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331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其左连接臂和/或右连接臂在轴向被设为分离的两部分,所连接的轴套在轴向也被设为分离的两段,轴套的两段的相近端之间具有间隔而在间隔中设置相对于所述轴套不转的摩擦部件,轴套两段的相近端设置摩擦配合结构,与摩擦部件之间分别形成摩擦配合副并由弹性部件压紧,轴套两段的相反端设置凸轮,所述扭力机构设置前凸轮和后凸轮,在折叠屏移动终端从闭合打开到悬停角度,凸轮配合为压缩弹性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轴向长度变化不大、同样厚度的情况下,成倍增加摩擦配合面积,也即可以在厚度减小的情况下,仍然保证足够的摩擦配合面积,保证扭力机构的输出,为折叠屏移动终端提供打开后小角度悬停功能。终端提供打开后小角度悬停功能。终端提供打开后小角度悬停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所述折叠屏移动终端尤其涉及内折折叠屏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等。

技术介绍

[0002]内折折叠屏移动终端包括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柔性屏铺设在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的内侧,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折拢时,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叠合,柔性屏中部弯曲而会产生向外的张开推力。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可以利用这种向外的张开势能,实现打开角度的自动悬停功能,该打开角度往往要求比较小的角度,大约10
°
,这需要在铰链中加入扭力结构已在设定的打开角度,与重力一起平衡张开势能。但是,折叠屏移动终端同样追求薄形化,适配薄形化的要求,铰链的尺寸也非常小,采用传统的摩擦片结构,其中的扭力机构难以到达与张开势能平衡的要求,难以实现小打开角度悬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能够为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提供更高的扭力,满足薄形内折折叠屏移动终端小角度打开悬停的要求。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包括平行的第一轴和第二轴、左连接臂和右连接臂、弹性元件,左连接臂和右连接臂分别通过轴套与第一轴和第二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臂和/或右连接臂在轴向被设为分离的两部分,所连接的轴套在轴向也被设为分离的两段,轴套的两段的相近端之间具有间隔而在间隔中设置相对于所述轴套不转的摩擦部件,轴套两段的相近端设置摩擦配合结构,与摩擦部件之间分别形成摩擦配合副并由弹性部件压紧,轴套两段的相反端设置凸轮,所述扭力机构设置前凸轮和后凸轮,所述前凸轮和后凸轮分别和所述相反端设置的凸轮配合并由弹性元件压紧,所述前凸轮和后凸轮分别相对于所述相反端设置的凸轮为不转凸轮,在折叠屏移动终端从闭合打开到悬停角度,凸轮配合为压缩弹性元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部件套在轴上,所述摩擦部件与轴滑动配合,能在轴向上位移,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在扭力机构的一端设置限位部件,所述弹性元件套在轴上,将前凸轮、轴套的两段、后凸轮以及摩擦部件向限位部件方向一起压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分别为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转动的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其特征在于轴套两段的相反端设置的凸轮与所属轴套段为分离的独立零件,并通过连接结构与相应轴套段的相应端连接,所述相反端设置的凸轮的硬度比选择臂的硬度高。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扭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采用焊接连接,且还设置键槽配合周向定位;或者采用设置插接段并通过插接段过盈配合,且在插接段还设置键槽配合周向定位;或者采用端面花键配合并由所述弹性元件压紧。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移动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杰杨文斌王腾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