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挖钻高压配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717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挖钻高压配电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高压线束总成,所述高压线束总成的连接器端固定在壳体上,所述壳体内设有转接铜排、以及用于固定转接铜排的固定支架,所述转接铜排具有用于与高压线束总成的线束OT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用于与旋挖钻主电机线束OT端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端,所述壳体底面设有线束安装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主电机线束总成与高压配电装置模块化安装设计,然后倒装于旋挖钻线缆安装平台,简化安装工艺,便于安装调试,提升安装效率。提升安装效率。提升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挖钻高压配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高压配电
,具体涉及一种旋挖钻高压配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确定以纯电动作为主要发展方向,随着新能源行业技术不断突破,充电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与新兴技术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已是大势所趋,随之也带动了新能源矿卡,新能源旋挖钻等新兴行业。
[0003]目前新能源旋挖钻高压配电模组组装难问题一直困扰着行业的发展,由于旋挖钻高海拔,高震动,高粉尘,高温高湿的特殊使用环境,且需要根据实际使用工况增加钻井深度,考虑砖头磨损状况还需要更换钻头,此期间需要考虑高压大电流线束转接以及安装问题,旋挖钻安装维护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极大阻碍了新能源旋挖钻行业高速发展的脚步。
[0004]传统旋挖钻采用主电机线束总成OT端子+配电模组内部铜排连接方案, 先将配电模组组装至安装平台,然后将主电机线束总成OT端子与内部对应铜排逐个连接 ,锁紧固定螺钉后安装并锁紧密封盖,更换钻头或者加长旋挖钻臂长的时候再视实际需求拆装,由于其庞大的体积与重量,维护成本高,维修时间长,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旋挖钻高压配电装置。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0007]一种旋挖钻高压配电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高压线束总成1,所述高压线束总成1的连接器端11固定在壳体上,所述壳体内设有转接铜排2、以及用于固定转接铜排的固定支架,所述转接铜排2具有用于与高压线束总成的线束OT端12连接的第一连接端23和用于与旋挖钻主电机线束OT端16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端24,所述壳体底面设有线束安装通孔3。
[0008]所述固定支架分层布置,包括设置在壳体内上层的第一固定支架5、设置在壳体内中间层的第二固定支架6和设置在壳体内下层的第三固定支架7;所述第一固定支架5、第二固定支架6和第三固定支架7上均分别固定连接有绝缘柱4,所述绝缘柱4上固定连接转接铜排2;所述绝缘柱4包括固定在第一固定支架上第一绝缘柱41、固定在第二固定支架上的第二绝缘柱42、固定在第三固定支架上的第三绝缘柱43;所述转接铜排2包括与第一绝缘柱41连接的第一转接铜排21、与第二绝缘柱42连接的第二转接铜排22、与第三绝缘柱43连接的第三转接铜排25。
[0009]所述第一固定支架5包括一体成型的水平面51和竖直面52,所述竖直面52固定在壳体内的侧壁上,所述水平面51上设有安装孔53,所述安装孔53上固定连接第一绝缘柱41,所述第一绝缘柱41上端连接第一转接铜排21的一端。
[0010]所述第二固定支架6包括2个“U”型架61、以及连接在2个“U”型架之间的铜排固定
支架8,2个“U”型架61分别固定在壳体内的左右侧壁上,所述铜排固定支架8呈Z字型, Z字型铜排固定支架的上横板81和竖板82上对应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83,所述安装孔83成排排列,安装孔83上安装第二绝缘柱42,所述第二绝缘柱42包括安装在上横板81上的竖向绝缘柱421和安装在竖板82上的横向绝缘柱422;每列竖向绝缘柱421和横向绝缘柱42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同一个第二转接铜排22的两端。
[0011]所述第三固定支架7包括“几”字型支架71和“7”字型支架72,所述“几”字型支架71包括顶面和上端与顶面连为一体的两侧面,两侧面的底部固定在壳体底面,所述“7”字型支架72的竖板721上和“几”字型支架71的顶面上均分别安装第三绝缘柱43;所述“几”字型支架71上的第三绝缘柱43和“7”字型支架72上的第三绝缘柱4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转接铜排25的两端连接。
[0012]所述第一转接铜排21为整体呈“7”字型结构的铜排,所述“7”字型结构的第一转接铜排21安装在在第一固定支架5上,横向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支架5上的第一绝缘柱41上端,竖向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支架6的一个横向绝缘柱422的一端;所述第二转接铜排22和第三转接铜排25均为截面为“L”型结构的铜排,“L”型结构分别安装在第二固定支架6的第二绝缘柱42和第三固定支架7的第三绝缘柱43上,其包括横段和竖段,所述横段上远离竖段的一端连接高压线束总成1的线束OT端12,所述竖段上远离横段的一端用于连接旋挖钻主电机线束的OT端。
[0013]所述高压线束总成1为3个,3个高压线束总成分层布置,其中2个高压线束总成并排设置在壳体上层,另外1个设置在主壳体中层;所述壳体上层的高压线束总成的线束OT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固定支架5上的第一转接铜排21和铜排固定支架8上的第二转接铜排22;所述壳体中层的高压线束总成1的线束OT端12连接至第三固定支架7上的转接铜排。
[0014]所述壳体包括主壳体9、以及分别设在主壳体侧面和上面的侧盖10和上盖13,所述第一固定支架5安装在侧盖上。
[0015]所述线束安装通孔内安装有格兰头。
[0016]所述壳体底部外侧设有线束固定支架14,所述线束固定支架14底部设有线束通孔,所述线束通孔上设有防爆液压管接头18。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模组化设计方案,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6芯,9芯连接方案,以满足不同工况使用需求,内部采用分层设计,同时底部保持格兰头+OT端子方案不变(便于兼容传统线束工艺),可活动侧采用高压线束总成,便于调试与维修,尤其适用于开发初期频繁调试需求,缩短开发周期。本技术采用主电机线束总成与高压配电装置模块化安装设计,然后倒装于旋挖钻线缆安装平台,简化安装工艺,便于安装调试,提升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分解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主壳体示意图;
[0021]图4是主壳体的俯视图;
[0022]图5是本技术铜排固定支架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内部铜排与 高压线束总成组装示意图一;
[0024]图7是本技术内部铜排与 高压线束总成组装示意图二;
[0025]图8是本技术内部铜排与 高压线束总成和主电机线束总成组装示意图(不含壳体);
[0026]图9是本技术整体与旋挖钻主电机线束总成组装示意图;
[0027]其中1
‑ꢀ
高压线束总成,11

连接器端,12

线束OT端,2

转接铜排,21

第一转接铜排,22

第二转接铜排,23

第一连接端,24

第二连接端,25

第三转接铜排3

线束安装通孔,4

绝缘柱,41

第一绝缘柱,42

第二绝缘柱,421

竖向绝缘柱,42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挖钻高压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高压线束总成(1),所述高压线束总成(1)的连接器端(11)固定在壳体上,所述壳体内设有转接铜排(2)、以及用于固定转接铜排的固定支架,所述转接铜排(2)具有用于与高压线束总成的线束OT端(12)连接的第一连接端(23)和用于与旋挖钻主电机线束OT端(16)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端(24),所述壳体底面设有线束安装通孔(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挖钻高压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分层布置,包括设置在壳体内上层的第一固定支架(5)、设置在壳体内中间层的第二固定支架(6)和设置在壳体内下层的第三固定支架(7);所述第一固定支架(5)、第二固定支架(6)和第三固定支架(7)上均分别固定连接有绝缘柱(4),所述绝缘柱(4)上固定连接转接铜排(2);所述绝缘柱(4)包括固定在第一固定支架上第一绝缘柱(41)、固定在第二固定支架上的第二绝缘柱(42)、固定在第三固定支架上的第三绝缘柱(43);所述转接铜排(2)包括与第一绝缘柱(41)连接的第一转接铜排(21)、与第二绝缘柱(42)连接的第二转接铜排(22)、与第三绝缘柱(43)连接的第三转接铜排(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挖钻高压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5)包括一体成型的水平面(51)和竖直面(52),所述竖直面(52)固定在壳体内的侧壁上,所述水平面(51)上设有安装孔(53),所述安装孔(53)上固定连接第一绝缘柱(41),所述第一绝缘柱(41)上端连接第一转接铜排(21)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挖钻高压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6)包括2个“U”型架(61)、以及连接在2个“U”型架之间的铜排固定支架(8),2个“U”型架(61)分别固定在壳体内的左右侧壁上,所述铜排固定支架(8)呈Z字型, Z字型铜排固定支架的上横板(81)和竖板(82)上对应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83),所述安装孔(83)成排排列,安装孔(83)上安装第二绝缘柱(42),所述第二绝缘柱(42)包括安装在上横板(81)上的竖向绝缘柱(421)和安装在竖板(82)上的横向绝缘柱(422);每列竖向绝缘柱(421)和横向绝缘柱(42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同一个第二转接铜排(22)的两端。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清武盛全德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赛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