块31靠近外壳1的一侧与外壳1相互接触,固定块3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检修盖5底部的左右两侧,固定块32靠近外壳1的一侧与外壳1相互接触,拉块31靠近固定块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块33,定位块33靠近固定块32的一侧依次贯穿外壳1和固定块32且延伸至固定块32的外部,拉块31靠近检修盖5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34,检修盖5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35,活动块34靠近固定槽35的一侧贯穿固定槽35且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形塑壳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散热机构(2)和限位检修机构(3),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电容器组件本体(4),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检修盖(5),所述散热机构(2)设置在外壳(1)上,所述限位检修机构(3)设置在检修盖(5)上;所述散热机构(2)包括通槽(21)、导热胶(22)、散热孔(23)和排风扇(24),所述通槽(21)开设在外壳(1)的底部,所述导热胶(22)涂抹在电容器组件本体(4)的底部,所述通槽(21)的内壁上安装有散热鳍片(25),所述散热鳍片(25)的顶部安装有导热块(26),所述导热块(26)的顶部从下至上依次贯穿通槽(21)和外壳(1)且延伸至外壳(1)的内部,所述导热块(26)的顶部安装有与导热胶(22)配合使用的导热片(27),所述散热孔(23)开设在检修盖(5)的顶部,所述排风扇(24)安装在检修盖(5)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塑壳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壁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顶块(6),所述顶块(6)的顶部与电容器组件本体(4)的底部相互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塑壳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检修机构(3)包括拉块(31)和固定块(32),所述拉块(3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检修盖(5)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块(3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检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嘉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贞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